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首批新車能不能買?前品質副總裁曝出驚人內幕

成立於2003年的特斯拉,只經歷了短短不到20年的時間,就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單憑這一點就足夠讓一眾傳統車企嘆服。正是因為注重效率與時間,特斯拉的品質穩定性,卻不時收到消費者的質疑。

日前,在外媒刊登的一篇文章中,特斯拉前品質副總裁Philippe Chain闡述了特斯拉非常規的測試車輛方法。並指出,這也或許是不應該購買第一批特斯拉新車的原因。

據Philippe介紹,在進入特斯拉之前,他曾先後在雷諾和奧迪工作。而對比特斯拉對品質或者缺陷問題的方式,讓Philippe感到極其震驚。

Philippe稱道,NHTSA對於特斯拉車型進行的測試,沒能通過後,特斯拉只花了5天時間,就完成修改了一個零件。而這在雷諾或者奧迪,需要至少6個月的時間。他們會對集團內部展開徹查,並追溯到錯誤的源頭,並尋找責任人。

但是在特斯拉,這些都沒有,不過這是特斯拉的生存之道——快速的、價值驅動的公司程式。

另外,在汽車的耐久性方面,Philippe也舉了一個例子。當他和馬斯克討論這個問題時,他告訴馬斯克,我們需要6個月100萬公里的等效測試里程,來發現車輛的潛在缺陷並加以修復。

而這樣的測試要求,對於行業要求來說仍是極其有限。德國製造商不會發布一輛,沒有行駛過一千萬公里和兩個冬天的汽車。

但是馬斯克卻說道,我們可以這麼測試,但不會推遲它的發布日期。如果存在問題的話,我們後期會通過OTA升級來進行調整。

Philippe表示,馬斯克並不在意交付面板縫隙不一致的汽車,他認為這些東西在以後可以修復。並且他相信消費者會原因為了儘早體驗特斯拉汽車,而忽略這些品質問題。

雖然馬斯克大部分是正確的,並且確實有不少消費者選擇性忽視了這些品質問題。但是,Philippe仍然建議,不要買特斯拉早期生產的新車,等到特斯拉解決了這些問題後再買,才是明智之舉。

事實上,隨著特斯拉開創了這種先例後,中國外越來越多的新勢力造車廠商,也學習了這種模式。先把量產車推出市場,然後後續再進行缺陷問題的修補程式或升級程式。但是這種做法,傳統汽車廠商顯然不會輕易接受並嘗試。

特斯拉首批新車能不能買?前品質副總裁曝出驚人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