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創業 剛拿到戰略融資:他就被趕下CEO

3月23日,快小驢正式復工。

3月26日,快小驢CEO張冬旭接到通知,他的工作將由一位職業經理人接替,對方的身份是董事長助理。

年前,快小驢拿到了洪泰智造的戰略融資,而在接到停職通知前,張冬旭還在跟記者溝通,打算正式披露快小驢獲得戰略融資的消息。

接到通知後,張冬旭沉默了許久,第一時間想到是,但願這次高層變動不會影響到快小驢項目的發展。

據悉,快小驢近期也不打算對外宣布融資資訊了。

作為初創公司,疫情期間,快小驢業務停滯、甚至於一度運營困難。張冬旭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合作人和公司中高層都十分看好快小驢的模式,並且對快小驢的發展很有信心。我們咬了咬牙,堅持了下來。」

張冬旭說:「如果公司發展起來了,大家認為我作為管理者不合適,那我退出來無可厚非,但是現在公司的各項業務都處於雛形階段,現在就來爭這個,著實太令人心寒。」

成立於2019年4月份的快小驢,是一家重慶的創業公司,專註於冷鏈物流領域,從去年9月份正式營業,截止12月份已服務下游餐飲店3萬多家。企查查資訊顯示,施作香是企業法人、大股東、董事長。

張冬旭說,卸任CEO後,他就是一個股東。

這是張冬旭第三次創業,也是他最為看好的一個項目。

三次創業 剛拿到戰略融資:他就被趕下CEO

從收入穩定的區域經理跳出獨自創業

年輕時期的張冬旭,沒有想過自己對待創業這件事,會這麼執著。

張冬旭能說會道,愛交朋友,雖然沒有比較高的文憑,但憑藉著自己外向開朗的性格,在2004年,他僅僅做了幾個月銷售,靠拿到的銷售提成,就回家過了一個好年。

第二年,張冬旭拿到公司銷售業績的第一名。同年,被公司安排到雲南開拓新的區域業務,幾乎是從零開始,張冬旭帶領著團隊一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3000萬。

當時張冬旭十分看好重慶的發展,想申請調回重慶工作,但沒有得到公司的同意,張冬旭幾乎沒有猶豫,果斷辭職。

三次創業 剛拿到戰略融資:他就被趕下CEO
來源:獵雲網

儘管身處傳統行業,張冬旭一直看好互聯網的發展。「當時我就相信,在未來,傳統行業的某些領域肯定會被互聯網化,有一個顛覆性的發展。」所以,回到重慶的張冬旭,選擇進入一家深圳的互聯網公司重慶分部。

當時的公司主攻的是SP簡訊業務,但張冬旭更加看好公司的軟體應用推广部門。只要一有機會,張冬旭就會去和該部門的相關負責人溝通,聊天。同時,張冬旭也一直向總部申請加入軟體應用推广部門。

當時的張冬旭,已經可以拿到20萬的年薪,但為了進入這個部門,即使是從零開始,張冬旭也十分樂意。

「當時選擇出來做房地產相關的APP,算不上第一次創業,但的確是自己發現了軟體應用的風口。

」沒過多久,張冬旭從公司跳出來,第一次創業試水,雖然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但開發推廣房地產APP的這段經歷,也為後來真正獨自創業打下了基礎。

張冬旭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全部投入到房地產APP的研發之中。儘管看好未來APP的發展,但當時的張冬旭還是處於迷茫的狀態,房地產的APP還未成型便「流產」。

「這個項目撐了一年時間,當時自己也不懂創業,覺得能出來做就很厲害,幹什麼都要是最好的,前期投入過大也為後來失敗埋下了種子。」張冬旭回憶道。

也是因為這一次失敗,使得張冬旭開始逐步向其他領域摸索前行。悅悅點餐便是張冬旭第一次入局餐飲行業做出的產品,主要針對餐飲業的智慧餐廳點餐系統。

但對於沒有創業經驗的張冬旭來說,悅悅點餐也是步步維艱。當時的張冬旭帶著悅悅點餐的項目找到了天使輪的投資人,但投資人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看到悅悅點餐的項目。

當時的張冬旭所有的積蓄已經在房地產APP項目中耗盡,悅悅點餐因為資金缺口,眼看著就要再次宣告失敗,在這個時候張冬旭接到了投資人的電話,表示願意投資100萬在悅悅點餐的項目上。

「在接到投資人電話的時候,我當時已經3天沒有吃飯了,當時真的是完全一分錢都沒有了。」100萬的融資讓悅悅點餐暫時存活了下來。

悅悅點餐通過用戶掃碼點餐來獲取用戶在餐品的需求以及餐飲供應鏈端的資訊。但後來張冬旭發現,在重慶做點餐項目,其實是一個偽需求。重慶的餐飲文化其實是需要人和人之間的吆喝來點餐。

在運營過程中,張冬旭也發現,悅悅點餐的方式,沒有辦法把它進行規模化,每家餐廳的不同屬性,不同的消費場景,也無法使得悅悅點餐有一個質變。

沒有盈利反倒虧損的情況下,及時止損對於張冬旭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我一直堅信,在項目走不下去的時候,一定要儘管止損,這是對投資人負責,也是對員工負責。」

甚至於後來中國電信在推廣業務時找到了張冬旭尋求合作,但張冬旭謝絕了中國電信的邀請。「我不喜歡騙人,的確走不下去的時候,沒必要垂死掙扎,這樣對於合作夥伴來說,也是一種欺騙。」

堅持了一年的悅悅點餐,在2015年年底按下了停止鍵。

獨自走訪600多家餐飲店探索行業剛需

「我一直堅信,作為創業者,如果沒有在一個行業有過幾年甚至長達幾十年的深入學習和參與的話,是很難了解到兩端的需求,很難了解到行業痛點,特別是對於餐飲行業這種參與度很高的項目。」談及前期的創業失敗案例,張冬旭顯得十分豁達。「成功的案例千篇一律,而失敗之後總結經驗就顯得尤為珍貴,在下一次創業時規避風險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次創業失敗後,張冬旭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面臨著員工的安置、公司運營成本結算等問題。

談及此,張冬旭說:「那個時候會很艱難,但是還是對餐飲行業很執著,因為我一直相信在餐飲行業中是有創業機會的,只是看這個創業機會能不能解決當下的行業痛點,能不能被我一擊即中。」

相比於之前的經歷,悅悅點餐失敗的張冬旭也有過心態低沉時期,創業失敗會完全打破之前的財富積累,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張冬旭甚至於也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繼續走下去。

張冬旭還是不想放棄,這麼多年執著的在餐飲行業不斷試錯的寶貴經驗,也不想輕易丟棄。同時,張冬旭表示,他還是很想改變餐飲行業物流鏈的模式,「因為餐飲物流鏈急需被改變,裡面也存在資訊不透明且後滯,在互聯網大數據發展的今天,餐飲物流還是實行的原有的傳統模式,這個本身就存在問題。」

悅悅點餐創業失敗讓他停下腳步思考,自己之前做的是否真正抓住了餐飲行業的痛點問題,創業項目的落地問題。

「創業需要你在一個行業內創造出新的需求點,而不能去蠶食這個賽道兩端客戶原有的蛋糕。」這次創業失敗,讓張冬旭清晰的認識到了這一點。為了更好的去把握餐飲行業的需求,張冬旭花了3月個的時間,獨自一人走訪了大大小小600多家餐飲店,去了解這些餐飲店的採購體系,採購金額、採購品類,然後做一個深入分析,作為下一個項目的切口。

在這個過程中,張冬旭更多的選擇了中小餐飲,決策權在老闆也就是餐飲店運營者手中,這樣直接對接運營者,也是更方便了解餐飲店的需求點。張冬旭同樣被拒絕過,「人家的商業機密怎麼可能輕而易舉就跟你分享,我就不停地以其他的聊天方式入手,一步一步去問到我想了解的核心問題。」

經過一年調整之後,張冬旭找回了悅悅點餐的核心團隊,重新入局共同創辦「凍博彙」,同樣是專註於為餐飲企業提供凍品食材採購的應用軟體,主打餐飲店方的需求。由於前期充足的準備,以及對餐飲行業痛點的把握。立項後的3個月時間,凍博彙就已經完成了前期180萬的盈利目標。

三次創業 剛拿到戰略融資:他就被趕下CEO
來源:受訪者供圖

但是由於貨源還是主要掌握在供應商手中,凍博彙的盈利點十分薄弱,在客戶粘性差的背景下,堅持了兩年的凍博彙最終還是宣告破產。

「其實我們的想法還是有可操作性的,但是掌握不了最基礎的貨源,再好的想法也不能有所發展。」儘管凍博彙項目成立的兩年間是有盈利的,但是張冬旭表示,這種盈利建立在長期做銷售的背景上,薄弱的盈利點一擊就破,入不敷出。最終,他不得不宣告停止項目。

被解職的CEO:回不去公司,我還是會出來創業

第二次創業失敗,張冬旭反倒沒有了此前對自己的是否適合創業的自我懷疑。「我幾乎沒有疲憊感,只要聊到項目,聊到工作足以讓我精神百倍。」

張冬旭表示,在結束凍博彙的項目後,張冬旭收到了一些公司的拋出來的橄欖枝,以3萬月薪聘請張冬旭。「我直接拒絕了,我還是想創業,並且凍博彙後,我其實感覺自己在冷鏈物流領域的一些思路慢慢被打通了。」

對於張冬旭來說,快小驢是他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十幾年總結下來的經驗成果。前兩次創業沒有脫離過餐飲行業,從上游供應商到下游餐飲店,張冬旭在不同的時間段,分別面向兩端進行創業,在了解到兩端不同的需求之後,2019年初,張冬旭重整旗鼓,再次踏上創業的征途。

成立於2019年4月份的快小驢,從9月份正式營業,截止12月份已服務下游餐飲店3萬多家。現階段,快小驢主要立足於利用自建車隊,打通供應商與餐飲店上下游供需雙方需求,建立完善的線上線下物流交易平台。

三次創業 剛拿到戰略融資:他就被趕下CEO
來源:受訪者供圖

在餐飲、互聯網以及凍品行業深耕數年的張冬旭,從當初入局餐飲創立悅悅點餐到後來凍博彙項目,前兩次在餐飲物流領域的試水也讓張冬旭看準了冷鏈物流的風口。

冷鏈物流領域此前一直處於最傳統的商業模式,完全被隔離在互聯網模式之外的行業,此次入局餐飲物流,張冬旭希望將冷鏈物流拉入互聯網的洪流中,搭建冷鏈物流智慧平台,加速餐飲物流領域的快速成長。

改變冷鏈物流傳統模式的初心,也讓張冬旭重整旗鼓,重頭再來。「前兩次創業的確一再撞上偽風口,但也正是因為前兩次創業的經歷,讓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餐飲物流的痛點。」

張冬旭很是看好這一次快小驢項目,創辦之初,張冬旭拿出了全部的精力去打造快小驢這一品牌。「快小驢項目在創立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拿到了洪泰智造的戰略融資,這也是資方對快小驢冷鏈物流模式的認可。」

儘管重慶的融資環境對於初創公司來說並不友好,但當張冬旭帶著快小驢項目找到洪泰智造時,洪泰智造投資經理對快小驢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在談到張冬旭本人時,洪泰智造投基經理表示,張冬旭身上有三點特質是她比較認同的地方。「首先,我覺得張總的語言表達非常突出重點,而且具備感染力,對項目市場拓展方面能夠有較多助力;第二是他為人很真誠,這個特質能夠吸引到潛在合作者和客戶的信任;第三是他一直都是深耕在本行業,有過多次創業經驗而且均拿過融資,證明他對這個行業是具備不計回報的付出和熱愛的,這個特質對項目未來的發展有較多的加成。」

作為初創公司,疫情期間,快小驢業務停滯、甚至於一度運營困難。但當時張冬旭和聯合創始人都咬牙堅持了下來。但沒想到寒冬過後的春天,對張冬旭並不友好。

離開後,張冬旭僅以股東的身份存在於快小驢的項目之中。此後,公司聘請了職業經理人以董事長助理的身份代理經營運作公司。儘管不能再干涉公司的正常管理和運營,但張冬旭還是以股東的身份在關注著公司的各項報表。

「如果不能重回公司將快小驢繼續做下去,我可能還會尋找渠道完成在快小驢未完成的使命。」張冬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