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走天下!雷電4、USB4有啥不一樣?Intel官方科普

早在今年初的CES 2020大會上,Intel就公布了新一代雷電4介面,並在近日公布了詳細規範,號稱要一個介面走天下,而在去年,我們還迎來了全新的USB4介面,底層規範基於雷電3。

那麼,雷電4、USB4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哪個更好?Intel官方今天進行了一次詳細的科普。

注意:由於商標原因,Intel在中國無法使用「雷電」的名稱,所以官方說法是Thunderbolt,本文為表述方便仍使用雷電。

一口走天下!雷電4、USB4有啥不一樣?Intel官方科普

雷電4、雷電3有何不同?

雷電3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它的最高速率達40Gbps,可支援兩個4K 60Hz顯示器同時使用。

而雷電4對比雷電3,雖然最高速率維持在40Gbps,但仍有五點重要進化:

1、在連接顯示器等場景中,最低PC影片規格提升一倍,支援兩個4K顯示器或一個8K顯示器是基本要求,而前代則可能僅支援一個4K顯示器。

2、在連接外置顯示卡、硬碟等場景中,最低PC數據規格的要求提高一倍,PCIe最低傳輸速度從16Gbps提升到32Gbps,而在連接存儲設備時,速度可達3GB/s,更接近直接插在主板時的性能。

3、首次支援4口擴展塢、最長2米數據線,一根線可擴展出3個雷電4介面,可一次連接更多設備。

4、具有雷電4的PC,至少有一個介面能為設備充電。

5、連接雷電塢站後,可通過觸摸鍵盤或滑鼠將電腦從睡眠中喚醒。

簡單地說,雷電4就是「更嚴格版」的雷電3,性能下限進一步提升,並且擴展了功能,符合USB4規範的要求。

一口走天下!雷電4、USB4有啥不一樣?Intel官方科普

雷電4、USB4是什麼關係?

無論雷電4還是USB4,都基於雷電3的底層協議打造,彼此互補且兼容,介面都是Type-C,最高速率均為40Gbps。

不過,USB4通用性更強,要求更低,而雷電4的「下限」大幅提高,它定義了嚴格的產品功能、驗證測試、認證要求,所以支援雷電4的設備體驗更出色,當然價格也會更貴。

簡而言之,雷電4是現今為止最全面的介面協議,不是所有USB4都能和雷電4平起平坐。

當然,它們倆還會長期共存,而因為物理介面都是Type-C,不會影響筆記型電腦「一口化」進程。

一口走天下!雷電4、USB4有啥不一樣?Intel官方科普

支援雷電4的筆記型電腦有什麼不一樣?

按照Intel的官方規範,支援雷電4的電腦,至少要有一個介面支援充電,也就是說未來的雷電4筆記型電腦,完全可以不再單獨設置充電口,通過雷電4連接顯示器或擴展塢,就能傳輸、充電一口搞定。

當然,現在也有很多筆記型電腦的雷電介面支援充電,但不是強制要求,用戶選購時必須仔細區分,未來只要看到雷電4就可以放心了。

未來,攜帶筆記型電腦出門,再也不用同時帶著笨重的專用充電器了。

另外,擁有雷電4的筆記型電腦,連接外置顯示卡塢時,也可以獲得更好的性能,因為雷電3連接PCIe外置顯示卡時頻寬限制在16Gbps,雷電4則翻番到32Gbps,可以滿足更高端顯示卡的需求。

連接外置存儲設備時也是如此,因為現在很多SSD的最高速度都已經達到甚至超越3GB/s,雷電4可以充分釋放,使其與直連主板沒什麼區別。

一口走天下!雷電4、USB4有啥不一樣?Intel官方科普

一口走天下!雷電4、USB4有啥不一樣?Intel官方科普

雷電4對PC未來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雷電4速度快、性能強,採用通用的Type-C介面,可以和USB4互補兼容,未來的電腦只需一個Type-C介面,就能淘汰以往的USB Type-A、HDMI、DisplayPort、RJ-45網口、音頻口、充電口等等,實現真正的「一口化」,用戶再也不需要為不同的介面、設備、數據線而煩擾。

Type-C介面體積小、可以正反插,可以讓筆記型電腦機身更簡潔、輕薄,也可以讓廠商在產品設計上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雷電4必須支援介面充電的特性,也可能終結「筆記型電腦標配電源適配器」的時代,不同的電腦可通過顯示器、塢站或者統一的充電器進行充電,避免各式各樣的電源適配器成為「電子垃圾」,從而減輕地球的負擔。

Intel Tiger Lake處理器將首發支援雷電4,也就是第11代Core處理器移動低功耗版,最快今年下半年就可以買到帶有雷電4介面的電腦。

一口走天下!雷電4、USB4有啥不一樣?Intel官方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