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億人「消失」後 中國農村的未來在哪裡?

先說個故事。

我一個朋友家在農村:他父母結婚後,在1980年代「包產到戶」時,分到了兩人份的土地(3畝多)。

他父母先後生了兩女一男(也就是最小的他),現在兩個姐姐出嫁,他成了家,又生了一個兒子。

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

他們家靠3畝地,始終養活了5口左右的人。

這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這後面隱藏著理解中國農村發展,甚至是未來的重要資訊。

因為,在中國歷史上,秦以後,各王朝都難逃一個「魔咒」:所有王朝壽命基本難以超過300年。

這就是因為「人地矛盾」。

一個王朝經過一段太平年後,人口往往會大量增長,但土地面積卻不會那麼快增加。

吃不飽飯,甚至是吃不上飯、餓肚子就成了最嚴重的問題,隨後帶來社會大動亂。

最後,只能通過殘酷的戰爭,改朝換代,消滅「多餘」的人口,「空」出來的土地,再重新分配。

比如,《後漢書》里就說,西漢到東漢經過戰亂後,「海內人戶,准之於前,十才二三」,也就是損失了70%到80%的人口。

秦以後,300年幾乎是所有王朝邁不過去的坎兒,包括我們印象中的大王朝:西漢持續時間215年,東漢196年,唐290年,明277年。

6億人「消失」後 中國農村的未來在哪裡?

01、農村人均土地不僅沒減少,還增加了

壓垮王朝的人口總量,該有多大呢?

西漢鼎盛時期6000萬左右,直到清朝中晚期中國人口也不過4億多。

而現在,中國總人口已經漲了好幾倍。

但現在,這個魔咒被打破了,沒有爆發人地矛盾,這完全算得上是中國發展中的奇蹟。

我們先來算個賬。

根據統計數據,1978年,中國一共有9.6億人口,其中,農村7.9億,城鎮1.7億。

也就是說農村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是82.3%。

1978年,全國耕地面積是14.9億畝,農村平均每人有土地將近1.9畝。

現在中國大陸人口是14億。

如果按照1978年的比例,2019年農村人口應該超過11.5億人,目前全國耕地是20.23億畝,那人均就不到1.76畝。

但實際上,根據2019年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公報,目前鄉村人口是5.5億,每個農民種地的面積反而增加到了3.7畝。

這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現象:隨著人口增加,人地關係不但沒有惡化,反而還更加緩和了。

6億人「消失」後 中國農村的未來在哪裡?

關鍵就在於農村「消失」了6億人。

這6億人去哪兒了?答案是:大大小小的城市。

1978年,全國只有193個城市、2000個小城鎮。

伴隨著經濟發展,在政策層面先後進行了大規模的撤鄉設鎮、撤縣設市和撤行署設市,開發區、新城區、撤縣市設區熱潮,以及後來的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帶發展。

現在,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60%以上人口是市民,而不是農民。

全國將近8.5億人不再靠土地養活自己,而在寫字樓、工地、廠礦里謀生。

而且,城市生活大大提高了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甚至是壽命。

6億人「消失」後 中國農村的未來在哪裡?
中國城鄉人口變化

我們假設,如果目前11.5億人生活在農村,每個農民擁有的土地面積會下降0.14畝。

那麼,農村尖銳的人地矛盾,很可能引發大量的社會矛盾甚至社會混亂。

歷史上,家族之間因為土地、水源發生大規模械鬥的事情,可不在少數。

02、還要感謝化肥、農藥

但光有城鎮化,是沒法完全解決農村問題的。

再看一個小故事。

河南南陽一個叫官店的村莊中,住著段子定一家人。

1970年代末,在那次改革大潮中,他們家11口人,一共分到了17畝地。

當年,他幹了一件讓村裡人驚掉下巴的事情:從信用社貸款,買了一些叫作「化肥」東西,其中,有的叫「尿素」,有的叫「磷肥」,還有的叫「美國二銨」。

看著他拉回來這些或白或黑的粉末、顆粒,村裡沒人看好他,還有人等著看玩笑,「自己沒錢還貸款買這些玩意兒,腦子有毛病吧?」

段子定像繡花一樣,使用著這些寶貴的化肥:先在田裡撒上磷肥,犁地後,就翻到地下成了基肥;二銨和種子一起撒下去;長苗時,再用尿素追肥。

夏收時,全村人再次被驚掉了下巴:段子定家小麥畝產達到700斤,是大集體時的三四倍。

他家17畝地收了11000多斤麥子,相當於1975年前後全生產隊140多人一年的總收成。

第二年,全村紛紛開始買這種叫化肥的東西,家家戶戶收成翻番。

6億人「消失」後 中國農村的未來在哪裡?
段子定回憶當年耕作的情景

這是中國近幾十年來農業生產的另一個重要推動力量:中國工業發展。

尤其是化學工業帶來了化肥、農藥。

因為從表面來看,中國人地矛盾仍然存在,因為中國整體人口在增長,人均佔有的土地面積還是減少了(目前相比1978年下降了7%左右)。

地減少了,但是中國人現在吃得卻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好(不論是吃飽還是吃好)。

而且,像先前我在一篇文章里已經說過的,中國人現在主要吃的還是中國土地生產的糧食。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背後有很多原因,比如耕作方法改進、種子技術發展、水利工程完善,等等。

但還離不開化肥、農藥。

這兩樣,在今天很不受待見,但卻是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

1978年當年,中國化肥使用總量才僅僅884萬噸,40年後已經達到5653萬噸,最高峰的2015年超過6000萬噸。

也就是說,40多年裡,中國化肥使用量增長了5倍多。

6億人「消失」後 中國農村的未來在哪裡?
1978—2018年全國化肥使用量

類似的還有農藥。

今天大家談農藥「色變」,但沒有農藥的後果,更可怕。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一些地區出現嚴重的水稻紋枯病(由立枯絲核菌感染得病,會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

當時,沒有可用的農藥來防治病蟲害。有農民試著用砒霜去防治,最終發生一些中毒事件。

再比如,19世紀中期,愛爾蘭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的「馬鈴薯晚疫病」,導致200萬英畝左右的馬鈴薯爛在地里,100萬人口死於饑荒,100多萬人口外逃(馬鈴薯是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來源)。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紅就說,「世界如果沒有農藥,有一半人會因飢餓而死。」

而現在,這兩種病,只需要給莊稼吃「葯」——用相應的農藥——就能解決。

6億人「消失」後 中國農村的未來在哪裡?
部分年份中國農藥使用量(萬噸)

這些年,國家針對農業生產過程中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的情況,已經在推行「農業減肥減葯」行動,最近幾年來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但不能否認,工業給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撐。

03、我們需要農業工業化

在兩年前一篇文章里,我做了個比較,當時中國對美國商品進行反制,清單里都有什麼?比如,鮮果、乾果、豬肉、花旗參……

搞得美國倒像是個農業國。

事實上呢?這正是美國現在過人的地方:

農業已經工業化了,賣農產品就是在賣工業產品。

美國農業生產被納入工業化體系里,從種子、種植、管理到收穫,都高度機械化、科技化。

比如,美國大豆漂洋過海到中國,比本土大豆還要便宜10%左右。

玉米、水稻、小麥、棉花等重要農產品,美國生產成本也很有優勢。

美國農民有300多萬,僅佔美國人口的1%,卻養活了3億美國人,而且還讓美國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

6億人「消失」後 中國農村的未來在哪裡?

中國14億中,卻有三四億人主要從事農業生產。

這就導致一系列問題:每家每戶的田地面積不多,沒法規模化生產,沒法機器種植(買不起機器,或者根本不划算),精耕細作固然好,但是成本高收益小。

而且,因為農村人口太多,勞動效率不夠高,要給予很好的社會保障成本也很難承受。

回到我前面說的那個農村朋友的故事。

3畝地,現在為什麼能養活5口人?

因為,全家有3個人長期在城裡打工,種地只是很小一部分收入來源。

這才是解決中國農業、農村問題的重要出路:讓更多農民進城成為市民,這樣也能給他們更好的社會醫療、養老等保障。

然後,把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減少到1億以內,開展大機器的規模化農業,這樣農民的收入也就能提升上去了。

老牛還了耕耘債,嚙草坡頭卧夕陽。

這固然散發著濃濃的田園味兒,但註定是要回不去的。

6億人「消失」後 中國農村的未來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