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在西藏高原成功鑽取百米湖芯:完全依靠自主設計
這是中國首次在西藏高原高海拔深水大湖獲取超過100米長的湖芯,實現了在深水湖泊取樣方面的突破。
據中國媒體報道,7月21日15時,中科院「絲路環境」先導專項和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團隊利用搭建好的水上鑽探平台,在西藏納木錯中心湖區水深95米的地方成功鑽取長100.63米的湖芯,總取芯率達到98%。
地處青藏高原腹心地帶的納木錯湖面海拔4730米,是第二次青藏科考包括長江、怒江、色林錯、納木錯在內的「兩江兩湖」區域重要的科考基地。
據介紹,所謂「湖芯」,是指湖泊沉積物,是從氣體或水體中自然沉降到湖底並堆積起來的物質,其中的一些物理、化學和生物指標,可以反映當時的沉積環境和氣候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鑽取湖芯是中國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完全依靠自主設計的取樣平台、套管穩定系統和鑽探系統取得的,對中國湖泊鑽探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預計,獲取的湖芯樣本可以分析過去15萬年以來青藏高原中部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
在過去15年觀測研究的基礎上,中國科學家聯合德國、英國和美國等7個國家的12位科學家共同申請的納木錯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項目於2020年6月獲批,該項目計劃在納木錯鑽取5個點位共計2250米長的沉積物,用於研究過去一百萬年以來的氣候環境狀況。
此次成功鑽取100米以上的湖芯,不但提高中國湖泊鑽探及研究水平,也將對ICDP鑽探提供重要科學依據和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