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上完廁所最好看一眼 尿液出現這幾種顏色要當心了!

想要保持人體的正常運轉,有兩件事是必不可少的。

吃就不用多說了,但排的重要性卻被很多人忽視。排尿,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不過,很多人上完廁所,沖完轉身一走,往往不會太在意尿液顏色等問題。其實尿量、尿頻、尿液顏色、尿液氣味等都會預示著健康問題。

注意!上完廁所最好看一眼 尿液出現這幾種顏色要當心了!

關於尿液的相關問題,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

尿液多少量、什麼顏色算正常?

24小時內排出體外的尿液總量稱為尿量。

通常情況下,每次尿液的量約為200-400ml,24小時排出的量約為1000-2000ml,平均量在1500ml左右。

尿量的多少與我們飲水有一定關係。當飲水較多時,尿量會增多;飲水較少、但出汗較多時,尿量會減少。另外,尿量還與年齡、活動量、氣溫、濕度及精神因素等有關。

我們說完正常情況,再來看看異常情況(多尿、少尿、無尿)。

多尿一般是指24小時排出的尿液總量超過2500ml;少尿指在24小時排出的尿液總量少於400ml或每小時持續少於17ml;而無尿是指24小時尿液總量小於100ml。

多尿原因見於:

生理性:過多的飲水及攝入濃茶、咖啡,或長期精神緊張、失眠等。

病理性:見於多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腎炎及神經性多尿等。

少尿原因見於:

生理性:日常飲水較少,出汗較多時。

病理性:腎衰、休克、嚴重的燒傷、急慢性腎炎、心功能不全等。

尿液的顏色

正常尿液的顏色是清澈透明的。

如果受藥物、食物影響時,會呈現淡黃色及深黃色;天氣炎熱飲水較少時,尿液會減少濃縮呈現深黃色;飲水量較多時,尿液的顏色又會恢復正常。

尿液顏色、泡沫預示哪些疾病?

當機體出現問題時,尿液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這時就要提高警惕了。

紅色尿、洗肉水色(血尿)

常見於泌尿繫結石、急性腎炎、結核、腫瘤等,另某些血液疾病或傳染病也可能出現血尿。

濃茶色、醬油樣色(血紅蛋白尿)

常見於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橫紋肌溶解症、惡性瘧疾和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

黃褐色(膽紅素尿)

常見於阻塞性黃疸和肝細胞性黃疸。因尿液中含有膽紅素,震蕩尿液後泡沫也呈黃色且不宜消失。

乳白色(乳糜尿)

常見於絲蟲病,因尿液中含有淋巴液,所以排出的尿液呈乳白色。

尿液里有泡沫則不用過於擔心,一般常見情況是精神緊張、劇烈運動之後,或大魚大肉、攝入過多的蛋白質所致,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休息或調整飲食後就會消失,如果不是以上情況,那就要警惕病理性,及時到醫院就診。

經常性尿頻對身體有什麼危害?

尿頻一般是指排尿次數明顯增多,白天4~6次,夜晚0~2次。

生理性尿頻是每次尿量不減少,也沒有尿頻尿急的情況,因為飲水過多、精神緊張或者天氣寒冷等造成的排尿次數增多,一般不需特殊處理。

病理性尿頻如炎症刺激、異物、病後體虛、寄生蟲病等。這些情況一定要引起重視,必要時需及時就醫。

憋尿會有哪些危害?

大部分人都有過憋尿的經歷,原因也是不盡相同,但有了「尿意」不及時排出,對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引起泌尿系統疾病

在憋尿時,膀胱內尿液較多使膀胱增大,壓迫膀胱壁上的血管,造成抵抗力減弱。這時細菌就會繁殖生長,很容易引起泌尿系統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等,嚴重時腎臟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出現心律失常

憋尿還會引起血壓升高,尤其是心臟病患者會出現心律失常,甚至心絞痛;而對於前列腺增生或肥大的老年患者,憋尿時間過長,更是雪上加霜。

誘發膀胱癌

經常憋尿,膀胱內的括約肌和逼尿肌會時刻處於緊張狀態。如憋尿時間過長,尿量不斷增多,膀胱內壓增高,久之會發生排尿困難、不暢、漏尿、失禁等膀胱頸梗阻癥狀。

研究人員發現,長期憋尿的人會比一般人罹患膀胱癌的幾率高出3-5倍。由此看出,憋尿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行為習慣。

如何保持尿液健康?

多飲水、勤排尿

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多飲水的習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大量喝水時會產生較多的尿液沖洗尿道,可以減少更多的廢物和細菌。

有了尿意時要及時排出,不要憋尿,保持泌尿環境衛生。

排尿也要講究衛生

為防止將腸道細菌帶入尿道,女性在小便後擦拭時要由前向後;男性要經常更換內褲,保持下體乾淨衛生,避免潮濕環境。性生活後男女要儘早排尿。

最後,奉勸大家能不憋尿就不要憋,平時多保持泌尿環境衛生。上完廁所,關注一下自己的尿液顏色,如果出現異常,趁早就醫。

注意!上完廁所最好看一眼 尿液出現這幾種顏色要當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