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0系列和榮耀30系列:一定要選「超大杯」嗎?
最近一段時間,隨着小米10系列、華為P40系列、榮耀30系列、一加8系列、iPhone 2等眾多機型的陸續發佈及上市,廣大用戶應接不暇。
其中,華為P40系列與榮耀30系列分別推出了「中杯」、「大杯」和「超大杯」版本,不管是在前期預熱,還是發佈會現場,兩個系列中的「超大杯」都是品牌方重點渲染的版本。
近日來,在網上看到的大部分關於這兩個系列的手機評測,不管是外觀還是性能,基本上都是拿價格最高「大杯」版作為測試對象。而「小杯」和「中杯」機型只看到一些零碎的評測信息。
這也可能是品牌方刻意這麼做的。
從商業角度看,這種做法並沒有什麼不妥,換了誰,都更願意把產品最好的一面展現給用戶,並且,「超大杯」機型是品牌門面的擔當,負責品牌價位的上探。
事實上 ,「超大杯」機型也確實能為品牌帶來更多的流量、更好的口碑。
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在入手之前,價格更低的「中杯」或「大杯」,或許才是他們真正想要了解的機型。
就像買車一樣,中配車型往往才是銷量最好的。
為什麼定價高卻銷量低的「超大杯」機型,廠商要花那麼大的力氣去宣傳,而不是將重點放在更多人買的「中杯」或「大杯」上呢?
很顯然,有時候「超大杯」版本可能只是起到一個參照物的作用。
一般來說,用戶在選擇手機的時候,多一個選擇總是好的。
那些「中杯」或「大杯」機型可以擁有「超大杯」機型的部分特性,讓它們和兩三千元的其它中端機型形成差異化,從而吸引了那些預算不足,但又想追求更好體驗的用戶去買單。
雖然「中杯」或「大杯」機型沒有被大肆宣傳,但它們往往才是市面上賣得最好的。這兩款機型至少有一款是走量的,如果定位區分得好,甚至兩款都能走量。
不信,我們來看一下華為P40系列:
與P40 Pro相比,P40在電池容量、後置攝像頭、屏幕尺寸、屏幕刷新率、有線快充、無線快充、反向充電等許多方面都存在不同,可以說是天差地別,起售價也相差了1000元。
華為P40 Pro+只比P40 Pro多了一個800萬潛望鏡、一個40W快充和一個陶瓷後蓋,而起售價足足相差了3000元。
相比之下,華為P40 Pro的性價比簡直逆天,註定要成為爆款,目前國內的預訂量也足以說明這一點。
榮耀30系列要到4月21日才開售,但是可以預見,銷量最好的肯定不是榮耀30 Pro+。
也許手機跟人一樣,平凡的佔據了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