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實驗室合成新冠病毒面世 將助力疫苗開發
近日,據媒體報道,由瑞士、德國、俄羅斯等多家科研機構組成的研究小組發表在《自然》(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通過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首次在試驗中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
大型的RNA病毒基因組,如冠狀病毒基因組,由於基因組較大且不穩定,很難在大腸桿菌宿主中克隆和操作。研究團隊此次報道了一個基於酵母的合成基因組學平台,用於多種RNA病毒的基因重建,包括冠狀病毒科、黃病毒科和副粘病毒科的成員。
研究團隊首先在其他RNA病毒(如鼠肝炎病毒MHV)中檢驗了基於酵母的合成基因組學平台的準確度,團隊測試了鼠肝炎病毒A59株中含有綠色熒光蛋白(MHV GFP)的基因克隆能力,結果表明測試的克隆中正確組裝了MHV基因組的YAC佔90%,這表明病毒在酵母中的組裝效率很高。
也正是利用該平台,研究人員在拿到合成DNA片段後一周內,對新冠病毒進行了工程改造和復活。
研究團隊表示,能在獲取病毒的合成DNA片段後僅一周的時間內,對最近流行的新冠病毒的化學合成克隆進行工程改造和復活。並且病毒的重組有很高的效率和準確度,通常情況下,超過90%的克隆是正確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項根據已知病毒基因組進行病毒重建的基礎研究工作,該成果與此前的謠言之一「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無關。
此外,反向遺傳學被認為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病毒發病機制和疫苗開發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