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導致全球電腦銷量暴增 難道是最後的瘋狂

近日IDC、Gartner兩大數據調研機構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報告,均指出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出現逆勢增長。

其中IDC預測實際出貨量超7200萬台增幅高達11%,為近年來最大漲幅。

但這只是受到突發疫情的應激反應,對於早已高度飽和的PC市場不存在持續高速增長的邏輯,具體理由如下:

疫情刺激增長已結束

在面對這份成績喜人的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報告時,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疫情」。

其實無論從任何角度分析,疫情都是導致全球PC出貨量增長的首要原因。尤其是在今年的第二季度,正是疫情最為嚴重的階段,很多人被迫在家辦公。

而隨著全球尤其是中國境內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社會逐漸恢復原有的生產生活秩序,人們對於新購電腦的需求已經不再。

儘管疫情肆虐時人們設想的現代化雲辦公場景是多麼美好,但當日子回歸往常時,設想終歸不是剛需,增長後回歸疫情之前的換代速度。

電腦換代頻率比手機低

如果我問你:你的手機時什麼時候更換的,你可能會很快想到,無非也就是一兩年前;

但是如果我問你,你家裡的電腦已經多少年沒有換過了,你可能要回憶很久,久到你已經記不清了。

相對手機而言,電腦早已經成了昨日黃花,五年乃至十年仍在服役的不在少數。

早已十分成熟的PC市場其實並不存在大幅波動的基礎,而疫情就是那個導致波動的外力干擾。

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因為疫情而增加的出貨量增幅其實更是對未來銷量的透支。

當很多人買了新電腦之後,其結果無外乎他們至少在三五年內不會再更新電腦。

需求飽和使用率減半

電腦性能飽和論最早可以追溯到20年前,爭論至今仍沒有明確的結論。

然而就在這20年當中,PC市場雖然發展十分緩慢,甚至被很多用戶稱為「擠牙膏」,但因為存量市場足夠龐大,因此仍被世人所關注。或許從某種角度來看,真正飽和的不是性能,而是需求。

在專業應用領域,其實對性能的需求甚至還存在著嚴重瓶頸。

但是對於一般家用和普通辦公用途來講,類似那些處理文檔PPT,玩個遊戲看個片,最多剪輯個小影片的簡單需求早已被充分滿足,況且手機同樣勝任且隨身。如今PC使用時間減半,甚至大部分時間在吃灰。

場景單一存在感低

家用PC的存在感和利用率越來越低,而導致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佔用你的時間也越來越多。

手機遊戲、手機影片、手機拍照、手機後期……手機不僅完全勝任了通訊和娛樂的功能,甚至更在蠶食部分商用和辦公的需求。

當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被手機所取代,我們對於PC的需求除了那些高性能的計算之外,我想最難以割捨的就是那個實體的大鍵盤了。

前者屬於專業應用範疇不具備廣泛性,而後者則直接定義了PC應用場景單一的弊病,況且變形手機正在興起,鍵盤最終不是問題。

手機配置追上電腦

如果十年前我們拋出這樣的觀點一定被人所質疑,但今天蘋果和高通正在做的就是這樣一件事情。

高通此前發布應用於PC平台的移動芯,不僅可以滿足一般應用場景,而且具備出色的5G連接和超強續航。蘋果拋棄intel自研ARM處理器,也是用在Mac電腦上。

如今手機8GB運存已成標配,16GB超大運存也成為現實,加之移動晶片能耗比方面的先天優勢,完全可以取代5年前電腦。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趨勢,關鍵在於人們不斷被飽和的需求與能耗比不斷高速增長的移動芯終於產生了交集,手機替代普通電腦也是遲早的事情。

結束語

或許在這些新趨勢的推動下,未來手機和電腦會合二為一,或者催生出新的形態和物種,總之一切皆有可能。

只是在這樣的趨勢下,再去談傳統PC市場的重新崛起和持續大幅增長,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過於傳統的PC形態,最終應是被革命的角色。

而從經濟和消費的角度來看,疫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還在持續發酵,後疫情時代的考驗才剛開始。

疫情對電腦銷量的短暫刺激和透支難以為繼,加之民眾消費能力下降更會壓抑採購電腦需求。

不得不說,下半年電腦廠商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疫情導致全球電腦銷量暴增 難道是最後的瘋狂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