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宿舍「撞臉」概率最高的筆記型電腦 也是一代人的青春

在筆記型電腦的發展進程中,曾經出現過很多經典的產品系列,卻又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僅留存於一代人的記憶中。提起聯想小 Y 相信 80、90 後並不陌生,將時間倒退至大學時代,你總能在宿舍中找到不只一台來自於聯想 Y 系列的筆記型電腦電腦。

對於聯想小 Y 的印象,很多人起始於 2009 年發布的 Y450,全年 1200000 台的銷量且不說十一年前,即便放到現在依舊是很多筆記型電腦單品無法企及的數字。出色的市場表現不僅讓聯想賺得盆滿缽滿,也讓「彪悍的小 Y」這句口號得以在更廣泛的人群中得以流傳。

Y450 的成功從某種角度上來講,相當於給 Y 系列打了一個比請明星代言更具影響力的廣告。帶著大家的期待,2010 年聯想推出了第三代小 Y——Y460。如果說 Y450 使得更多人認識了聯想 Y 系列,那麼 Y460 則是讓其開始成為「街機」的一款機型。

令人心動的外觀設計

「好看」是當年很多人選擇為 Y460 買單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整體外觀方面,它延續了之前 Y450 上用到過的 handbag 語言,不過進化到了第二代 handbag,A 面採用了新的紋理設計,能夠跟隨光線變化呈現出不同效果。對比當時行業普遍流行的「膜內漾印」,其無論是耐臟性還是觀感方面都要好很多。

它曾是宿舍「撞臉」概率最高的筆記型電腦 也是一代人的青春

細節處理上,聯想也花了不少心思。機身外圍的橙色腰線不僅視覺效果上會顯得更有動感(有些現在很多電競筆電上強調的跑車味道),也形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極具辨識度,藉此你能夠很容易知道這是一款來自於聯想 Y 系列的產品。

它曾是宿舍「撞臉」概率最高的筆記型電腦 也是一代人的青春

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地方是,它的轉軸改為了略有突出的亮面卡扣設計,能夠為螢幕提供不錯支撐力的同時,緊密聯繫到了當時潮流元素。當然,經過多年使用我們手裡這台 Y460 的轉軸已經出現了掉漆的情況,但對於那會兒的年輕人而言,有著足夠的吸引力。

它曾是宿舍「撞臉」概率最高的筆記型電腦 也是一代人的青春

更「強大」的硬體配置

相對外觀部分,當年各大論壇以及評論區對於 Y460 配置方面的討論明顯要更多一些。當時正值英特爾發布全新Core i 處理器,作為頭部企業的聯想自然也第一時間在 Y460 系列上用到了Core i3 和 i5 處理器,有爭議的地方出在顯示卡部分。

它曾是宿舍「撞臉」概率最高的筆記型電腦 也是一代人的青春

上市之初,Y460 運行 Windows 7 系統(我們手裡這台後期改裝了 Windows 10 系統)搭載 ATI Mobility Radeon HD5650 獨顯,支援 DirectX 11。同年九月份 NVIDIA「終於」發布了支援 DirectX 11 的 GeForce 400M 系列獨顯,聯想很快推出了搭載 N 卡的 Y460。

它曾是宿舍「撞臉」概率最高的筆記型電腦 也是一代人的青春

大概是為了更好地讓用戶進行區分,於是聯想將搭載 A 卡和 N 卡的 Y460 分別命名為 Y460A 和 Y460N。根據當時各家評測機構的測試數據來看,HD5650 雖然性能表現稍稍領先於 GT 425M,但幅度並不算大。

它曾是宿舍「撞臉」概率最高的筆記型電腦 也是一代人的青春

單就性能而言,理論上 N 卡玩遊戲比較好,A 卡做設計更好。不過具體到實際遊戲場景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彼時很多網友反映 Y460N 玩遊戲時會出現「翻車」的問題,站隊「Y460A 更好」的人要稍多一些。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其實也並不難解釋。當時 Y460N 的採用了自動切換顯示卡的做法,系統會自主判斷是否需要獨顯來介入工作,這套邏輯本身非常合理,能夠很好控制功耗,但由於技術還未成熟,導致系統失誤的概率會比較大。

除了顯示卡部分出現了小插曲,其它方面 Y460 都表現出了不錯的水準,尤其是音效方面,配備 JBL 音響系統同時通過杜比音效認證的 Y460 明顯要優於 Y450,這對於一款定位於影音娛樂的筆記型電腦而言,無疑是加分項。

總的來說,聯想 Y460 這款產品並沒有丟掉 Y450 為人所熟知的「彪悍」,或許它並非當時性能最強的筆記型電腦,也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小缺點(比如散熱能力一般),但卻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電競筆電的發展進程,也奠定了小 Y 在學生黨心目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