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函數對象-命名空間-作用域-02
- 2019 年 10 月 7 日
- 筆記
函數對象
函數是第一對象: # 函數名指向的值可以被當做參數傳遞
函數對象的特性(*****靈活運用,後面講裝飾器會用到)
函數名可以像變數一樣被傳遞
# 變數可以被傳遞 name = 'jason' x = name print(x) # jason print(id(name), id(x)) # 3085464224688 3085464224688 # 嘗試函數像變數一樣被傳遞 def func(): print('from func') print(func) # <function func at 0x0000016E5E062E18> f = func # 其實指向的也是函數func 指向的函數體程式碼的記憶體地址 print(f) # <function func at 0x000001B4D0D92E18> f() # from func print(id(func), id(f)) # 3085463137816 3085463137816
函數名可以被當做參數傳遞給其他函數
def func(): print("from func") def index(args): print(args) args() # 函數主要一定義(先定義)就可以在任意地方調用 print("from index") index(func) # <function func at 0x000001B7429A2E18> # from func # from index
函數名可以被當做函數的返回值
def index(): print('index') def func(): print('func') return index res = func() # 將返回的函數名index 賦值給變數res # func print(res) # <function index at 0x000001EF64362E18> res() # index
函數名可以被當做容器類型的參數
def func(): print('func') l = [1, 2, func, func()] # 定義的時候默認執行了func(),所以下面先列印了 func # func # func函數沒有返回值,所以默認是None print(l) # [1, 2, <function func at 0x0000013931C92E18>, None]
函數對象小練習
題目: # 循環列印項目功能提示資訊 供用戶選擇 用戶選擇誰就執行誰
def register(): print("註冊了") pass def login(): print("登錄了") pass def shopping(): print("購物了") pass def output_func_list(): print("----- 請選擇功能!") for key in func_list: print(f"---- {key}.{func_list[key][1]}") func_list = { 0: [register, '註冊'], 1: [login, '登錄'], 2: [shopping, '購物'], } while True: output_func_list() chose_func = input("請輸入功能編號(q 退出系統):").strip() if chose_func.isdigit(): # 執行相應功能 chose_func = int(chose_func) # 判斷輸入的編號在不在功能列表裡 if chose_func in func_list: func_list[chose_func][0]() # 取到功能函數名,加括弧調用 else: print("您輸入的功能編號不存在,請重新輸入!") elif chose_func.lower() in ['q', 'quit']: print("感謝您的使用,祝您生活愉快~") break else: print("請正確輸入數字!")
知識點: # 函數名可以作為容器對象的元素值 , # 函數名(即函數記憶體地址)可以加括弧直接調用

上述其他三個特性在裝飾器中會有靈活運用,就暫不舉例了
函數的嵌套調用與定義
嵌套調用
函數的嵌套調用: # 在函數內部調用其他函數
def index(): print('index') def func(): index() # 在定義 func 函數的時候不會直接調用 index 的方法 --> 函數定義的時候不執行程式碼 print('func') func() # index # 通過 func()函數內部調用了index() 函數,列印出了 index # func
函數的嵌套調用可以 # 將複雜的邏輯簡單化
小練習: # 寫一個函數可以求四個數中的最大值
def my_max(x, y): if x > y: return x return y def my_max4(a, b, c, d): res = my_max(a, b) res = my_max(res, c) res = my_max(res, d) return res print(my_max4(1, 5, 7, 1)) # 7
嵌套定義
def outer(): x = 1 print("outer") def inner(): print("inner") inner() # inner() # 會報錯,在外部無法訪問內部內容 outer() # outer # inner
實現在外部調用 outer函數的內部函數 inner
# 想在外部調用inner 可通過把內部的函數名當做外部函數的返回值來返回給外部 def outer(): x = 1 print("outer") def inner(): print("inner") return inner # 把 inner 函數當做函數的返回值返回給 outer函數的調用者 res = outer() # outer res() # 變相調用inner # inner

小案例: # 寫一個函數,該函用戶可以通過傳參的不同 控制函數指向不同的功能
def all_func(type): def register(): print('register') def login(): print('login') def shopping(): print('shopping') if type == 1: register() if type == 2: login() if type == 3: shopping() all_func(1) all_func(2) all_func(3) # register # login # shopping
名稱空間(****繞且重要)
名稱空間: # 存放的是變數名與變數值的記憶體地址綁定關係的地方 ,後文可能稱之為命名空間。

訪問變數的值: # 要想訪問一個變數的值,必須先去名稱空間拿到對應的名字,才能訪問變數的值
命名空間的分類
命名空間分為: # 內置名稱空間、全局名稱空間、局部名稱空間 三大類
內置命名空間
內置名稱空間: # python 解釋器提前已經定義好了的名字(已經存放到了內置名稱空間中了)
print("hello world") max(1, 44, 62, 15) len('26515f1asfafqw') sum([1, 2, 3, 4, 5]) # 像上面的print max len sum 並沒有定義就可以值使用,它們就是python解釋器提前定義好了的函數,屬於內置命名空間的
全局命名空間
全局命名空間: # 文件級別的程式碼
x = 1 if x == 1: y = 2 print(y) # 2 for i in [1, 2]: print(i) print(i) # 1 # 2 # 2 # 上面的 x y z 都在全局名稱空間,不要以為縮進的就是局部的(if、 for、 while 無論嵌套,多少層,他們內部所創建的名字都是全局名稱空間的)
局部命名空間
局部命名空間: # (目前所學)函數體內創建的名字都屬於局部名稱空間(最外層的函數名是屬於全局名稱空間的)
def func(): username = 'jason' # print(username) # 會報錯 NameError: name 'username' is not defined func()
至於為什麼上面的 print(username) 為什麼會報錯,學完下面的知識你就知道啦。
命名空間的生命周期
''' 名稱空間的生命周期 內置名稱空間:(最長)只要 python解釋器啟動,立馬創建 關閉 python解釋器時自動銷毀 全局名稱空間: 只要右鍵運行 py文件就會自動創建 py文件程式運行結束自動銷毀 局部名稱空間:(動態創建動態銷毀)函數被調用的時候自動創建 函數執行結束後立即銷毀 '''
補充:與垃圾回收機制的關係
# 名稱空間生命周期結束 -- > 裡面存的變數與指向值的記憶體地址解綁,記憶體中的值等待垃圾回收機制回收 # def 刪除變數 -- > 裡面存的變數與指向值的記憶體地址解綁,記憶體中的值等待垃圾回收機制回收 ---> 等同於名稱空間里刪除了一個變數(綁定關係) # 垃圾回收機制:垃圾回收機制隔一段時間就會檢查一次,記憶體中的值如果沒有變數指向它(引用),那垃圾回收機制就會把它清除掉(釋放記憶體) # 如果多次檢查都有變數等指向它,那就會把它等級提升,檢查頻率就會變低
命名空間的查找順序
驗證思路: # 找一個三個地方都有的東西來驗證(比如 len、max等,暫時忽略命名規範不能與關鍵字重複) , # 分別注釋來測試其查找順序(全局、局部)
驗證過程
len = '我是全局名稱空間的len' def func(): len = '我是局部名稱空間的len' print(len) print(len) # 這裡是全局的位置 # 我是全局名稱空間的len ''' # 把全局的len 注釋掉,就去找了內置的len print(len) # 是全局的位置 # <built-in function len> ''' func() # 我是局部名稱空間的len
大致結論:

''' (******)名稱空間的查找順序 1.需要先確定當前的在哪(全局、局部),大前提 1.1 站在全局:全局 >>> 內置 1.2 站在局部:局部 >>> 全局 >>> 內置 1.2.2 站在局部的內部(多個局部嵌套):局部 >>> 上一級局部 >>> 上一級局部 >>> .... >>> 全局 >>> 內置 會在作用域同級的前後(這句程式碼前後的同級語句)去找,然後再上一級 2.函數在定義階段查找名字的順序(範圍)就已經固定了, 不會因為函數的調用位置變化而變化(*******) 可以在函數定義的時候寫個注釋,指出他查找的位置,防止邏輯複雜了搞不清楚 '''
加深理解的小案例
# 通過注釋不同函數層內的x 來加深理解命名空間查找順序(可以採用收起(摺疊)程式碼塊的技巧來快速指定) x = 111 def f1(): x = 222 def f2(): x = 333 def f3(): # x = 444 def f4(): # x = 555 print(x) # 這個案例在本局部找到了 變數x, 所以用的是內部的這個 777,在調用前定義了,所以不會報錯 x = 777 # 純粹為了教學演示 f4() x = 777 # 純粹為了教學演示 f3() f2() f1() # 777
def func(): x = 1 def index(): print(x) # 查找順序:本作用域找x,沒找到,上一級func里找,找到了,那就引用的是func 作用域里的 局部變數x return index res = func() x = 999 res() # 1
x = 111 def outer(): def inner(): print('from inner', x) # 查找順序:函數體inner 內上下沒有x,再找 outer裡面,也沒有x, 那就找全局,找到了x,所以這裡的x 就是全局的x return inner f = outer() x = 222 # 調用前改變了全局 x 的值,所以最後結果是 222 f() # from inner 222
x = 111 def outer(): def inner(): print('from inner', x) # 查找順序:函數體inner 內上下沒有x,再找 outer裡面,也沒有x, 那就找全局,找到了x,所以這裡的x 就是全局的x return inner f = outer() def func(): x = 333 # 沒有global 關鍵字指定x 為全局變數,這裡是重修申請了一個局部變數 x,這裡並不會影響 全局的那個x f() func() # from inner 111
# 下面這個案例會直接報錯 x = 111 def outer(): def inner(): print('from inner', x) # 會直接報錯,UnboundLocalError: local variable 'x'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 ---> 本地變數(局部變數)x 在定以前被引用了 # 報錯原因: ---> 查找順序:函數體 inner內部有 x, 所以這個print 內x 指定的是x = 66666666的那個局部變數,而調用print 時,他還沒定義出來 x = 66666666 return inner f=outer() f()
案例一原理圖

作用域
python中的作用域有 全局作用域 與 局部作用域 , 全局作用域: # 全局有效: 內置名稱空間、全局名稱空間 都屬於全局作用域 , 局部作用域: # 局部有效:局部名稱空間
局部修改全局變數(修改和訪問是兩回事)
# 嘗試修改不可變類型的全局變數 x = 1 def func(): x = 2 # 實質是又創建了一個局部變數 x func() print(x) # 局部無法修改不可變類型的全局變數 # 1 # 嘗試修改可變類型的局部變數 x = [] def func(): x.append('嘿嘿嘿') func() print(x) # 修改成功,局部可以修改可變類型的全局變數 # ['嘿嘿嘿'] # 全局訪問不了局部的變數,所以不展開研究
小結論: # 局部無法修改不可變類型的全局變數 , # 局部可以修改可變類型的全局變數 (前提:在不使用 global 和 nonlocal 關鍵字的情況下)
通過 global 關鍵字在局部修改全局,修改多個用 , 隔開
x = 1 # 不可變類型 username = 'jason' def func(): global x,username x = 999 # 修改全局變數,而不是創建局部變數 username = 'egon' func() print(x, username) # 999 egon
通過 nonlocal 關鍵字在局部修改局部,修改多個用 , 隔開
def func(): x = 1 def index(): x = 2 index() print(x) func() # 1 # 想就在 index 里把 x 改了 def func(): x = 1 def index(): nonlocal x x = 2 index() print(x) func()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