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解讀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2021年5月擇機登陸

7月24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在海南文昌舉辦了額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介紹任務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5秒,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順利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根據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後抵達火星,隨即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然後經過2.5個月的環繞飛行,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

著陸巡視器(火星車)與環繞器分離後,環繞器將升軌返回停泊軌道,為著陸過程提供中繼通訊,而著陸巡視器將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定區域實施軟著陸。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批准立項,2020年4月被正式命名為天問一號,而這個名字是從全球徵集到的35912個名稱中評選確定的。

天問一號是中國首次行星探測任務,旨在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拉開中國行星探測的序幕。

天問一號的科學目標主要聚焦在研究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表面物質組成、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物理場與內部結構等,進一步加深人類對火星的科學認識。

通過實施天問一號任務,一則突破火星制動捕獲、軟著陸、長期自主管控、遠距離測控通訊、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二則建立完整配套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推動中國深空探測可持續發展。

本次發射採用長征五號遙四火箭,是長征五號系列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火箭全箭為兩級半構型,使用無毒無污染推進劑,將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

發射任務採用「新三垂」測發模式和遠距離測發控方式。完成升級的深空測控系統與新建的地面應用系統將支撐4億公里距離的測控和科學數據的可靠接收。

也就是在今天,中國第一輛火星車全球征名活動啟動儀式在海南文昌舉行,分為徵集名稱提交、評委初評十強、公眾投票前三、加權評定三甲四個階段,最後報批並公布結果。

徵集名稱提交時間截止到8月12日24時。

官方解讀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2021年5月擇機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