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5G這一年:成中國最大贏家 海外仍是心病

編者按:

這是屬於5G的時代。

一年間,5G資訊江河匯聚、企業崛起為峰、智慧世界變得無比開闊。它不僅是資訊變革中的土壤,更是鞏固科技創新地位的重要基石。

一年間,5G大市場群雄涿鹿:

國際賽道,各大巨頭在多領域爭奪制高點;

專利研發,中國陣營全球佔比已突破五成;

智慧創新,應用場景商機不斷且相繼投產;

手機市場,百元區間的細分競爭尤為激烈;

…………

一年間,由新浪科技、新浪5G聯合發起的《5G大家談》欄目,與數十位政、企、學界著名人士暢聊通訊的發展及落地,為讀者答疑解惑。同時,《5G大邁進》欄目將為讀者探究中國通訊企業的成長之路。

一年後的今天,資訊所至,融入百業。當更多人觸及5G,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運營商業務扭轉下滑態勢 5G貢獻收入仍有限

運營商業務可謂是華為的基本盤,多年間一直是華為最大的收入來源。該業務主要向全球運營商企業提供產品與解決方案,包括固定網路、無線網路、雲核心網、IT基礎設施等。

不過該業務近幾年開始出現增長瓶頸。從華為歷年年報數據來看,從2016年起,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就在2900億元左右徘徊;直到2019年,仍舊未有較大突破。

2017年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2978億元,僅同比增長2.5%;2018年,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2940億元,同比下滑1.3%。這也是該業務出現少有的下滑。

實際上,這與4G建設的節奏密切相關。2013年,中國正式發放了4G商用牌照。而經歷幾年的基地台建設之後,4G覆蓋率和普及率達到比較穩定的高水平,運營商4G投資不再有較大的開支,自然也會影響華為的運營商業務的收入增長。

2019年全球開啟5G商用部署,是華為運營商業務新的增長機遇。今年2月,華為運營商BG總裁丁耘透露,華為已經獲得了91個5G商業合約,其中47個在歐洲、27個在亞洲、其他區域17個,累計發貨了60萬個5G AAU模組。

2019年,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2967億元,同比增長3.8%,也扭轉了2018年該業務收入下滑的態勢。

不過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2019年年報發布會上透露,2019年華為5G收入僅為30多億美元,占公司收入比例、以及占運營商業務收入比例都比較低。在他看來,主要是因為2019年全球仍處於5G部署初期,還未到規模化階段。

進入2020年,中國三大運營商在今年初開啟了新一輪的5G設備集采,而華為則收穫頗豐,可謂成為了最大贏家。以中國移動2020年5G二期無線網主設備集中採購為例,總需求為232143站,採購金額超371億。據媒體統計,其中華為獲得了最高份額,合計中標超132787站,涉及金額214億元;其餘份額則被中興、愛立信和大唐移動分食。

在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2020年5G SA無線主設備聯合集采項目中,華為也取得了排名第一的份額。

不過存在的不利因素是,目前全球疫情正處於爆發期,多個國家的5G網路建設進程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再加上美國封殺,今年華為在全球的5G業務發展仍然充滿變數。徐直軍曾在2019年年年報發布會上坦承,美國的打擊和遏制還是給華為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有少數客戶的2G、3G、4G網路本來是華為提供的,但由於各種原因沒有繼續選擇華為5G技術,或者部分區域沒有繼續選擇華為的5G技術。例如澳大利亞的OPTUS和VHA,丹麥的TDC,挪威的Telia。

5G手機出貨依靠中國市場 IoT爆發迎新機會

除了運營商業務之外,消費者業務也是華為收入的重要支撐。並在近兩年逐漸超越運營商業務,成為華為最大的收入來源。

華為消費者業務主要為向個人提供智慧手機、智慧屏、平板、PC等產品。從歷年消費者業務收入和智慧手機發貨量的走勢來看,一直保持在較高的增長水平。

2018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3489億元,同比增長45.1%。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業務2018年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已經達到48.4%,首次超越運營商業務成為華為的第一大收入來源。

2019年上半年,消費者業務收入佔比則首次超過50%,從2018年的48.4%上升至55%;2019年全年,該業務收入佔比為54.4%。

隨著2019年全球5G商用,5G手機的銷量成為各家手機廠商追求的重要指標。整個2019年,華為和榮耀也發布了Mate 20X 5G、Mate 30系列5G、榮耀V30系列5G等多款5G產品。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5G智慧手機出貨量1870萬台。其中,華為手機佔全球5G智慧手機市場份額的37%,出貨量690萬台,位居第一;而三星則以36%的份額位居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Strategy Analytics副總監Ville-Petteri Ukonaho指出,因為美國的制裁,幾乎所有華為的5G智慧手機都在中國出貨。而三星的5G智慧手機出貨量是國際性的,主要出貨國包括韓國、英國和美國等許多國家。

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排名則發生了一些變化。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最新報告稱,全球5G智慧手機需求一季度大漲,今年首季出貨量超過去年的1870萬台至2410萬台,其中三星市佔率達34.4%排名第一,華為則以33.2%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二。

今年被手機廠商們視為5G手機的規模普及年,因此華為5G手機今年的全球表現非常重要。不過與運營商業務類似,華為5G手機在海外面臨著疫情、以及缺失GoogleGMS服務的尷尬情況,華為自建的HMS生態能否在海外市場進一步完善,也關乎華為5G手機接下來的業績表現。

就消費者業務而言,除了5G手機之外,5G也在促進IoT品類的爆發,華為在IoT上的戰略是1+8+N。也即是以手機為中心,圍繞智慧屏、平板、PC等八個核心產品,再加上開放合作的其它眾多品類,構建全場景生態。

5G手機自然是消費者業務最亮眼的之一,但IoT品類的爆發性增長也為該業務貢獻了巨大收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日前透露,2019年華為筆記型電腦電腦發貨量同比增長200%,智慧穿戴增長170%,智慧音頻增長200%。

而更早之前,余承東曾為華為IoT業務定下的未來幾年目標是,佔據消費者業務收入的三分之一,達到數百億美元的規模。

2020年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5G商用牌照發放即將迎來一周年,5G產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這對於擁有眾多5G相關業務的華為而言,無疑是重大的機遇。

整體而言,華為在5G上的布局在眾多企業中也較為全面,涵蓋網路設備、晶片、終端等多個領域。完善的業務布局也讓華為5G產品在用戶體驗上更勝一籌。

以華為5G手機為例,其有自研5G手機晶片作為支撐,可以獨立掌握5G手機的發布節奏。2019年,華為在推出5G手機的時間和數量上,在國產廠商中都佔據優勢。而其它廠商就要等待高通5G晶片的節奏。

不過挑戰也是巨大的,海外市場是華為今年的最大變數。實際上,2019年除中國市場之外,華為在美洲地區、歐洲中東非洲地區、亞太地區的收入佔比都出現下降。其中亞太地區的收入甚至同比下滑了13.9%。

徐直軍曾提到,2019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在海外市場至少損失了100億美元。

此外,今年5G產業發展的另一大挑戰便是應用場景的落地,這也影響著5G網路建設和5G終端普及。

對於C端而言,個人用戶仍舊認為5G套餐和5G手機太貴、5G帶來的個人體驗改變相對有限,這會阻礙5G手機的普及進度;對於B端而言,建網上巨大的資金投入、B端商業模式不清晰等,也影響著運營商的積極性。

在5G智慧手機普及上,今年榮耀在華為系中的角色可能會相對凸顯,可以在中端市場爭奪更多5G換機用戶;而在B端應用場景的探索上,華為運營商BG總裁丁耘此前宣布啟動了「5G合作夥伴創新計劃」,稱要在未來5年內投資2000萬美元,支援5G創新應用。

華為5G這一年:收入等待規模化 海外仍是心病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