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近20次探測均失敗 抵達火星到底有多難!官方科普
作為地球最近的鄰居,充滿著神秘色彩的火星,並且早在上世紀60年代,前蘇聯和美國率先展開對火星的探測,後期日本、歐空局、印度相繼加入這一行列。不過火星探測的成功率一直不高,至今也才一半左右。
前蘇聯在1960-1988年間進行了近20次探測任務,但沒有一次取得完全成功。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成功率才達到三分之二左右。
對於當前航空技術已經發展到如此地步的人類來說,為何火星探測仍然是個難題。而火星探測的難處在哪裡呢?中國探月工程也在其官方平台上為大家進行了科普。
據其介紹,首先就是地球距離火星太過遙遠,火星距離地球在5600萬—4億千米之間,且變化區間大。
目前,人類探測器飛往火星耗時大約要7個月。由於距離問題,地火之間訊號傳輸時延達到23分鐘,但火星著陸過程時間僅7分鐘左右,意味著探測器的著陸過程須靠自主完成。
其次就是窗口難得,根據地火在太陽系的相對運動關係,約26個月出現一次從地球發射探測器到火星的機會,這就是所謂的「窗口期」,一旦錯過就需要等待兩年多。
第三,需要強力運載火箭。前往火星,不僅需要擺脫地球引力,還需要擺脫太陽的強大引力,這意味著更強力的運載火箭是探測火星的先決條件。
第四,著陸難度大。火星大氣密度僅為地球的1%左右,減速過程中,會產生高達2000攝氏度的熱量。著陸過程中,探測器還需要反推發動機進行減速,實現懸停、避障、降落。
第五,著陸區域與時機的選擇。火星表面溝壑縱橫,砂礫遍布,對著陸點的選擇和火星車的路徑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由於火星表面風力強勁,經常出現沙塵暴,這也導致著陸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不過,即使是困難重重,人類探索火星的腳步從未停止。本月,阿聯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在日本種子島太空中心由日本H-2A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開啟前往火星之旅。
而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已準備完成,美國「毅力號」與其一樣,也將於近期發射奔向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