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授權費提高四倍:ARM「開宰肥羊」?

據外媒報道,ARM在最近的談判中提出將提高一些客戶的授權費。有知情人士透露,在最近的會談中,ARM的銷售代表要求漲價,這將使一些客戶的整體許可成本提高4倍之多。

如果最終消息屬實,那麼ARM哪來的底氣漫天要價?這是否意味著下游晶片設計廠商就一定會任人宰割了呢?

漲價可以理解,但不能漫天要價

長期以來,在晶片領域,如果說X86架構幾乎掌控了整個PC時代和伺服器市場,那麼ARM架構則在嵌入式與移動終端領域幾乎獨霸天下。

從90年代末開始,隨著各國半導體產業鏈不斷成熟以及手機井噴式發展普及,ARM公司基於IP授權的商業模式在移動互聯網推進的浪潮中賺的盆滿缽滿,尤其是在嵌入式與移動終端領域,ARM幾乎是事實壟斷的江湖地位,下游晶片設計公司幾乎都需要基於ARM指令集才能設計出晶片,沒有太多的可選擇性。

作為晶片底層架構供應商,ARM本身不直接從事晶片生產,主要靠轉讓設計許可由下游晶片設計企業最終設計出各具特色的晶片,ARM授權提供核心指令集以及相應的架構,其他晶片廠商或直接拿來使用,或基於現有架構進行二次訂製修改,蘋果、高通、三星等國外晶片大廠都選擇了ARM指令集;中國廠商方面如華為海思、紫光展銳等也通過ARM指令集參與到全球晶片市場競爭。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直以來,ARM要求客戶選擇特定的晶片設計方案(指令集),並支付約數百萬美元的許可費,在晶片投產後再按數量收取每顆的授權費用。不僅在手機晶片領域如此,最近就連不可一世的蘋果Mac電腦都宣布將分手英特爾、推出ARM架構的自研晶片。

因此,基於ARM的江湖地位以及目前全球供應鏈形勢,授權費漲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需要是合理的溢價,而不是漫天要價。如果提高4倍之多,顯然是不太合理的,這樣勢必會大幅提高整個產業鏈的成本,讓所有下游晶片設計企業亞歷山大。

RISC-V另闢蹊徑,新興領域具備優勢

當你只有一種選擇的時候,那麼結果也只有一種,那就是受制於人。

底層架構應該是百花齊放的,至少有可選擇性,當然也不可能出現太多架構,這會導致產業生態過於分散,不利於產業發展。在此背景下,標榜開源架構的RISC-V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RISC-V是一個基於精簡指令集(RISC)原則的開源指令集架構,與大多數指令集相比,RISC-V指令集可以自由地用於任何目的,允許任何人設計、製造和銷售RISC-V晶片和軟體。

尤其對於中國晶片產業鏈來說,RISC-V意義非凡。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開放指令生態(RISC-V)聯盟理事長倪光南此前所言:包括華為海思等很多公司的ARM架構授權是終身使用的,但也存在一個變數。中國和美國貿易摩擦以來,美國提出了美國技術成份超過25%就有可能受到美國的出口管制的限制。從這個角度來看,ARM在美國技術成份超過25%,可能會受到影響。

目前,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很多全球知名廠商都在研發基於RISC-V的晶片。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平頭哥半導體開發了基於RISC-V的玄鐵910處理器,華為近期也加入了RISC-V基金會,據說海思也在開發RISC-V晶片。

其中,阿里巴巴旗下的平頭哥半導體推出的玄鐵910採用3發射8執行的複雜亂序執行架構,單核性能達到7.1 Coremark/MHz,主頻達到2.5GHz,比目前業界最好的RISC-V處理器性能高40%以上,是目前最強的RISC-V開源處理器,可用於設計製造高性能端上晶片,應用於5G、人工智慧以及自動駕駛等領域。此外,平頭哥還宣布了「普惠晶片」計劃,未來將全面開放玄鐵910 IP Core,全球開發者可以免費下載該處理器的FPGA程式碼,快速開展晶片原型設計和架構創新等。

對於RISC-V的前景,倪光南認為:傳統很多領域已經被X86和ARM壟斷,RISC-V很難進入。中國現在5G興起了,物聯網、大數據、邊緣計算、區塊鏈也都在蓬勃發展,對於開源晶片來說,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應用場景。在新的領域,大家都是新進入的,RISC-V應該有很大的優勢。

可見,RISC-V架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隨著產業鏈逐漸走向成熟,也將有越來越多的大廠加入。但與此同時,新的架構可能在技術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產業生態的壯碩程度就相差甚遠了,因此要迅速的培養基於RISC-V的新型開放生態。

將授權費提高四倍:ARM底氣來自無人可破的江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