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

更多精彩,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2020年4月29日,中國氣象局面向社會發布《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對2019年中國地表生態環境狀況進行總結和回顧。****《公報》要點如下:

全國大部氣象條件有利於植被生態品質的提高

2019 年全國大部地區水熱條件正常偏好,有利於植被生長,全國植被生態品質指數為 67.6,較常年提高 6.1%,生態品質屬偏好年份;但 2019 年區域性、階段性乾旱和低溫等災害影響較重,造成全國植被凈初級生產力較水熱條件優越的2018 年減少 25 克碳 / 平方米,植被生態品質總體不如 2018 年。從 2000-2019 年變化趨勢來看,全國有 93% 的區域年平均氣溫呈升高趨勢,有 80.6% 的區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良好的水熱條件有利於植被生長;加之植樹造林種草、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建設工程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植被生態品質向好發展。其中,2000 年以來全國植被凈初級生產力平均每年增加 3.6 克碳 / 平方米,植被覆蓋度平均每年提高 0.25 個百分點,氣象條件和生態建設工程對植被生態品質的提高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植被生態品質指數:以植被凈初級生產力(NPP)和植被覆蓋度的綜合指數來表示,其值越大,表明植被生態品質越好。

全國主要生態系統氣象監測評估

2019 年南方大部林區遭受嚴重乾旱,部分林區植被凈初級生產力較 2018 年減少 8%~15%;但 2000 年以來全國林區植被凈初級生產力、覆蓋度整體呈增加趨勢,固碳釋氧能力提高,二氧化碳平均每年多吸收 20.5 克 / 平方米,氧氣平均每年多釋放 14.9 克 / 平方米。2019 年全國草原水熱條件好於常年、差於 2018 年,草原植被凈初級生產力達 458.1 克碳/ 平方米,為 2000 年以來第二高。2019 年全國農區氣象條件較好,災害影響總體偏輕,加之農業措施得力,全國糧食喜獲豐收,單產創 2000 年以來新高。中國北方荒漠化地區 2000 年以來植被覆蓋度增加,防風固沙功能提升,生態向好發展。

2000-2019 年全國草原植被凈初級生產力變化趨勢率

重點生態工程區域氣象影響評估

2019 年三江源地區降水較常年偏多,氣溫偏高,植被生態品質偏好,湖泊面積達 2006 年以來最大。

祁連山區2019 年和 2018 年植被生態改善明顯,2019 年達 2000 年來最好;

近十年來主要湖泊水庫蓄水增加,2019 年青土湖、青海湖水體面積達最大。呼倫湖區域 2000 年以來植被生態品質呈改善趨勢,2019 年水體面積維持在 2000 平方公里以上。

黑龍江扎龍濕地 2000 年以來降水量和汛期明水體面積呈增加趨勢,植被生態品質明顯提高。

2019 年海河流域涵養水量較常年偏多 5.1%,但較 2018 年下降 42.7%。

西南石漠化區大部 2019 年降水正常偏多,植被生態正常偏好,但雲南和廣西階段性嚴重乾旱造成生態品質偏差。

2019 年洞庭湖和鄱陽湖區域受階段性高溫乾旱、暴雨洪澇等影響,生態品質不如2018年。

太湖2019年氣象條件利於藍藻水華髮生,發生面積大於 2018 年。

2019 年太湖藍藻水華頻次分布

更多資訊請參見公報全文,下載地址:

鏈接://pan.baidu.com/s/1yvYwmHZ8og20zXkBPeuAtA提取碼:sr3w

往期精選


·END·

中央氣象台科技創新服務

創新·綠色·共享

微訊號:kjcx_nmc

我就知道你「在看」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