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美國制裁 華為早有準備:16年就申請光刻設備和光刻系統專利
此前有消息稱,華為自研晶片供應鏈被美國切斷後,華為海思半導體準備自建晶圓廠進行自救,並且公開招募光刻製程工程師。
今天(22日),有消息稱華為早已申請了一種光刻設備和光刻系統的專利,已在相關領域進行探索研究,似乎早就在晶片製造製程領域有所準備。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華為的這兩項專利早在2016年9月就已申請,並且分別於2018年6月和2020年1月公開部分內容。在國家知識產權局亦可進行相關查詢。
眾所周知,光刻機及光刻技術都是世界頂尖技術,目前全球僅有極少數企業掌握了該項技術。
結合此前華為公開招募光刻製程工程師的消息,不難確認,華為確實在晶片製造製程上早有研究。而華為現在被美國切斷了自研晶片供應鏈,華為拿出了這個壓箱底的技術。
此外,前不久還有消息稱,華為海思半導體仍在擴張中,暫不考慮縮減規模,不考慮「散是滿天星」之類的市場傳聞把人員散落到其他公司的動作,而是在積極尋找代工廠,打造設計製造一體的IDM(垂直整合製造工廠,晶片設計和晶片製造一體)。
華為海思雖然是全球頂尖的晶片設計公司,但是在晶片製造方面還十分依賴台積電等少數半導體企業。雖然中國也有相關的晶片製造產業鏈,但是距離最先進的製造製程仍然巨大的差距。
因此華為此番進軍晶片製造領域,肯定面臨諸多困難,這將會是一條最艱難,但也是最正確的道路。晶片製造是極其重要的產業,我們必須做到自主可控,不能任由其他國家「掐脖子」,儘管艱難,但我們也不能放棄,仍舊要乘風破浪!
華為IDM模式成熟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在此之前,華為各項業務可能尋找第三方晶片供應。華為海思半導體本來已經可以滿足華為手機80%左右的手機晶片供應,但是因為禁令的緣故,接下來一段時間可能會大量使用聯發科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