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本月14日,在PS4平台廣受好評的《死亡擱淺》PC版正式解鎖。無數玩家迫不及待的進入遊戲開始了自己在布橋斯的外賣生涯。想要體驗暢快的外賣生涯怎麼能沒有一台流暢運行遊戲的電腦呢?

而我們PConline,今天也就為大家帶來這篇較為全面的硬體測試,本次測試主要測試CPU和顯示卡對於《死亡擱淺》幀數的影響,但是根據死亡擱淺支援的新特性穿插了圖形效果的對比。儘可能的為各種配置的玩家提供一個較為明確的指南。

測試平台

本次參與測試的平台如下: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這次測試我們也儘可能搜羅了一堆有代表價值的硬體。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本次參測的NVIDIA顯示卡基本都是七彩虹出品,七彩虹作為大陸顯示卡出貨量第一的廠商,產品穩定可靠,表現值得信賴,因此也經常被我們拿來當評測硬體。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而火神系列則七彩虹近年來推出的頂級非公系列產品,該系列以超豪華的用料和酷炫的顯示器為賣點,深得不少DIY玩家歡心。

AMD方面則都基本採用公版。

CPU需求測試

首先進行的是CPU性能測試,為了確保顯示卡不會帶來瓶頸,我們選擇了RTX 2080 Ti在1080P解析度最高畫質的設置下對CPU進行測試。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注*在本次測試中通過關閉核心的操作對入門級CPU進行了模擬。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本次測試中出現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由於《死亡擱淺》對多核心的良好優化,在眾多遊戲測試中不敵9900KF的3900X翻身做主人,幀數超過了9900KF。而定位相對更低的3700X更是緊逼9900KF僅有1幀的差距,最誇張的部分莫過於整個生涯中一直在遊戲性能上被8700K血虐的2700X依靠物理核心數量更多也小幅度領先於8700K。

不過對於核心數量略少的CPU來說,運行《死亡擱淺》和各位大哥還是有不少差距,4核CPU確實有些不夠用了,即使開啟了超執行緒後,4C8T的CPU也被拉開較大的距離。

顯示卡需求測試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在確定了哪款CPU對遊戲的支援效果更好之後,選擇了性能最佳的CPU進行顯示卡性能測試,測試的場景為開場遭遇BT的CG結束後開始下山一直到河邊的段落。使用MSI Afterburner記錄平均幀數。

小插曲*

由於《死亡擱淺》的最低配置要求為GTX 1050/RX 560,使用同一引擎的《地平線零之曙光》的最低配置為GTX 780/R9 290。因此我們誕生了想法,開普勒架構的N卡或者更比R9 200系更早的GCN1.0顯示卡是否能運行遊戲,於是給電腦換上了珍藏的HD7970Ghz和GTX TitanBlack,重啟電腦,打開遊戲,然後出現了如下的場景。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看來初代GCN架構和Kepler架構已經被拋棄了,但是HD7970畢竟是對抗初代Kepler的產物,GCN2.0的Hawaii架構能否運行死亡擱淺呢?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我們換上了R9 290X開啟遊戲,並成功的進入了遊戲,甚至還可以開啟農企的FidelityFX CAS小幅度提升畫質。

290X能成功開啟遊戲可以說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戰未來,畢竟R9 290X當年對位的GTX 780Ti在死亡擱淺中已經被無情的拋棄了,而290X甚至還能跑出不錯的幀數。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R9 290X,R9 390X,R9 FuryX由於架構相對較老的緣故,在1080P下有時會出現比較明顯的低負載波動,出現肉眼可見的卡頓,但這一情況反而在2K解析度下消失,顯示卡負載一直可以保持在100%。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在2K解析度下,一些4G顯示記憶體的顯示卡會經常出現卡頓的情況,所以建議以2K解析度進行遊戲的玩家購買一張6G容量顯示記憶體的顯示卡算得上是比較合理的搭配。

接下來的4K解析度測試中,2K解析度沒有達到60幀的顯示卡將被淘汰。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從2K解析度和4K解析度的測試中可以看出,《死亡擱淺》相比近年的3A大作對於顯示卡還是比較友好的,像5700 XT和2080這類顯示卡也可以輕鬆的跑出原生4K60幀的成績。

在沒有開啟各家黑科技的測試中,已經只有較少的顯示卡能達到平均60幀以上的幀數,不過這個遊戲好玩的地方就在於同時支援NVIDIA和AMD兩家分別用於提升遊戲幀數的黑科技DLSS 2.0和FidelityFX CAS,那麼它們誰更黑科技,誰使用體驗有更好呢?

NVIDIA DLSS2.0大戰AMD FidelityFX CAS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NVIDIA 的初代DLSS在玩家中反響並不好,畫面變糊,細節失真等問題遭到過口誅筆伐,而農企也在去年的發布會中適時的推出了開源的FidelityFX技術,並以FFX可以提高畫質細節調侃了DLSS。而NVIDIA 則在數個月後推出了更強的DLSS2.0進行了還擊,接下來我們就對兩種技術進行一下對比。

首先是各家顯示卡在4K解析度下開啟DLSS/FFX後的幀數對比: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農企的顯示卡在開啟了FidelityFX之後幀數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但是相比DLSS2.0的性能模式差距就比較大了。可以說在4K解析度下,AMD顯示卡的天生優勢被20系顯示卡+DLSS2.0的組合立刻超越。

在測試其他顯示卡的過程中也試著開啟過FFX模式,農企比較老的顯示卡開啟FFX出現了幀數略微降低的情況,但是可以提高一點畫面的銳度,對於1080P的用戶我們是不建議開啟FFX選項的,開啟之後整個畫面會變糊

效果如下圖(R9 290X開啟FidelityFX CAS,同時還出現了顯示卡利用率波動的情況)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1080P FFX+TAA

對於1440P的用戶來說,開不開FFX則是見仁見智,差異不是特別明顯。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1440P FFX+TAA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1440P TAA

在4K解析度下則非常建議非20系顯示卡的用戶開啟FFX,4K解析度下幾乎很難分辨出原生4K,DLSS2.0和FidelityFX CAS畫質上的差距了。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左上為FidelityFX CAS,右上為DLSS2.0品質模式,左下為DLSS2.0性能模式,右下為原生4K。

雖然在4K解析度下FFX和DLSS的畫質差距不是特別大,但是在2K解析度下就有比較明顯的瑕疵,尤其在電線等鋸齒邊緣處非常明顯。

接著就是對於鋸齒的處理,FFX似乎沒有專門針對鋸齒有優化,所以這一局就是NVIDIA 的主場。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DLSS2.0無論是性能模式還是品質模式電線都非常平滑,而FFX出現了比較明顯的鋸齒,可以說在抗鋸齒上DLSS2.0獲得了完勝。

最後一項是在畫面銳度的對比,開啟FFX之後可以手動調節畫面銳度,這個可以說因人而異,有些玩家喜歡銳利一些的風格,而有些玩家喜歡更柔和的風格。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開啟FFX之後細節展現上還是相對比DLSS2.0更加豐富,不過大多數玩家不會糾結這個細節,圖中比較明顯的地方是弩哥身後的掛飾,FFX的截圖中掛飾邊緣明顯比DLSS2.0的掛飾更加柔和,而褲子上的泥點也是FFX的更加清晰,不過這些地方也都屬於無傷大雅不影響遊戲體驗的部分,可能對拍照黨有較大的差別。

總而言之,雖然DLSS2.0在遊戲移動中有時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模糊,但是整體畫面效果上還是DLSS2.0更勝一籌,可以說如果為了擁有一個完美的《死亡擱淺》遊戲體驗,NVIDIA 的20系顯示卡是一個更加合適的選擇。由此看來,還是老黃的AI更勝一籌。

總結

作為最近最熱門的3A大作,《死亡擱淺》在各個方面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遊戲,在遊戲層面能提供給給玩家電影級的遊戲畫面,在優化上難得的多核CPU進行了優化,順應了潮流,在技術層面上也應用了NVIDIA和AMD兩家的黑科技。

根據實際測試,CPU方面我們會更推薦大家使用一顆4核8執行緒或者6核6執行緒以上的處理器,這樣不會產生遊戲瓶頸。

《死亡擱淺》PC版測試:N卡、A卡兩大畫質提升技術實戰對比

而顯示卡方面,1080P下一張1060已經能達到60幀以上的效果,2K解析度也只需要一張RX 590或者GTX 1660 Ti即可,4K條件會稍微嚴苛一點,原生60幀需要RX 5700 XT這個性能的顯示卡才行,此外顯示卡的顯示記憶體建議6GB或者以上。

在顯示卡支援黑科技上,遊戲對NVIDIA的DLSS 2.0的優化和適配會更加好,畫面損失最小,打開DLSS 2.0後一張RTX 2060也能愉快暢玩4K解析度下的死亡擱淺,確實十分黑科技,因此如果大家為了玩這個遊戲升級顯示卡,更建議大家選購一張iGame RTX 20系列顯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