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用戶創造指數級裂變
- 2019 年 10 月 7 日
- 筆記
作者:唐興通
來源:大數據DT(ID:bigdatadt)

01 徘徊在「死亡」的邊緣
校內網的聯合創始人和早期員工都是工科男,擅長做產品設計和寫程式碼,早期都在專心研究產品。校內網當時想做真實關係的社交網站,而不是陌生人的社交網站,所以很希望種子用戶能填寫詳盡的真實資訊,因此他們面臨的主要困難是缺少用戶註冊和使用。
王興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系。清華電子系是一個擁有上千人的大系,每年都會舉辦學生節,但是禮堂只能容納幾百人,所以學生節時總是一票難求,通常一個寢室6個人只能分得2張票。
校內網聯繫電子系的學生會,通過提供贊助換來100張門票,作為校內網抽獎活動的獎品,以此吸引學生到網站註冊。但是非常遺憾的是,等到活動結束以後,這部分用戶的活躍度極低,流失率很高。
為此,校內網的團隊嘗試了互聯網產品推廣的所有市場營銷方法:
- 在百度上投放廣告;
- 在線下派人來發傳單,宣傳校內網;
- 通過男女生宿舍聯誼,組織活動發展用戶;
- 通過贊助學生活動、比賽,希望獲得用戶註冊……
事後發現這樣的活動,用戶發展策略是失敗的,這樣吸引來的用戶,並不是種子用戶,用戶之間的互動和關係也缺少黏性。為此,整個研發團隊都停止了產品開發,思考如何獲得用戶以及如何將用戶留下來,但是一直沒有找到突破口,網站的註冊用戶和用戶的黏性,一直處於泥濘和沼澤中,徘徊在「死亡」的邊緣。

02 陰差陽錯踩到種子用戶引爆的點
轉折出現在當年的那個寒假,他們像往常一樣準備策劃活動來獲得用戶。受到一個早期員工經常租一輛大巴組織朋友們一起爬山的啟發,他們想到,為什麼不租大巴將學生從學校送到火車站?因為當時北京的公共交通不如現在,沒有那麼多地鐵,很多學生需要半夜去火車站熬夜苦等到凌晨上火車。
於是校內網發起一個活動,送學生到火車站。活動要求是學生們要填寫自己的真實資訊,比如學校、名字、專業及要乘坐的火車是哪一個火車站哪一列的。若同一個地點同一個時間湊齊50個人,校內網就免費安排一輛大巴送大家去火車站。
學生們為了能坐大巴去火車站,主動幫校內網宣傳,四處拉人註冊網站。一輛大巴一天的租金是500元,校內網一共花了1.4萬拉來了8000名新用戶。而且這個「大巴送你去車站」的活動僅在清華、北大、人大這三所學校進行,所以早期的註冊用戶都是這些學校的學生。
校內網的團隊驚奇發現,在大學生寒假回來以後的3月份,校內網的註冊用戶迅速突破,呈現爆髮式增長。有一次我詢問校內網的創始團隊,他們給出來的答案是「他們命好碰到了」。至於,背後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了3月份網站的註冊用戶呈指數級增長,搞不明白。

03 復盤校內網
從種子用戶及指數級增長角度,幫助校內網復盤用戶增長的路徑:這個活動很好地篩選出校內網用戶群體里的種子用戶,也就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人民大學的學生。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把他們的老鄉和同學的社會關係帶入到校內網。
另外大學生漫長的假期都很無聊,這就為校內網回訪打下基礎,大學生希望看一下他的老鄉或同學們在寒假裡面都在做些什麼,分享些什麼內容。
另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人民大學的學生,在假期作為種子用戶回到了全國各地的高中,對於班級的同學來說,他們起到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所以同時影響了更多非北京區域的其他高校學生。
過完年以後,這群早期的用戶回到各自的城市上學,他們又會在當地的高校裡面進行發酵和傳播,「北京的大學生間正在流行的這樣一個社交網站」。
通過種子用戶的病毒傳播和傳播短周期的雙重效應,校內網的團隊陰差陽錯地踩到引爆的手雷,獲得用戶指數級增長,最終引發了很好的網路效應。

04 劃重點
最後梳理一下種子用戶思維方法:
- 梳理產品的特性、賣點。
- 清晰刻畫種子用戶畫像。
- 通過人際關係網路,篩選、接觸第一波種子用戶。
- 通過關鍵詞形式檢索有需求的種子用戶,私信告知產品資訊。
- 通過內容營銷,針對種子用戶群體做出爆款內容,吸引種子用戶。
- 將種子用戶拉入社群,進行交流互動。
- 開展線上線下種子用戶群體的活動、見面會。
- 激發種子用戶的病毒傳播、連接行為,獲得用戶增長。
關於作者:唐興通,創新增長教練、數字營銷專家。在數字化轉型、社群營銷、產品創新等方面擁有很深的造詣。在互聯網一線工作多年,實踐經驗豐富,擅長從哲學、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傳播學等視角綜合剖析新商業的本質與規律。
本文摘編自《種子用戶方法論》,經出版方授權發布。

延伸閱讀《種子用戶方法論》
點擊上圖了解及購買
轉載請聯繫微信:DoctorData
推薦語:種子用戶是創新、轉型、新產品的靈魂!如何讓創新可供,如何讓新產品風靡,這本書給出了方法論。本書在研究了跨越百年、涵蓋近20個產業的創新、新產品的基礎上,進一步追蹤了人工智慧、區塊鏈、IOT時代,各類組織應用種子用戶方法論及其工具進行的創新項目,針對「創新可控、新品風靡」給出了種子用戶具體的行動步驟,幫助個人及組織實現從紅海向藍海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