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天外來客第一次沖入太陽系:外星人飛船?真相意外
2017年10月19日,人類有史以來發現了第一個闖入太陽系的系外天體,更因其獨特的形狀、軌道、速度而備受關注,很多人甚至認為它是一艘星際飛船或者一枚探測器,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的神作《與拉瑪相會》似乎要成真了。
包括哈佛大學天文系Avi Loe這樣的正經科學家,都有這種想法。
這個天外來客被命名為「‘Oumuamua」,出自夏威夷語,偵察兵或者信使的意思,而中文名定為「奧陌陌」,在音譯的基礎上帶有神秘遠方來客的意味。
被發現時,奧陌陌正以每秒26公里左右的速度,從天琴座方向衝進太陽系,與黃道面近乎垂直,軌道偏心率也創造了新紀錄,證實它必然是太陽系之外飛來的星際天體,而且不會被太陽引力所束縛。
它的外形有點像一個雪茄,大約長400米、寬40米,顏色偏紅,具有固態表面,但是不確定是岩石或金屬組成,也沒有彗星那樣的噴氣現象。
4月13日,《自然:天文學》雜誌網絡版上刊登了一篇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張韻(Zhang Yun)、聖克魯茲加州大學林潮(Douglas Lin)的文章,提出了「潮汐碎片說」來解釋「奧陌陌」的起源。
這篇文章指出,天體如果以極近的距離飛掠恆星,就有可能被潮汐效應撕成細長的碎片,然後甩入星際空間,並在表面形成保護殼,維持細長的形態。
「奧陌陌」形態的演化
如果再次接近恆星,天體中的大部分易揮發物質都會被消耗掉,因此表面會呈現特定的紅色,而且不會有彗星那樣的彗發。
同時,水、冰等物質依然以濃縮的形態被封存在外殼之下,近距離接近恆星的時候才會揮發,變成難以覺察的氣體噴射源,並導致異常加速。
至於「奧陌陌」的前身究竟是什麼,現在還沒法確定,可能是太陽系外圍奧爾特雲中的長周期彗星,可能是某個原行星盤中的千米級「星子」,可能是在極近軌道上圍繞低質量主序星或白矮星運行的天體,比如一個「超級地球」。
順帶一提,「奧陌陌」之後我們還發現了第二個來自太陽系外的小天體「鮑里索夫」,而它們都還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