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業務切片與網路加速
- 2019 年 10 月 7 日
- 筆記
作者簡介:Domi
天下武功,無堅不催,唯快不破。網路江湖,亦如是。本篇談談網路江湖的『快』——網路加速。『快』和『穩』,是網路江湖永恆不變的兩個話題。『穩』,講究的是網路的可靠性,後續另闢文章詳談。從ASIC、NPU到智慧網卡到FPGA,從Linux內核到用戶態DPDK轉發,從軟轉到P4硬體流量卸載,可謂可編程轉發技術演進過程中單純設備個體層面的加速,這裡也暫且不表,詳細可參考網路設備的硬體形態選擇初探,重點聊下整體網路業務層面的『快』。
網路按照傳輸階段大體上可分:接入段,骨幹傳輸段,出口段三段,網路加速涉及每個階段,每階段實施的加速技術各有不同,每種加速方案更需要多個階段聯動協作,這裡從傳統網路入手窺探目前主流加速技術之一二。

圖1.網路按傳輸階段劃分圖
網路與業務切片
網路加速繞不開高價值業務的篩選過濾,也就是切片。
談到網路切片(Network Slicing),自然而然地會提到5G,網路切片是3GPP CT中的一個概念,其歷史可以追溯到R13/R14。它作為5G網路一個最為顯著特徵和優點,根本區別於4G網路,以至於提到網路切片彷彿就是5G。所謂網路切片,就是指對網路數據實行類似於交通管理的分流管理,其本質是將現實存在的物理網路在邏輯層面上,劃分為多個不同類型的虛擬網路,依照不同用戶的服務需求,以諸如時延高低、頻寬大小、可靠性強弱等指標來進行劃分,從而應對複雜多變的應用場景。
事實上,網路切片在5G提出前,甚至切片這種叫法形成之前,就已存在切片技術,只不過沒有如此顯性化,沒有統一、概念化,多通過相對比較固定、靜態化的技術來實現,典型如QoS技術。
基於QoS的角度,將人們使用的豐富多彩的業務應用抽象為4種類型:
1.對延遲和丟包都敏感的業務——會話類業務(Conversational Class):
- 語音業務
- 在線遊戲
想像下玩王者榮耀時,一個大招過去,卡了一下,結果自己已掛,對遊戲玩家來說難以接受。
2.對延遲敏感、丟包率不敏感的業務——流類業務(Streaming Class):
- 在線影片
偶爾有點失真可以忍受,不卡頓就行。
3.對丟包率敏感、延遲不太敏感的業務——交互類(Interactive Class):
- 即時通訊
實時性要求不高,晚到一秒問題不大。
4.對丟包率敏感、延遲特別不敏感的業務——背景類(Background Class):
- P2P 下載
- FTP 傳輸
掛在那下載,干別的去,誰知道什麼時候下完。
3GPP中規定的1~9的標準QCI值,分別對應不同的QoS品質要求:

圖2.QCI量化定義表
在4G EPS架構中,為確保不同的業務模型的網路傳輸品質,在預設承載基礎上,根據用戶套餐及操作,會分別建立不同的承載,如VoLTE語音通話,CMNET上網等。

圖3.4G EPS多承載模型圖
由於移動通訊領域較高的附加值,更昂貴的基礎設施資源,更苛刻的用戶體驗以及更為完善的標準體系,QoS實際在4G EPS中實施較為徹底,落地較多。相對來講,固網寬頻就奔放了許多,對用戶來講,更多的感受只是上下行頻寬多少,儘管很奔放,但頻寬套餐模型何嘗不是切片的一種呢。
提起網路切片基本專指5G網路場景下,5G網路切片提供了端到端完整解決方案。網路切片相比上述通過QoS等傳統方式進行切片,它提供了更靈活、更徹底、可編程的切片能力,用於支撐複雜多變的業務場景。
網路切片和業務切片多數場景下是一回事,不同的網路切片用於承載不同的業務模型,然而業務切片倒不一定非要採用網路切片技術。類似5G網路切片方式在傳統網路中實施幾乎是不可能的,隨著新業務的發展,傳統網路仍然需要切片,典型如遊戲加速、影片加速、出國加速等,它具備明顯的業務特徵,這裡我們稱為業務切片更為準確,它並未採用5G顛覆性的網路切片技術。業務切片的核心關鍵是:對業務的精確識別,借用某廠商的幾句話:
- 如欲控制核心,必先控制邊緣;
- 如欲控制邊緣,必先控制應用;
- 如欲控制應用,必先辨識應用。
業務識別是一把刀的話,那麼加速網路就是砧板上的魚肉,如何切片就一切那麼順其自然了。一旦能夠進行業務篩選過濾,便可識別高價值業務並引流至加速網路,實現網路加速。
網路加速
每次網路重大變革毫無疑問均圍繞加速產生。從電話接入到光纖到戶,從程式控制交換機到SDN設備,從大哥大到5G,每次變革上網體驗都有飛速提升。網路技術發展到今天,全球基礎設施已比較完備,已實現全球高速互聯。5G藍圖美好,但商業模式不清,投資回報充滿未知,是要進行大刀闊斧革命式變革?還是手術刀式對症下藥?
骨幹網建設投資甚巨,現網存量業務複雜多樣,牽一髮而動全身,吞吐量巨大卻無法基於業務實現訂製化、高效、精細化調度。骨幹網已全面IP化,具備長期持續演進的基礎,5G的規模落地推廣,和傳統網路並不衝突,也不會取代傳統網路,而會加速傳統網路從奔放的管道模式走向精緻的內容切片訂製時代。
分別圍繞固網和移動網路分別闡述下業務切片加速網路的構建。
固網寬頻加速
眾所周知的寬頻提速是單純的提頻寬,比如100M提升至200M,實際上百兆寬頻日常家用完全足夠,百兆寬頻也基本上全面覆蓋了,國家目前也在推動千兆戰略,這裡不談。時至今日,網路品質拼的並不是粗獷的頻寬,而是每兆頻寬的品質保障。
在家寬場景下,業務切片分流實施的位置有多種,典型如下沉至用戶末端個人家用設備上實施分流。末端分流方案觸角伸至用戶側,具備天然的用戶敏感能力,但對業務的識別能力,用戶能承擔的設備成本或許是末端分流需要突破的關鍵。

圖4.家寬末端分流加速
同樣可將切片分流設施向上集中,旁掛方式部署於寬頻核心設備BRAS或城域核心路由器CR旁。集中式部署,用戶無感知,神不知鬼不覺大幅提升網路品質,但對分流設備處理能力要求極高,具備大網網元級可靠性。

圖5.家寬集中式分流加速
再談談網路轉型之下,家寬場景下網路加速的實施。SDN/NFV趨勢下,家寬網元設備BRAS,OLT等都在向vBRAS,vOLT等轉型。設備一方面虛擬化,一方面CU轉控分離。轉控分離之下,轉發麵逐步下沉更低位置,當下沉到一定程度,便可融合CDN,邊緣DC,實現流量就近卸載,根本上解決網路加速問題。另,業務增值系統VAS(Value-Added Service System)將與BRAS-UP合設或獨立部署,固網全流量業務流經VAS,VAS系統上實施業務切片,並引流至加速網路,簡直天作之合。

圖6.vBRAS業務模型圖
移動通訊加速
一直以來,在移動通訊領域,由於其特殊的網路架構及經驗教訓,提到網路品質,基本都在關注空口側,都歸結於基地台太少,訊號不好等。圍繞4G LTE的網路加速,多通過基地台空口側QoS、核心網EPS側建立專有承載等進行方案實施。實際上,4G LTE網路同樣擁有固網寬頻所具備的網路品質挑戰,只不過用戶難以感知而存在感不強。
SPGW和BRAS在網路中所處的位置和作用並無不同,只是業務不同。在4G核心網側採用集中式分流加速方案顯而易見。P-GW終結完GTP報文轉變為IP流量引至分流設備實施網路加速。

圖7.4G EPS集中式分流加速
4G網路並不像固網寬頻那樣,有一台路由器設備下沉到用戶家裡承接流量接入。4G網路中末端分流實施網路加速,其載體相對來說較少,只能落地至終端手機等設備上。隨著4G向5G過渡,基地台eNodeB可旁掛RGW/DGW設備,建立上下文承載後,流量通過RGW/DGW進行就近疏導,而不經過漫長的核心網回傳,大幅提升網路體驗。

圖8.4G EPS流量本地卸載
當本地機房資源不具備時,可通過RGW/DGW進行分流實現業務加速。

圖9.4G EPS基地台側分流加速
4G移動通訊網路實施網路加速,它的複雜性在於對每個階段網路品質問題的界定,並不像固網那樣相對扁平化。
當然,末端繼續極化,在用戶如手機、PC等終端設備上實施網路加速,可撇開固網、移動通訊網路的不同,實現無差異化網路加速。
加速網路構建
扯了這麼多,加速網路是整個網路加速效果內功核心,卻一直沒談如何構建,圖中也是一朵雲帶過,先埋個雷,下回分解。
結語
「小李神刀,冠絕天下,出手一刀,例不虛發」,天上地下,從來也沒有人知道他的飛刀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是怎麼發出來的。刀未出手前,誰也想像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如果說接入段加速是對飛刀的錘鍊,骨幹傳輸段加速則是氣運飛刀內功的提升,出口段加速則是飛刀出手一剎那對目標的精準把控。飛刀常有,而小李飛刀鮮有,血仍未冷,風雲雷動……
*若引用本文材料及圖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