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公有雲的安全保障體系
- 2019 年 10 月 6 日
- 筆記
最近與在客戶交流,經常關心到公有雲的安全保障機制,比如是否滿足等級保護、是否滿足分級保護、數據的備份機制如何?今天我們從技術、管理等多方面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首先從數據的存儲備份機制分析。公有雲一般對外宣稱採用多副本或糾刪碼技術保障數據的底層安全,一般數據的存儲持久性最高可達到8個9或更高的13個9。因此從數據底層的存儲安全來講,公有雲的數據可靠性相比自建伺服器會高很多,公有雲發生數據丟失的情況概率極低。只是有個極端情況,如果當一個公有雲的AZ區受到攻擊或掉電的情況,會發生業務的全阻,目前數據存儲跨AZ區的公有雲服務商較少。
二、從等級保護的角度分析。目前大部分的公有雲服務商均已通過雲平台的三級等保服務,但並不代表客戶自身的業務系統也順帶通過了等保服務,等保服務的測評針對客戶自身的業務系統。因等保1.0、2.0有不同的測評維度,主要包括機房、運維、業務應用等多個維度,如果服務商的公有雲通過了等保,那客戶自身的業務系統可減少在機房、運維等底層的等保投入。另外服務商也提供WAF、堡壘機、殺毒、抗D等安全按需增值服務,也可極大程度降低在等保硬體的投入。
三、從分級保護的角度分析。因分級保護針對涉密系統,從嚴格意義來講,公有雲服務商的公有雲服務不能作為底層資源提供服務,只能按項目制提供訂製化的私有雲建設。
四、最後從服務保障管理角度分析。公有雲服務會從帳號、日常運維管理、應急響應等多維度保障數據安全、應急響應的服務高效。只是普通客戶只能享受到線上的工單服務,在故障處理時限上一般為24小時、或更少;作為VIP客戶,故障處理時限一般為4小時,並提供線下的專屬工程師服務,可充分保障服務的高效性。
作為公有雲來講,各位其實完全可以打消在數據安全上的顧慮,畢竟作為大型服務商,不會在數據上犯錯。以阿里云為例,也一直在倡導全面保護客戶數據的安全,絕不盜竊用戶數據;以中國電信為例,以國企的信譽更不會在數據安全上跨越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