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學夠浪:Go語言基礎系列 – 8分鐘學複合類型
★
文章每周持續更新,原創不易,「三連」讓更多人看到是對我最大的肯定。可以微信搜索公眾號「 後端技術學堂 」第一時間閱讀(一般比部落格早更新一到兩篇)
」
對於一般的語言使用者來說 ,20% 的語言特性就能夠滿足 80% 的使用需求,剩下在使用中掌握。基於這一理論,Go 基礎系列的文章不會刻意追求面面俱到,但該有知識點都會覆蓋,目的是帶你快跑趕上 Golang 這趟新車。
Hurry up , Let’s go !
前面我們學習過 Golang 中基礎數據類型,比如內置類型 int
string
bool
等,其實還有一些複雜一點點,但很好用的複合類型,類似 C 中的數組和 struct
、C++ 中的 map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Go 中的複合類型。
通過本文的學習你將掌握以下知識:
-
結構體 -
指針類型 -
數組和切片 -
映射類型
指針
指針不保存實際數據的內容,而是保存了指向值的記憶體地址 。用 &
對變數取記憶體地址,用 *
來訪問指向的記憶體。這點和 C 中的指針是一樣,唯一不同的是 Go 中的指針不能運算。
a := 3
pa := &a // 用 `&` 對變數取記憶體地址
fmt.Println("point", a, *pa) // 用 `*` 來訪問指向的記憶體
只聲明沒賦值的指針值是 nil
,代表空指針。
var a0 *int // 只聲明沒賦值的指針是nil
if a0 == nil {
fmt.Println("point", "it is nil point")
}
結構體
與C中的結構體類似, 結構體是一種聚合的數據類型,是由零個或多個任意類型的值聚合成的實體。每個值稱為結構體的成員,看例子:
type Test struct {
a int
b int
}
語法上的不同看到了嗎? 每個結構體欄位之後沒有分號,沒有分號寫起來還是很舒服的。
初始化
可以在定義的時候初始化
test := Test{1, 2} // 定義結構體變數並初始化
初始化部分結構體欄位
t2 = Test{a: 3} //指定賦值Test.a為3 Test.b隱式賦值0
隱式初始化
t3 = Test{} // .a .b都隱式賦值0
多個變數可以分組一起賦值
var (
t1 = Test{8, 6}
t2 = Test{a: 3} //指定賦值Test.a Test.b隱式賦值0
t3 = Test{} // .a .b都隱式賦值0
pt4 = &Test{8, 6} // 指針
)
訪問成員
通過 .
運算來訪問結構體成員,不區分結構體類型或是結構體指針類型。
fmt.Println("struct", st0.a, st0.b) // 通過 . 運算來訪問結構體成員
對於只聲明沒賦值的結構體,其內部變數被賦予零值,下面我們聲明了 st0
但沒有對其賦值。
var st0 Test
fmt.Println("struct", st0.a, st0.b) //輸出:struct 0 0
數組
數組是一個由固定長度的特定類型元素組成的序列,一個數組可以由零個或多個元素組成。 數組可以用下標訪問元素,下標從 0 開始。
數組聲明後賦值
var strarr [2]string // 數組聲明語法
strarr[0] = "ready"
strarr[1] = "go"
聲明賦值同時完成
intarr := [5]int{6, 8, 9, 10, 7} // 聲明賦值同時完成
對於確定初始值個數的數組,可以省略數組長度
intarr := [...]int{6, 8, 9, 10, 7} // 聲明賦值同時完成
Slice 切片
切片是變長的序列,序列中每個元素都有相同的類型。slice
語法和數組很像,只是沒有固定長度而已,切片底層引用一個數組對象,修改切片會修改原數組。
通過切片可以訪問數組的部分或全部元素,正因為切片長度不是固定的,因此切片比數組更加的常用。
聲明與初始化
常規初始化
簡短聲明並初始化切片
s0 := []int{1, 2, 3, 4, 5, 6} // 簡短聲明加賦值
聲明後再初始化
var s []int // 聲明切片s
s = s0 // 用切片s0初始化切片s
聲明並初始化切片
var s00 []int = s0 // 用切片s0初始化切片s
切片的零值是 nil
// 切片的零值是nil 空切片長度和容量都是0
var nilslice []int
if nilslice == nil {
fmt.Println("slice", "nilslice is nil ", len(nilslice), cap(nilslice))
}
make初始化
除了上述的常規初始化方法,還可以用 make
內置函數來創建切片
// 內建函數make創建切片,指定切片長度和容量
// make 函數會分配一個元素為零值的數組並返回一個引用了它的切片
s2 := make([]int, 4, 6) //創建元素都是0的切片s2, 長度為4,容量為6 第三個參數可以省略
fmt.Println("slice", len(s2), cap(s2), s2)
切片長度
長度表示切片中元素的數目,可用內置函數 len
函數得到。
切片容量
容量表示切片中第一個元素到引用的底層數組結尾所包含元素個數,可用內置函數 cap
求得。
切片區間
切片區間遵循「左閉右開」原則,
s0 := [5]int{6, 8, 9, 10, 7} // 數組定義
var slice []int = intarr[1:4] // 創建切片slice 包含數組子序列
默認上下界。切片下界的默認值為 0,上界默認是該切片的長度。
fmt.Println("slice", s0[:], s0[0:], s0[:5], s0[0:5]) // 這四個切片相同
切片append操作
append 函數用於在切片末尾追加新元素。
添加元素也分兩種情況。
添加之後長度還在原切片容量範圍內
s2 := make([]int, 4, 6) //創建元素都是0的切片s2, 長度為4,容量為6 第三個參數可以省略
s22 := append(s2, 2) // append每次都是在最後添加,所以此時,s21 s22指向同一個底層數組
fmt.Println(s21, s22) // [0 0 0 0 2] [0 0 0 0 2]
添加元素之後長度超出原切片容量
此時會分配新的數組空間,並返回指向這個新分配的數組的切片。
下面例子中 s24 切片已經指向新分配的數組,s22 依然指向的是原來的數組空間,而 s24 已經指向了新的底層數組。
s24 := append(s2, 1, 2, 3)
fmt.Println(s24, s22) // s24 [0 0 0 0 1 2 3] [0 0 0 0 2]
二維切片
可以定義切片的切片,類似其他語言中的二維數組用法。參考程式碼:
s3 := [][]int{
{1, 1, 1},
{2, 2, 2},
}
fmt.Println(s3, s3[0], len(s3), cap(s3)) // 輸出: [[1 1 1] [2 2 2]] [1 1 1] 2 2
map 映射類型
在 Go 中 map
是鍵值對類型,代表 key
和value
的映射關係,一個map就是一個哈希表的引用 。
定義和初始化
下面這樣定義並初始化一個 map 變數
m0 := map[int]string{
0: "0",
1: "1",
}
也可以用內置 make 函數來初始化一個 map 變數,後續再向其中添加鍵值對。像下面這樣:
m1 := make(map[int]string) // make 函數會返回給定類型的映射,並將其初始化備用
if m1 != nil {
fmt.Println("map", "m1 is not nil", m1) // m1 不是nil
}
m1[0] = "1"
m1[1] = "2"
注意:只聲明不初始化的map變數是 nil
映射,不能直接拿來用!
var m map[int]string // 未初始化的m零值是nil映射
if m == nil {
fmt.Println("map", "m is nil", m)
}
//m[0] = "1" // 這句引發panic異常, 映射的零值為 nil 。nil映射既沒有鍵,也不能添加鍵。
元素讀取
使用語法:vaule= m[key]
獲取鍵 key 對應的元素 vaule 。
上面我們只用了一個變數來獲取元素,其實這個操作會返回兩個值,第一個返回值代表讀書的元素,第二個返回值是代表鍵是否存在的 bool 類型,舉例說明:
v, st := m1[0] // v是元素值,下標對應的元素存在st=true 否則st=false
_, st1 := m1[0] // _ 符號表示忽略第一個元素
v1, _ := m1[0] // _ 符號表示忽略第二個元素
fmt.Println(v, st, v1, st1, m1[2]) // m1[2]不存在,返回元素string的零值「空字元」
刪除元素
內置函數 delete
可以刪除 map 元素,舉例:
delete(m1, 1) // 刪除鍵是 1 的元素
range 遍歷
range 用於遍歷 切片 或 映射。
數組或切片遍歷
當使用for
循環和 range
遍曆數組或切片時,每次迭代都會返回兩個值。第一個值為當前元素的下標,第二個值為該下標所對應元素的一份副本。
s1 := []int{1, 2, 3, 4, 5, 6}
for key, vaule := range s1 {
fmt.Println("range", key, vaule)
}
for key := range s1 { // 只需要索引,忽略第二個變數即可
fmt.Println("range", key)
}
for _, vaule := range s1 { // 只需要元素值,用'_'忽略索引
fmt.Println("range", vaule)
}
map 遍歷
當使用for
循環和 range
遍歷map
時,每次迭代都會返回兩個值。第一個值為當前元素 key
, 第二個值是 value
。
m0 := map[int]string{
0: "0",
1: "1",
}
fmt.Println("map", m0)
for k, v := range m0 { // range遍歷映射,返回key 和 vaule
fmt.Println("map", "m0 key:", k, "vaule:", v)
}
總結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掌握了 Golang 中基本的控制流語句,利用這些控制語句加上一節介紹的變數等基礎知識,可以構成豐富的程式邏輯,你就能用 Golang 來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了。
感謝各位的閱讀,文章的目的是分享對知識的理解,技術類文章我都會反覆求證以求最大程度保證準確性,若文中出現明顯紕漏也歡迎指出,我們一起在探討中學習.
今天的技術分享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創作不易,白票不是好習慣,如果在我這有收穫,動動手指「點贊」「關注」是對我持續創作的最大支援。
★
可以微信搜索公眾號「 後端技術學堂 」回復「資料」「1024」有我給你準備的各種編程學習資料。文章每周持續更新,我們下期見!
」
本文使用 mdnice 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