固態硬碟由什麼構成?這三個部分才是最重要的
打開一款固態硬碟的外包裝,就會發現一塊電路板。這就是固態硬碟的本體(SATA介面有外殼)。這塊電路板上有眾多電子元件,但主要構造就三塊,分別是主控晶片、快閃記憶體顆粒和快取顆粒。接下來,讓我們看下這些硬體都有什麼樣的作用。
01 主控晶片
主控晶片顧名思義,起到主要控制的作用。它負責快閃記憶體晶片與外部數據介面的連接,以及調節各快閃記憶體晶片間的數據讀寫,確保其損耗平衡。
主控的性能越強勁,數據處理、快閃記憶體晶片的數據讀寫控制就會有越好的表現。可以更好發揮出快閃記憶體顆粒的性能,固態硬碟在數據讀寫時,就不易出現發熱、掉速的情況。
02 快取顆粒
在某種意義,主控類似於電腦CPU,而快取顆粒則充當了記憶體的角色。它主要作用是快速承接外部數據。數據先存儲到快取顆粒中,再寫入快閃記憶體顆粒。
在電路板焊接位置的選擇上,快取顆粒也與電腦相同,一般放置在主控旁邊。因為固態間的設計思路不同,快取顆粒除了單獨放置外,還有可能集成在主控晶片上面。所以沒在固態硬碟上找到快取顆粒的同學不必驚慌。
快取顆粒屬於易失性存儲器,突然斷電的話,數據會被清空。現在主流固態硬碟大都採用了LPDDR4類型的快取顆粒,它擁有讀寫速度快,功耗低的特點。
03 快閃記憶體顆粒
最後到了快閃記憶體顆粒出廠的時候,快閃記憶體顆粒是固態硬碟中真正的數據存放地。它是一種非易失性存儲器,在斷電的情況下依舊可以保存已經寫入的數據。
固態硬碟中所使用的是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由於電子單元密度的差異,NAND快閃記憶體又可以分為SLC(單層次存儲單元)、MLC(雙層存儲單元)、TLC(三層存儲單元)還有QLC(四層存儲單元)。
這幾種存儲單元在生產成本和使用壽命上有明顯區別,層數越高的存儲單元,它的單位存儲成本越低,壽命和讀寫性能也越低。
受制於篇幅原因,這裡就先不聊原因了。下面的極速鯊課堂將分期、深入的講解這三大元件的原理構成,以及如何選購固態硬碟等問題。
寫在最後:這三大元件品質對固態硬碟的性能表現關聯很大。三者之間相輔相成,其中一個性能較弱,會導致固態硬碟整體的使用體驗降低。
如果有迫不及待想學習新知識的同學,可以加入極速鯊的官方粉絲QQ群。群里有各產品線的資深編輯,不僅可幫你解答關於消費硬體方面的各種疑問,更有大量福利等著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