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銷售10個億 代餐突然火了!但卻不能隨便吃

常言道,七月不減肥,八月徒悲傷。

近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體重管理,市場上一種「代餐產品」突然火了。

據央視財經此前報道,2019年主流電子商務渠道的代餐產品銷售額超過了10億元。

代餐聽起來比節食更健康,所以很多人果斷加入到了「代餐減肥大軍」當中。

然而,代餐產品其實沒你想的那麼簡單,經常吃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什麼是「代餐產品」?

「代餐」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指「代替正常餐食」,「代餐」原本屬於「腸內營養劑」,它本身是用於「給那些消化功能不好的患者提供營養」,但是現在卻在減肥的路上越走越遠。

儘管減肥代餐產品越來越多,「代餐」卻遠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隨意。

代餐食品既然是一種入口的物質,本該有足夠的限制,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存在著過多的不嚴謹之處。

拿歐盟舉例,歐盟對代餐食品有著嚴格的規定,包括「代餐包裝上必須要標註各種營養素的含量、營養素的佔比以及總熱量」,最關鍵的是,歐盟限定代餐產品上必須要標註「應該遵循醫囑」和「最高使用時長」。

規定中充滿了「嚴格」,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為「代餐食品」的。

常見的「代餐產品」有幾種?

奶昔類

這種代餐產品主要就是「蛋白質(主要基礎物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礦物質(微量元素)」配比調製而成的。

沖調類

從字面意思即可明確:一種「需要用水調和的代餐產品」,由於「液體較多」,這類產品飽腹感較弱,缺乏咀嚼的滿足感。

蔬果粉類

一種主要為身體補充膳食纖維的代餐產品,飽腹感很強,但營養密度較低,不建議單獨成餐。

除了這些以外,「能量棒」也是代餐產品中的一種,包括粗糧類能量棒、蛋白質類能量棒、堅果類能量棒、五穀粉能量棒等類型的產品。

常吃「代餐食品」會有哪些影響?

不利於健康減肥

代餐食品通常是以穀類、薯類、豆類等食材為主製成的物質,食用沖劑或者能量棒之後會有較強的飽腹感,這樣即可降低進餐慾望。

但如果用代餐食品代替一餐中的2-3餐,那單日的能量攝入將會出現很大的虧空(甚至達到700千卡以上),以此降低基礎代謝以減少熱量的消耗,這就會激發機體的自我保護機制。

當停止代餐的時候,飲食恢復正常時,體重回升速度將會超越你的想像,減肥的速度越快,反彈的速度就會越快,而且在反彈之後將不再容易減下去。

如此反覆,皮膚會鬆弛、老化,代謝也會因此變得紊亂。

一年銷售10個億 代餐突然火了!但卻不能隨便吃

容易導致營養不良

一些「三無」的代餐食品,產地、成分、安全性皆存在較大的風險,不建議食用。就算是從正規渠道購買,也不能長期單純食用,否則可能會導致機體營養不良。

增加「酮症酸中毒」的風險

此外,如果代餐還結合著「低碳飲食」,那長期堅持下去還會增加「酮症酸中毒」的發生風險,增加肝腎的負擔,甚至還會誘發骨質疏鬆。

吃「代餐食品」要注意什麼?

「代餐粉」是一種「特殊食物」,並非人人皆可食用。

術後疾病無法正常飲食的人,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通過補充劑(代餐)攝入流食;缺乏代餐粉中某一種營養素,且飲食又無法方便補充的人也可以適當選擇代餐對身體進行補充。

實在要用「代餐」進行減肥,應該怎麼做?

偶爾食用

減肥,根本原則就是「管住嘴,邁開腿」,飲食上適當調整,控制食物攝入的類別和數量,適當堅持完全可以「健康瘦」。

代餐可以當成「不方便正常吃飯時的補給」,既增加了飽腹感,又給自己解決了燃眉之急。

一年銷售10個億 代餐突然火了!但卻不能隨便吃

代替部分主食

很多「代餐產品」中的碳水化合物都要比普通主食略低,而蛋白質的含量更高。所以,用「代餐產品」代替部分的主食,同餐搭配充足的蔬菜(每頓200克左右)和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去皮禽肉、魚蝦、豆類食品等食物)。

還是要記住:沒有誰可以堅持一輩子代餐,如果想維持健康的體重,養成「科學、靠譜的飲食模式」才是關鍵。

「代餐食品」能提高免疫力?

有人用代餐粉代替嬰兒配方奶粉給「寶寶」當加餐,以促進生長發育、提高學習能力、增強免疫力。

事實上,代餐粉只是一種「固體飲料」,它歸類為「普通食品」,而嬰兒配方奶粉有著嚴格且特殊的國家標準和管理規範,兩者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如果用固體飲料代替奶粉,很容易導致孩子營養不良,會增加「大頭寶寶」的出現幾率。

那些宣傳代餐食品有「增強智力、強大免疫力」等作用的都不太靠譜,固體飲料只是普通食品,根本不存在這些神奇的作用。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