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敷著玫瑰石英面具的樣子 像不像——千年古屍?
近日,網上出現了一款號稱美國高科技的的護膚品——玫瑰石英面具套裝,由著名設計師Angela Caglia設計出品,採用250多種晶體純手工製作而成,據說此產品還在申請專利中。
有歷史學家調侃,此面具和古代貴族下葬用的玉敷面有異曲同工之妙。那麼玉敷面到底是啥?它究竟是一種從古至今只供上流社會有錢人使用的「美容神器」,還是一種高價的智商稅?今天,我們就秉著客觀公正科學的態度,來給大家說道說道。
「覆面」是古代流行的一種陪葬品,西周時稱為「冥目」。
據《儀禮.士喪禮》記載,從周代起,關中及中原一帶流行絲質敷面,後來逐漸發展為玉、漆器、琥珀、木、陶等多種材質。其中,玉質堪稱頂級,是王公貴族才能受用的高級陪葬品。
在古代,普通人想要一件玉敷面是僭越殺頭之罪。現代講究人人平等,只要有錢,各種材質來一套,你想要的的樣子它都有,突然幸福感油然而生啊有木有!
西周時期的冥目
那古人做這個玉敷面到底有什麼用?根據《周禮·典瑞》的描述:「圭在左,璋在首,琥在右,璜在足,璧在背,琮在腹,蓋取象方明神之也。疏璧、琮者通於天地。」
古人認為,玉可以保護死者屍體不腐,免受邪氣侵襲,還能助死者羽化登仙。所謂「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玉敷面的興盛也反映出當時經濟政治的發展。
各種玉敷面,圖片來源中華古玩網
後來,人們不滿足於僅僅「敷面」了,玉蟬、口含、九竅玉等各種玉製品,至漢代到達頂峰,出現了我們熟知的金縷玉衣。至此,諸侯貴族們終於實現了他們「金玉珠璣比其身」的夢想。
但是,老話說得好,「財不外露」,老話又說了,「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這些王公貴族給自己搞如此奢華的陪葬品,大致就相當於現代在各大媒體平台打廣告:這裡有錢,速來盜挖,over!
各路「摸金校尉」蜂擁而至,將墓穴洗劫一空,真正實現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偽),當然了盜墓肯定是不對的,各位同學們不要跟他們學。
再後來,到魏文帝時期,盜墓已經猖獗到一個也不放過的「掃蕩」式劫掠。
看到滿目瘡痍的漢代墓穴,為了避免後人再覬覦墓穴中的珍寶,魏文帝一聲令下,禁止使用「珠襦玉匣」殮屍,至此玉敷面等陪葬玉器銷聲匿跡。
看到這估計小夥伴們都跟我一樣,感覺奇怪的姿勢增加了!
再來說說這個玫瑰石英面具,玫瑰石英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比較陌生,它還有個我們中國人比較熟悉的名字:粉水晶。
人們賦予粉水晶「招桃花、改善人際關係」等美好願望,但拋開這些「玄學(附加值)」不談,既然是科普,我們還是要探究這個材料的面具到底有沒有護膚作用。
粉水晶手鐲
和所有水晶一樣,粉水晶(玫瑰石英)主要成分也是SiO2(二氧化硅),摩氏硬度7.0,因為含有微量的鈦元素而表現出粉紅色。
二氧化硅是一種堅硬、脆性、難溶於水的固體,生活中常見的玻璃就由二氧化硅製成,除了水晶(石英),瑪瑙、玉髓、沙子、硅藻土等都是二氧化硅。
左:玻璃;中:瑪瑙;右:水晶,
二氧化硅的性質非常穩定,不溶於水和絕大部分有機物,常溫下只能和氫氟酸、強鹼緩慢發生反應,或在一定條件下——比如高溫(熔點1723℃)——和少部分元素髮生反應。
人們用「石頭的心捂不熱、暖不化」,來形容一個人鐵石心腸,石頭大部分由碳酸鈣和二氧化硅構成,想「暖化」石頭心,大概需要上千度的「熱情」,和強鹼般的「刺激」了。
說了這麼多,小夥伴們可能都聽暈了,心中大呼:我們就想知道這玩意兒到底有沒有護膚效果啊!錢包都捂不住了!被種草了!想體驗一把貴族護膚有木有!
經常看皮膚科醫生科普的朋友都知道,皮膚分為真皮和表皮,面部表皮最外層的第一道關是角質層,是較為穩定的磚牆結構。有角質細胞和皮脂膜保護,一般的大分子是無法透過的。
像煙醯胺、VC、谷胱甘肽這種可溶性的成分,研究人員都要絞盡腦汁「賄賂」角質層,用各種載體、改變結構等方法,增加它們的透皮吸收率。
像SiO2這種堅硬、穩定、難溶於水的大石頭,透皮是沒可能透皮的,吸收就更是想都不要想了。
既然透皮吸收這條路走不通,再來看看賣家對產品功能的介紹,大概意思就是玉石的配重覆蓋在臉上,可以「促進血液流動和淋巴引流」,從而減少黑眼圈和面部浮腫。
然而,血液和淋巴當時表示害怕極了,先不說有沒有這個功效,如果只是利用重力作用的話……那用個麵糰或者多貼幾張面膜疊起來是不是也行?
機(pin)智(qiong)如我,立馬就想到了便宜的平價替代呢!驕傲挺胸!
本著客觀公正科學嚴謹的態度,在各大資料庫排列組合搜索「粉水晶」「玫瑰石英」和「皮膚」「美容」「淋巴」「循環」等相關關鍵詞,結果都是0。
所以,可以確定一定以及肯定地告訴大家,所謂的高級美容「玉敷面」不過是高價智商稅罷了。
大家拿粉水晶當一種裝飾品就好了,什麼美容養顏促循環,開運旺財招桃花,都是人類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
粉水晶:臣妾真的做不到哇!
玫瑰石英:fine~你們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