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宣布進軍AI新葯研發:助力攻克無葯可治的疾病
據有關統,傳統藥物研發耗時耗力,一般需要超過15年,耗資30多億美元,但每年上市的原創新葯僅十幾種。目前,已知的4000多種疾病中90%尚無葯可治。
今日,騰訊官方宣布,進軍AI新葯研發,助力攻克無葯可治的疾病。為此,騰訊發布了首個AI驅動的藥物發現平台「雲深智葯(iDrug)」,它致力於幫助用戶大幅度減少尋找潛在活性藥物的時間和成本。
為什麼叫「雲深」?騰訊表示,這是源自唐詩《尋隱者不遇》的「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新葯的發現過程正是如此。
據騰訊介紹,疾病的形成由很多物質組成,最終形成疾病的關鍵蛋白,我們把它設為靶點。解決靶點,就有可能解決疾病。
而解決靶點,就需要知道它的蛋白結構,再去找到對應的藥物破解它。
那我們,把參與這個疾病關鍵通路上的一個蛋白比喻成一把精巧的鎖。這把鎖關上就會生成疾病,打開就會解除。(了解關鍵蛋白的結構,設計藥物分子來抑制它的功能,疾病就會解除)AI助力製藥之前,大家都是怎樣開鎖(製藥)的?
愚公開鎖式——每天我都製作很多鑰匙來試,相信總有一天會打開這個鎖。
如果我打不開,我兒子來試;我兒子打不開,我孫子來試……只要祖祖輩輩一直堅持試下去,一定可以打開這把鎖。
但愚公可以,人命不行。打不開,就會讓人生病,帶走無數條生命。所以,過去通過實驗尋找針對疾病靶點的有效藥物,往往難度大、周期長、費用高。
現在,我們嘗試用AI來幫助人類,用虛擬代替實物。從進入臨床試驗的行業案例來看,在新葯研發中,AI技術最快可以將新葯發現周期從3-6年縮短到6個月至1年;從技術層面看,雲深智葯平台同樣具備相似的能力。它能最快的時間,模擬鎖的結構。
結合AI深度學習模型預測的蛋白質結構以及蛋白質功能(蛋白質摺疊),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藥物分子來抑制它的功能,將疾病通路阻斷。
雲深智葯平台,不僅可以根據鎖的類型和形狀來設計或者選擇合適的候選鑰匙,還能吸收其他人開鎖經驗,能極大節省人力物力。
雲深智葯是騰訊以AI技術賦能藥物發現的首個產品。平台上的各個功能模組和分子資料庫將持續進行迭代;更多的藥物發現功能模組和分析功能也將陸續開放和上線。
目前已經和多家葯企達成合作、將AI模型應用到實際藥物研發項目中。
騰訊表示,未來將繼續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與藥物研發需求的深度結合,以先進的技術能力賦能產業、推動中國藥物研發實力的高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