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國拋棄華為會發生什麼?

華為在英國的未來再次陷入不確定境況。

其後果可能會影響提升網路接入的部署速度和成本。眼下,由於新冠疫情爆發,英國的經濟已經處於不穩定狀態。

對華為措施的重新考慮,潛在的催化劑是美國對該公司購買晶片能力的限制,而美方稱這是出於「國家安全層面的理由」。

上周日,英國國家安全中心(NCSC)證實,該機構正在研究這將對使用華為技術的英國網路產生何種影響。

這聽起來好像很模糊。但卻可能為政府態度的大轉變做了鋪墊。

今年1月,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批准繼續在移動和寬頻網路中使用華為公司的技術,但表示必須減少其市場份額。

現在他有了機會改變主意。

這將有助於鮑里斯·約翰遜防止支援禁令的后座議員破壞他即將出台的《電信基礎設施法案》。

此外,這為他提供了一種緩解與白宮緊張關係的方法。白宮方面曾表示,繼續使用華為技術將對「我們共享(安全)資訊的能力產生巨大影響」。

鮑里斯·約翰遜和美國總統川普可能會在下個月的G7峰會上會面。阻斷華為可能有助於確保英國脫歐後達成貿易交易,儘管這會讓英國與中國的關係變得更加棘手。

但是華為警告稱,這將帶來相應後果。

華為副總裁張建崗(Victor Zhang)告訴BBC:「更多的供應商意味著更大的競爭、創新和網路可靠性,這對於確保用戶獲得最佳技術來說至關重要。

他援引代表英國移動網路運營商的貿易組織Mobile UK去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表示:「移除華為將嚴重推遲5G部署,並且將給英國經濟造成高達70億英鎊的損失。」

耗時的工程

移動運營商對此感到擔心的部分原因在於,當前版本的5G依賴於將新設備嵌入同一供應商提供的現有4G設備中。

新聞網站ThinkBroadband主編Andrew Ferguson解釋說:「當安裝了額外的天線後,許多4G擴展都可以通過軟體升級至5G。」

因此,他補充說,即使對華為的禁令僅限於更新的技術,網路仍不得不拆除並替換一些舊的基礎設施。

諮詢公司Assembly的Matthew Howett表示:「這不僅對運營商來說是一個非常昂貴的過程,而且也將是一個非常耗時的工程,因為他們需要對所有這些站點進行更改。」Assembly是撰寫Mobile UK報告的諮詢公司。

「而且,在提供體積最小、最輕便的5G設備方面,華為一直具有很大的創新性這意味著運營商有時可以很方便地將這種5G設備掛在現有的桅杆基礎設施上。其他一些設備則更笨重,在獲得規劃許可和封路許可方面就需要更多工作。」

華為的主要5G競爭對手包括諾基亞和愛立信這兩家歐洲公司。

網路運營商們聲稱,有三家供應商可供選擇,有助於他們協商獲得更低的價格。在許多情況下,他們希望將兩家供應商混在一起,這樣,如果其中一家出現技術問題,他們就可以依靠另一家供應商來提供服務。

華為去年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稱,若將華為拒之門外,由於競爭減少將使一個國家的5G投資成本增加8%-29%

如果移動運營商不得不增加支出,那麼這部分成本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相對應地,服務價格將會上漲。

但是一位反對華為參與部署的議員表示,還有更重要的因素需要考慮。

「這其中有自由和公平競爭的因素,有安全因素,有數據隱私因素,還有中國影響力的地緣政治因素。」英國外交事務委員會成員Bob Seely告訴BBC。「原則上,通訊網路中不應該有高風險的供應商。」他說。

華為否認使用國家補貼來削弱競爭對手,並表示該公司永遠不會代表中國從事間諜活動,也不會故意損害客戶利益。

家庭寬頻

華為還是英國固網寬頻的一個重要參與者。

據英國通訊管理局(Ofcom)稱,目前用於直接向家庭、辦公室和其他建築提供超高速全光纖連接的設備中,約有44%是由華為提供的。

英國電信(BT)旗下的Openreach打算更多地使用諾基亞和美國Adtran提供的設備,以此達到政府設定的華為所佔份額不得超過35%的門檻。

但這迴避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更多的房產依賴於另一種設置,這種設置中,光纖只達到路邊機櫃,而最後一段距離由銅纜提供連接。這一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所涉及的數萬個機櫃都是華為提供的。

Andrew Ferguson表示:「它們直接連接到網路的核心。」

「但是,除非有人為此投入數十億英鎊,並讓所有人都在做這項工作,否則,更換這些設備是完全不可能的。」

儘管華為的反對者希望它完全消失,但他們承認,這在短期內是不切實際的。

但Bob Seely提議,在機櫃和其他類似產品「需要更換」時,應將它們更換為替代產品。

幾乎所有人都同意的一件事是,在經濟發展存在巨大不確性的此時,這個問題需要一勞永逸地解決。

Matthew Howett表示:「這些採購決定可能需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才能最終敲定,而增加供應來滿足需求也需要時間。」

「因此,這不僅僅是一夜之間決定不使用華為的問題–要妥善處理好這件事需要很多年的時間。」

如果英國拋棄華為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