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s咖啡:騰訊撐腰、取代瑞幸?

如果瑞幸最終沒能撐下去,誰能成為填補市場空缺的那個品牌?

咖啡行業已經開始暗潮湧動,若你居住在一線城市,這種感受可能會更加強烈:新的品牌不斷冒頭,獨立咖啡館爭著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商業連鎖咖啡店則忙著加速開店擴張。

7月3日、10日,加拿大國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以下簡稱Tims)相繼開出杭州首店、北京首店。加上在上海、鄭州、大連等城市的門店,目前,Tims已經在中國開出超過50家門店,而這個從加拿大飄來的「小紅杯」才剛進入中國市場一年半。

雖然單論「開店」這件事,已經很難有品牌再超越瑞幸此前的瘋狂速度,但在疫情背景下,Tims依然能保持這麼「硬氣」的開店速度,與其重注中國市場有關、也與其充足的「彈藥」有關。

今年5月,Tims中國宣布獲得騰訊投資,但未披露投資金額。根據Tims方面的表述,騰訊投入的資金將用於「擴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數字化升級,同時迅速開設更多門店」。根據Tims中國CEO盧永臣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表述,Tims中國計劃在10年內開出1500家門店,今年內計劃新開100家門店,開店計劃不會受新冠疫情影響。

在加拿大,Tims是市佔率高於星巴克的國民級咖啡品牌,以平價咖啡與甜甜圈聞名,其品牌Logo就是一枚紅色的楓葉,具有強烈加拿大特色。根據統計數據平台statista的數據,2018年,Tims在加拿大的銷售額是星巴克的4.93倍。

在此之前,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商業連鎖咖啡品牌主要有兩個:來自美國的星巴克,與來自英國的Costa,前者憑藉先發優勢與獨特品牌定位成為目前中國市場上規模最大、認知度最高的連鎖咖啡品牌,在門店數上(截止2019年底,星巴克在中國擁有4292家門店)遠超後者。

對於Tims來說,未來的路徑究竟是星巴克還是Costa?有了騰訊的撐腰後,Tims能取代瑞幸嗎?

Double-Double的甜蜜,中國人消受得來嗎

Tims有個在中國挺有名的「兄弟」——漢堡王,二者都是餐飲品牌國際有限公司 (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 Inc.,以下簡稱RBI)旗下品牌,Tims中國的CEO盧永臣在此之前是漢堡王中國的CFO。

另一方面,對加拿大留學黨來說,Tims在某種程度上是能夠代表加拿大的文化符號。異鄉記憶里大約都包含著楓葉國街頭巷尾的Tim Hortons紅招牌,其招牌菜單「Double-Double」(雙份糖、雙份奶)曾在高緯度冰天雪地里給自己帶來高糖分快樂。

母集團帶來的光環,加上昔日消費者的情懷,成為Tims進軍中國市場的初始積累。

7月10日,Tims北京常營長楹天街店開始試營業,一直沒能去其上海門店看看的我終於有了體驗傳說中「Double-Double」的機會。這是Tims在北京開出的第一家店,從大眾點評顯示的搜索結果來看,目前等待開業的門店還包括世貿天階店、東方廣場店、望京利星行店,選址兼顧了商場與辦公樓密集區。單從選址上來看,Tims的策略與星巴克、Costa、太平洋咖啡等別無二致。

但北京首店的面積較小,店內僅有50個位置,和Tims在上海、杭州開出的250平米、300平米的大店相比,只能算一個中小型商場店。店內布置與品牌LOGO傳遞出的溫暖感覺比較相符:暖黃燈光、木質桌椅,整體氛圍明亮。

Tims咖啡:騰訊撐腰、取代瑞幸?

由於我去的時點是開業後的第一個周末,新店正在做買一贈一的活動,因此店內坐得很滿,排隊的人也比較多。

從菜單上來看,Tims與星巴克差別顯著——便宜一些,但沒有瑞幸那麼便宜。Tims的鮮萃咖啡售價在18元左右,意式咖啡(拿鐵、摩卡等)的售價在27元~33元間,各種花式特調也在30元左右。同時,Tims直接替消費者省去了「杯型」的困擾,展示的標價都是標準杯價格,想要升杯再加錢就是了。

這個定價策略比較討巧,加上會員優惠券以後比以往的商場咖啡品牌要便宜一些,但又比更便宜的瑞幸能多提供一個歇腳的地方。不過和Tims在加拿大當地的定價相比可是貴了不少——在加拿大的Tims,你只需要2~3加元就能買到一杯咖啡,卷類只需2~4加元,購買套餐的話,大概只用5加元就能解決一頓早飯(約25人民幣)。

旁邊麵包櫃中的陳列以Tims招牌甜甜圈和「天趣球」(可理解為類似甜甜圈的小球形油炸麵包)為主,還有蛋糕、麵包、瓶裝飲品等。

Tims咖啡:騰訊撐腰、取代瑞幸?
價格整體比星巴克、Costa便宜

Tims咖啡:騰訊撐腰、取代瑞幸?
甜甜圈與天趣球(Timbits)是麵包櫃主角

說到這你可能意識到了Tims的「加拿大特色」到底在哪——甜,非常的甜。不管是招牌「Double-Double」還是另一款在加拿大很有人氣的「French Vanilla」(中文譯為「法式香草風味暖飲「),都在提供超額甜味,更別提品牌特色甜甜圈了。Tims中國在進入新城市的時候都會訂製當地特色飲品,為北京特製的「京韻澳白」依然非常甜。

總的來說,如果你不是忠實的北美式高糖分愛好者,都請記得在點(除了美式、冷萃外的)咖啡時調節甜度。

Tims咖啡:騰訊撐腰、取代瑞幸?
你們很好,但你們真的太甜了

上一家以「咖啡+甜甜圈」為賣點的品牌是美國咖啡屆的著名老二「唐恩都樂」(Dunkin’ Donuts)——它在美國被視作低價版星巴克,以數十款甜蜜而多彩的甜甜圈聞名。

但在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中,甜甜圈並不是必需品,唐恩都樂的咖啡在華也不夠有名,這個品牌在中國的境遇並不如意。唐恩都樂2015年時喊出的「在華開出1400家門店」的目標遙遙無期,公司本身也在2019年時去掉了品牌名中的「Donuts」(甜甜圈之意),意在徹底「拜拜甜甜圈」。

這也是Tims需要做出的選擇:是保留特色,還是做產品本土化?如果捨棄掉高糖快樂,Tims該拿什麼去與環境一流、品牌調性獨特的星巴克以及擁有高水準風味豆子的獨立咖啡館比拼?

騰訊帶來的不只是錢,更是「小程式」

值得注意的是,Tims非常注重數字化與會員系統的搭建。

在北京首店現場,配合新店開業的促銷活動,每位到店顧客都有專人引導註冊會員、通過微信小程式領取卡券。下午時段,點餐+備餐+店外引導總計有超過10名店員在忙碌——這只是一個中小型商場店。

這聽起來像是所有新店開張的慣常套路,但如何真正利用好數字化工具來搭建線上會員系統,就與騰訊的「撐腰」密切相關了。盧永臣在5月份對外披露投資時表示,騰訊不會具體參與日常管理,更多是在線上資源方面給予對接,讓Tims更好地觸及顧客。

事實上,騰訊對於線下消費品牌的線上化已經有些經驗,喜茶就是一個例子。在投資Tims咖啡之前,喜茶是騰訊在餐飲零售領域裡為數不多的投資。

對喜茶來說,微信小程式是其零售數字化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喜茶CTO陳霈霖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小程式「喜茶 GO」用戶數超過 1000 萬(2019年6月),讓復購率提升了3倍,來自小程式的訂單量已佔訂單總量的 40%。

此外,小程式還給喜茶緩解了一些線下門店的排隊壓力。但歸根結底,線下品牌都想「往線上走」的原因是消費者越來越鍾愛「線上線下融合」的消費方式了。

市場研究公司數字100的《2018~2019咖啡藍皮書》數據顯示,由於自提外帶成為新趨勢,消費者對線上購買、線下自提的嘗試意願較高,有63%的消費者安裝了咖啡APP或嘗試過用小程式購買咖啡。

此外,Tims想要在中國站穩腳跟,必須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星巴克在2018年正式達成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合作涉及阿里旗下餓了么、盒馬、淘寶、支付寶、天貓、口碑等多個業務線,打通了多個數字化消費者運營平台。最主要的是,在當時,高冷的星巴克依託餓了么配送體系,首次正式上線外賣服務。與阿里的合作,是星巴克數字化路上的重要一步。

「站隊」騰訊,是其開始爭奪市場份額的第一步。至於能否取代「民族咖啡品牌」瑞幸,就要看Tims後續的本地化與運營細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