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的ARM中國:費解!
ARM這家全球知名的半導體公司,本周三(6月10日)竟因ARM中國執行董事兼CEO吳雄昂被免職的消息登上了各大財經和科技媒體的頭條。兩天之內,針對吳雄昂否被罷免,ARM公司和ARM中國(安謀中國)總共發了4份聲明,引發外界諸多猜想。
今天,ARM總部公關團隊以及吳雄昂本人都做出了最新回應。此次事件正在逐步明晰,消息指向吳雄昂是因為股東的矛盾被推上風口浪尖。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外界不應隨便下結論,但ARM針對吳雄昂的指控讓人費解。
ARM公司最新回應:就是針對個人
6月10日早間,21世紀經濟報道的報道稱吳雄昂被免職,這一發生在一周前的事情被帶入公眾視野並引發巨大關注。當天上午,ARM中國迅速回應稱吳雄昂先生繼續履行董事長兼CEO職責。
下午,ARM公司與厚朴投資發布公告稱6月4日在安謀中國董事會決定罷免吳雄昂先生。給出的理由是,從多個渠道獲得的證據表明,吳雄昂未對公司披露他已經構成的利益衝突,以及違反公司準則的行為。
6月11日,ARM中國再次發布聲明,不僅否認了ARM公司對吳雄昂的所有指控,還表示董事會會議的召開不符合程式,ARM公司指定的過渡時期CEO唐效麒5月26日已被ARM中國解職。
一時間,外界眾說紛紜。今天上午,針對「ARM正在準備上市流程,罷免吳雄昂是希望把ARM中國的業務收回到全球」的報道,ARM公司否認了這一說法,並強調,這次事件就是針對吳雄昂未對公司披露他已經構成的利益衝突,以及違反公司準則的個人行為而進行的。他這些行為已經危害到了安謀中國的發展、公司股東以及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吳雄昂內部信回應:希望股東矛盾可以合法合規解決
既然ARM公司都已經明確是針對吳雄昂個人,那當事人如何回應?
吳雄昂6月11日給ARM中國全體員工發送了內部信,這其中有非常關鍵的新資訊。在內部信中,吳雄昂首先否認了ARM公司及厚朴投資的指控,同時表明他作為公司的董事長及CEO,將和管理團隊群策群力,依法獨立運營,排除干擾公司及董事會治理的行為,確保公司正常經營,對中國客戶和產業合作夥伴的支援和服務也一如既往。
他回顧了自己在ARM和ARM中國工作十多年間取得成就的同時,也希望所有ARM中國員工能在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繼續專註打造新產品。
其中有一句話非常關鍵:在此,我非常感謝各位股東對公司的支援,同時我也想強調,股東不應也不得干預公司的日常經營,我希望股東的矛盾可以通過合法合規的方式來解決。
ARM公司的指控讓人費解
事情至此,外界依舊不能憑藉有限的資訊得出結論,但吳雄昂是否未對公司披露他已構成的利益衝突是此次事件的核心。消息人士透露,吳雄昂被發現在未經過董事會批准的情況下,私自在外設立基金,涉及利益衝突。
AI財經社報道,「吳雄昂在外面搞基金這些事情,得到過軟銀孫正義的同意。」孫正義掌舵的軟銀集團在2016年以約3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ARM。
一位IP行業的資深人士表示,成立本土基金不可能危害ARM公司的利益,本來的目的就是要做大ARM中國。如果ARM中國光靠IP授權業務,ARM中國想要上市並且幫孫正義賺回收購的錢那將非常困難。
這又牽扯到ARM公司與ARM中國的關係,ARM中國在2018年註冊成立,中方投資團隊占股51%,ARM公司占股49%,接管ARM在中國的所有業務,有觀點認為ARM擔心失去對ARM中國的控制權。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自ARM中國成立就決定了ARM公司把中國市場交給了ARM中國,並且ARM中國不可能對ARM構成競爭,因為核心IP都在ARM公司手裡。
另一位業內人士對表示,外企在本地化過程中都會碰到問題,這一次的事件和公司的股權結構有關,主要還是結構化問題,尤其是本土公司和總公司之間。
「我覺得大趨勢是英國IP公司的產品服務不能滿足本地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客觀需要ARM中國的壯大,在這個過程中催生了公司內部的問題。」業內人士同時表示。
不過兩位行業資深人士都表示,外界不應該隨便下結論,但ARM公司對吳雄昂的指控看不懂。
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業界都能看到吳雄昂帶領ARM中國在近兩年取得的成績。吳雄昂在ARM公司工作長達16年,ARM中國2018年成立之後,就開始就在推進3個產品線:周易AIPU、山海平台安全解決方案、星辰處理器。
在吳雄昂的帶領和所有ARM中國員工的努力下,2019年ARM中國的收入、利潤業績都創歷史新高。吳雄昂也在內部信中透露,在2020年複雜的商業環境和新冠疫情的雙重影響下,ARM中國取得突出成績。AI、CPU、物聯網安全產品獲得了很多客戶的認可,很多項目也都進入流片量產階段。
今年三月,ARM中國的周易AIPU以AI專核的形式在全志最新的AI語音專用晶片中落地,ARM中國的產品迎來規模落地的好時期。
正如此前吳雄昂在此前的多次活動中講到的,「我們成立ARM中國這家合資公司,就是希望專註中國市場,在中國做核心技術。」而他也在內部信中也表示衷心希望公司可以繼續專註打造新產品,支援賦能產業合作夥伴。
對於吳雄昂這樣一位在ARM任職16年的員工,以及堅信未來中國將是智力輸出的知名專業人士,又有什麼理由去危害公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