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大神!AI修復100年前民國北京影像:穿越了
百年後的生活場景難以想像,但百年前的生活,還是可以看到的。
近日,微博用戶「大谷Spitzer」利用AI技術進行上色、修復幀率、擴大解析度,修復了人民日報四年前發布的一段拍攝於100年前的北京生活影像。
網友稱其為「一百年前的vlog」,並且還貼心了取了個頗有現代vlogfeel的名稱——
【Vlog】100年前的人是怎樣生活的?大街|寺廟|出殯|遛狗|市井小巷|大院門口
同樣通過AI對老舊電影實現4K修復重映的,還有去年獻禮祖國的主旋律電影——《決勝時刻》、《開國大典》。
100年前的北京,酷不酷?
影片是由加拿大攝影師於1920-1929年拍攝,從歷史角度來看,該影像的生活場景為民國初年,但從影像內容來看,1920年的北京紫禁城仍有清代朝廷的「味兒」,許多清代的文化風俗在當時依然被維持著。
1920年的京城,究竟是何種模樣?
首先從大全景來看,100年前的京城,路上依然人來人往,人流、馬車、人力車交錯同行。
不得不感嘆一句,百年前的北京,可真是一點兒都不堵!
從出行方式來看,當時的交通工具主要有人力車、馬車、轎子三種形式,但大多數情況下,選擇步行的人居多;畢竟,在一百年前,不是誰都打得起車,坐得起轎子。
雖然一百年前沒有購物商場,但有著各式各樣的集市,商販們就地擺攤,買家們駐足觀看。
這樣看來也是別有一番購物風味啊,說不定只想出門遛彎,卻忍不住剁手買買買。
另外,還有安逸和諧的逗狗場景,有網友調侃稱:狗子依然還是那個狗子。
在大多數畫面中,影像出鏡人物多為男性,鏡頭轉向寺廟祭拜場景時,便鮮有地出現了女性的身影。從畫面中可以看出,那時的女性腳部多為「三寸金蓮腳」,當時的男性還留著長辮。
對於當時的著裝,網友調侃道:是不是都不洗的,看起來髒兮兮的。
另外,影片中還出現了疑似「出殯」的畫面,人們穿著白色外衣走在前頭,後面跟隨著一輛轎子出現在大街上。
雖然多數畫面都與現代生活場景有所差異,但較為有趣的是,一百年前人們打招呼的方式,網友稱其為「蘿蔔蹲」。
迎面走來,雙目相對,先蹲為敬。
可以看出,男女之間的打招呼方式也有些細微差異,並且打招呼也不僅是「蘿蔔蹲」一種,作揖也是常見的方式。
對比現代的招手sayhi,不得不說,以前的人們禮節真的很到位。
雖然影片時長僅有10 分鐘,但卻從多個角度體現出了百年前的不同風貌,網友們紛紛感慨著百年間的滄桑巨變:「太容易代入了,感覺是兩個時代人的見面。」
AI修復舊影像,有多強?
影片修復原作者「大谷Spitzer」稱,影片利用AI 技術完成了上色、修復幀率、擴大解析度的步驟,其技術管線參考自Denis Shiryae的影像修復教程。
或許中國少有人停過「Denis Shiryae 」這個名字,但這位大神,是影史第一片《火車進站》影像修復的背後功臣。
《火車進站》拍攝於1895年,影片全長45秒。由於當時技術局限,原始影片的品質非常模糊,解析度非常低,原始幀率大概在16幀到24幀之間。
不過,經Denis Shiryae出手,通過神經網路的畫面解析度增強和插幀之後,該影片達到了4K高清解析度,幀率提高到每秒60幀;也就是說,該影片能夠更高清,更順暢呈現給觀眾了。
Denis Shiryaev使用的是Topaz實驗室的Gigapixel AI以及DAI Nimage影像編輯應用程式。
據官網介紹,Gigapixel AI軟體內嵌專有的插值演算法,在分析影像的同時能夠識別影像的細節和結構,即使將影像放大600%,它也可以使影像更清晰。
另一方面,DAIN(Depth-Aware Video Frame Interpolation)可對電影中的幀進行預測,並將其插入現有影片之中。
換句話說,DAIN能夠分析並映射影片剪輯,然後在現有影像之間插入生成的填充影像。
為了使《火車進站》原片達到與4K同樣的效果,Shiryaev為電影填充了足夠多影像,從而將「圖片放映」提高到了每秒60幀。
因此,DAIN每秒會自動生成36個影像然後添加到電影中。
除此之外,基於同樣的AI技術,神經網路可以將一堆彩色照片轉換為黑白,然後再訓練它重建彩色原稿,這樣就可以把黑白電影,轉換成彩色。
同樣通過AI對老舊電影實現4K修復重映的,還有去年獻禮祖國的主旋律電影——《決勝時刻》、《開國大典》。
對於老舊電影,其修復的難度在於膠片上的灰塵、劃痕、噪點、色彩偏差等。
在修復過程中,製作方最大化地利用DRS修復系統的功能,把自動化修復與人工修復結合。
通過AI演算法解決了老膠片存在的收縮、捲曲問題。對於膠片的撕裂、劃痕等,則由專業的修復師一幀一幀地進行修補。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AI修復影片能夠還原影片拍攝時期的風采,但從百年前京城影像以及《火車進站》的修復成果來看,仍存在著部分色彩問題,從GIF畫面可以看出,該修復畫面色彩會出現飄忽不定的情況。
一個小小思考題
藉由AI技術修復的百年前的京城影像確實讓我們看到了與現代社會截然不同的一面,在部落客評論的下方,有許多網友紛紛感慨昨日風貌,感嘆今日繁華。
在數萬條調侃、感嘆的評論之中,有個評論問題值得深思:
一百年後我們也會不會這樣被後人感嘆呢?他們過著一種怎樣的生活,又會如何看待今日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