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中國 告別美國CEO

反轉還在繼續,圍繞ARM控制權之爭,安謀科技(中國)有限公司6月11日中午發表了一則聲明,感覺這狗血劇情還在得繼續,以下是聲明內容:

1. Arm公司和厚朴投資向媒體發布的「Arm公司媒體聲明稿」對安謀中國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及CEO吳雄昂先生的指控完全莫須有,對吳雄昂先生及安謀中國的聲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我司已委託律師採取法律措施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2. 安謀中國董事會有其確定的召集程式和議事規則,違反程式進行的董事會會議不具有合法性,其結論也不應獲得支援。公司並未召開符合程式的董事會會議,也並未產生有效的導致人事變動的法律文件。

3. 安謀中國前僱員唐效麒 (Phil Tang) 因嚴重違規行為,已經於2020年5月26日被安謀中國解職,他不再代表安謀中國履行任何職能。

4. 安謀中國的相關運營一切正常,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向客戶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

ARM 中國 告別美國 CEO

本文原文內容如下,發表於2020-06-10 20:57:

2020,鬧劇尤其多。6 月 10 日上午,又有一出「董事會罷免公司 CEO,公司不認」這樣的戲碼上演。

今天的主角是安謀科技(中國),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知識產權(IP)提供商 ARM 在中國建立的合資公司,全球 95% 手機和平板電腦均使用 ARM 架構的晶片,根據 IHS 的數據,ARM 架構的晶片占整個半導體市場銷售額的 30%,是 Intel 的兩倍。

這樣「濃眉大眼」的一家公司,為啥也玩這出?

反覆橫跳,到底免職了沒?

6 月 10 日上午,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消息,ARM 中國執行董事長兼 CEO 吳雄昂被免職,ARM 中國董事會已任命 Ken Phua(潘鎮元)和 Phil Tang (潘鎮元和唐效麒)為 ARM 中國的臨時聯合首席執行官,接替吳雄昂擔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澎湃新聞的報道顯示,6 月 4 日,安謀中國召開了一次董事會,在這次董事會上吳雄昂被罷免了公司董事長和 CEO 的職務。但這次董事會吳雄昂本人並沒有參加,隨後,吳雄昂拒絕接受董事會的罷免決定。

ARM 中國 告別美國 CEO
吳雄昂

很快,事情迎來第一次反轉。報道發酵後,安謀中國很快通過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稱,安謀中國作為在中國依法註冊的獨立法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吳雄昂先生繼續履行董事長兼 CEO 職責。

6 月 10 日中午 11:30,ARM 中國也在官微發布同樣的聲明:

ARM 中國 告別美國 CEO

而到了下午又迎來了第二次反轉,ARM 公司與厚朴投資聯合發布媒體聲明,稱已經達成罷免 ARM 中國吳雄昂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決定,聲明原文如下:

作為安謀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簡稱:安謀中國)的大股東,ARM 公司與厚朴投資最近共同在安謀中國董事會決定,罷免吳雄昂先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決定符合安謀中國的最大利益。該決議於 2020 年 6 月 4 日舉行的安謀中國董事會上達成,全程由位於中國上海的中倫律師事務所的指導下進行。

基於舉報人以及數位在職、離職員工的投訴,經過調查發現,美國公民吳雄昂的行為危害到了安謀中國的發展、公司股東以及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從多個渠道獲得的證據表明,吳雄昂未對公司披露他已經構成的利益衝突,以及違反公司準則的行為。董事會認為,罷免吳雄昂是一個負責任的決定,符合道德標準,能夠確保安謀中國長期穩定和業務發展。

安謀中國董事會正在推進公司管理層的遴選工作,同時對於公司副總裁潘鎮元和唐效麒擔任過渡時期的聯席首席執行官充滿信心。ARM 公司與厚朴投資將一如既往地支援安謀中國的發展,致力於深耕中國市場、促進安謀中國生態系統合作夥伴的成功,確保 ARM IP 平台繼續成為支援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最佳選擇。

針對這份聲明,截至目前 ARM 中國沒有給出後續的回應。

根據 ARM 官方的介紹,吳雄昂為美國籍,擁有加州伯克利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Haas商學院MBA學位,以及Ann Arbor密歇根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MSEE)和電子工程學士學位(BSEE學位), 並持有斯坦福大學商學院高層項目 (SEP) 的畢業證書。

吳 2004 年加入了 ARM,2007 年出任中國區銷售副總裁,於 2009 年被擢升為中國區總經理兼銷售副總裁,2011 年初出任中國區總裁,2013 年 1 月升任為大中華區總裁,於 2014 年 1 月加入 ARM 全球執行委員會。

ARM 中國 告別美國 CEO
吳雄昂履歷,來自 Linkedin

而接替工作的潘鎮元為新加坡籍,同樣是行業資深人士,同樣是 ARM 老人,曾擔任 ARM 全球技術策略與收購副總裁,是 ARM 中國生態系統加速器投資委員會成員。

其實仔細留意 ARM 最後的這份聲明,會發現有很多值得留意的地方。

首先最顯然的是強調了「美國公民」這個身份,顯得非常突兀,作為全球公司,本無需如此強調國籍背景,但在這個敏感的時間節點此番操作,很難不讓人聯想。

另外,就是吳雄昂到底做了什麼,導致了「舉報人以及數位在職、離職員工的投訴」,以及 ARM 為什麼要稱這樣做「符合道德標準」呢?目前還不得而知。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 4 月,另一家英國半導體 IP 公司也爆發了類似的董事會戲劇,英國 Imagination 因為與中方資本的分歧,首席產品官與首席技術官先後辭職。

ARM 中國,真是一家中國公司嗎?

2016 年,軟銀以 320 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 ARM,當時是以借貸、抵押的方式進行,因此被視作一場豪賭。兩年的 2018 年,軟銀又宣布,把 ARM 在中國的子公司 51% 的股權出售給中國投資者,作價 7.75 億美元,買方是中國投資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絲綢之路基金(Silk Road fund)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在內的一批投資者。

實際上 ARM 早就在中國開展相關業務了,也有一些子公司。到 2018 年 4 月,ARM 中國的合資公司正式開始運營,主體就是安謀科技(中國),吳雄昂任執行董事長兼 CEO。

吳雄昂曾在公開場合表示:「ARM 中國已經是一家中國公司,一家深圳本土公司,歡迎大家加入Arm中國。」不過,從股權結構圖來看,股權結構圖來看,最大的股東仍是 ARM LIMITED,而中方投資者的股權較為分散。

ARM 中國 告別美國 CEO
來自天眼查

實際上,ARM 中國這樣的合資科技企業和中國的汽車合資頗為類似,東風日產、一汽豐田、廣汽本田、一汽馬自達等等都是中方占股 51%,這是為了符合相關規定。

而與 ARM 總部聯合發布聲明的厚朴投資,其背景如何也同樣值得關注。

官方資料顯示,厚朴基金是由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的中國合伙人方風雷創立的一家私募股權公司,管理著 25 億美元的資產,高盛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為該基金提供支援。

厚朴與 ARM 中國淵源頗深。科技部網站資料,2017 年 1 月,由中投公司、絲路基金、新加坡淡馬錫、深業集團、厚朴與ARM共同發起設立的厚朴-ARM創新基金(簡稱「厚安創新基金」)在北京正式成立啟動。由 ARM 及厚朴投資共同負責管理,落戶深圳。

同年 5 月,ARM 與中國厚安創新基金在北京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在深圳成立合資公司,目標是把合資公司建設成為中國重要的、由中方控股的積體電路核心知識產權(IP)開發與服務平台,也就是安謀科技(中國)。

厚朴不僅僅是投資者,也負責與 ARM 共同管理其在中國的合資投資基金,對於 ARM 中國有著重要的話語權。

由於 ARM 在半導體行業中的重要地位,不少人對於 ARM 中國合資公司的前景相當期待。2018 年,就曾傳出,ARM 中國有希望走獨角獸的綠色通道,在 A 股光速上市,就像曾經的富士康那樣。

作為全球電子產業最活躍的市場之一,中國對於 ARM 來說是重要的存在,大概能佔據 ARM 營收的 1/5。中方希望通過引進 ARM 帶動中國相關產業的發展,而 ARM 也希望通過設立合資公司更好地在中國開展業務,雙方各取所需。合資公司成立時,孫正義曾經通過遠程的方式送來祝福:「通過這家合資公司,我們希望培養出一批新一代的中國工程師,以合資公司為平台,創造新的技術,並能向全球市場輸出。」

安謀科技成立之前,ARM 在中國開展的業務還比較有限。eefocus 報道提到,ARM 在中國現在(2018 年成立合資公司前)只是一個銷售與技術支援的辦事處。

在合資公司成立後,根據 ARM 中國的合資協議,ARM 中國除接手所有 IP 銷售業務之外,也將從事晶片知識產權的開發與技術支援。天眼查數據顯示,安謀中國名下有 215 項專利,而 ARM LIMITED 超過 3000 項,2020 年 4 月 9 日,ARM 中國研發的 AI 處理器單元「周易」AIPU 亮相:

ARM 中國 告別美國 CEO

儘管和中國在 ARM 營收中的比重相比,這家合資公司的聲量還比較小。但備考 ARM 總部,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帶動,它確實是一家收到行業關注,且有一定研發實力的公司。 

而顯然,此次的鬧劇,ARM 中國與董事會產生了分歧,無論這個分歧是商業上的,還是政治上的。

敏感時期,ARM 中國何去何從

與噹噹、比特大陸這樣的鬧劇不同的是,ARM 這家公司,由於其技術的特殊性,正處在一個敏感的地帶。眾所周知,由於中美關係的惡化,美國正在對中國科技企業進行一些封鎖措施,台積電是一個前例,而 ARM 也處在漩渦之中。

還是拿華為舉例。對於華為海思這樣的企業來說,台積電是它的下游,那麼 ARM 就是上游,麒麟晶片的 CPU 與 GPU採用的是 ARM 公版架構,幾乎沒有可替代性。

去年,實體清單事件發酵期間,就曾有 ARM 斷供華為的消息傳出。ARM 中國 9 月份接受虎嗅採訪時回應稱,ARM 中國在一場舉行於深圳的媒體溝通會上確認,ARM 與華為之間的合作將繼續下去,無論是當前的 V8 架構,還是後續架構,在合規的情況下,都是可以向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客戶繼續授權的。

但隨著美國制裁手段的升級,半年多後的今年,形勢已經有所變化。華為獲得了 ARM V8 的永久授權,而 ARM 去年也確認了 V9 架構海思繼續可用,這是符合程式正義的,並且指令集的技術主要來自英國本部。

指令集問題或許不存在,但是架構問題仍難以保障。ARM A 系列公版 CPU、GPU 的研發團隊主要位於美國奧斯汀,A76 之後的幾代都是來自這個團隊,也因此,ARM 正處在一個政策的夾縫中,而 ARM 中國,在一個更尷尬的位置。

考慮到「備胎計劃」盛行的現在,ARM 在中國的業務前景也蒙上了一層陰霾,另一個開源指令集架構 RISC-V 正虎視眈眈呢。

ARM 中國此次風波背後的真實原因還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在這樣的敏感背景下,ARM 未來要面對的問題緣不之於今天。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