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採購360噸黃豆抗洪上熱搜!背後原因讓人嘆服
近段時間以來,中國不少地區遭受了暴雨的襲擊,特別是南方地區,因暴雨導致水位上漲,長江中下游防汛形勢嚴峻。為此,各個地區也準備了相應的防範措施,來應對洪水險情。
不過,讓人想不到的是,武漢市江夏區採購360噸黃豆應對險情也在這時登上了熱搜,為什麼抗洪要用黃豆呢?難道砂石不更好嗎?不過,背後真實原因能夠讓不少人嘆服。
據當地媒體報道,早在今年3月,江夏區就準備了60噸黃豆用於防汛,由於近來長江水位不斷升高,他們又從周邊地區採購了300噸的干黃豆。這360噸黃豆,被分別存放於金口電排站和范湖糧庫內,以便隨時取用。
「黃豆遇水會變大,可以對漏水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江夏區糧油收儲總公司負責人介紹道,7月9日接到通知後,公司就成立工作專班,從本地市場及外地市場搶購黃豆。
事實上,用黃豆來抗洪,就不得不提到「管涌」這一現象。「管涌」是在滲流作用下,土體細顆粒沿骨架顆粒形成的孔隙,水在土孔隙中的流速增大引起土的細顆粒被沖刷帶走的現象。涌水口徑小者幾厘米,大者幾米,孔隙周圍多形成隆起的沙環。
管湧出現的時間久了,大量的涌水翻沙會破壞堤防和水閘地基土壤骨架,引起建築物塌陷,造成決堤、垮壩、倒閘等事故,也會造成潰口。
對於管涌這種險情,可以使用「蓄水反壓」這樣一種方法,就是抬高層涌區的水位,降低堤內外的水頭差,從而降低滲透壓力,堵住涌口。
這時黃豆就派上用場了,將其倒入管涌口附近,黃豆吸水漲大,可以抬升水位,降低堤內外壓力差,消除管涌險情。
同時,黃豆泡漲後還能當做優質的有機肥,發揮補救災後農田損失的作用。而且,事先大量採購的黃豆,如果在洪災消退之後,可以將農田迅速改種抗水性更好的黃豆,減少農業上的損失,一舉多得。因此,黃豆也就成為了「抗洪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