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7.8級大地震已44年!為何還有5.1級餘震?
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7月12日06時38分,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京津冀多地區震感明顯。
據悉,這是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級地震之後,河北省內發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華北地區近些年最大的一次地震。
震後很多人都想起了1976年的那場7.8級唐山大地震,而根據唐山市應急管理局的說法,此次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
那麼,為何一場發生了44年之久的地震,直到今天還有餘震?
中國地震局一名地震專家也確認了唐山市應急管理局的說法。他表示,根據餘震判斷依據,古冶區位於原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破裂帶上,且震級小於當年主震震級,因此這次5.1級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較強的遠期餘震」。
對於餘震的判斷,這位專家解釋說,主要看震中地區是不是發生在原來地震的地震帶上,而且震級小於主震震級,而不是看間隔時間長短,從幾分鐘到上百年都有可能。
一般來講,四五十年甚至六七十年後發生在原地震帶上的地震,都被認為是「遠期餘震」,有些大地震的遠期餘震可能延續超過一百年。
大型地震發生以後,會造成一個相當長的破裂帶,其應力和應變的調整會持續很長時間,在調整過程中就會產生很多小的破裂,引發餘震。
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1975年遼寧海城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都有很多餘震發生,只是大部分遠期餘震的震級都比較小,一般是二三級甚至更小,多數人察覺不到,但是也會發生大一些遠期餘震,達到四五級以上,比如這一次。
至於唐山地震帶今後是否還會發生餘震,答案是肯定的,只是遠期餘震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小,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再次出現較大餘震的可能性。
另外,7月13日9時28分,新疆伊犁州霍城縣(北緯44.42度、東經80.82度)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今年以來,新疆共發生三級以上地震140次,其中3.0-3.9級107次、4.0-4.9級23次、5.0-5.9級8次、6.0-6.9級2次、7.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分別是1月19日在新疆伽師發生的6.4級地震、6月26日在新疆于田發生的6.4級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