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可減少病毒傳播 但為何美國人依舊抗拒?看完懂了

疫情蔓延中,美國人群終於打算戴上口罩了。 

但是,他們依舊是不願意戴口罩的。甚至在一開始,他們不僅僅是不願意,而是從根本上就是抗拒戴口罩,甚至不相信戴口罩是有用的。更加魔幻的是,他們的政府、媒體等也在宣傳健康人不必戴口罩,原因是沒有理由證明口罩可以減少新冠病毒的傳播。

實錘證據!戴口罩可減少病毒傳播 但為何美國人依舊抗拒?

如今,口罩對於新冠病毒傳播的減少,有了實錘的、可以量化的科學證據。

實錘證據:外科口罩可顯著減少新冠病毒傳播

4 月 3 日,Nature Medicine 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 Respiratory virus shedding in exhaled breath and efficacy of face masks 的文章,這篇文章就呼出氣體中的病毒防護和口罩的防護效率問題進行了量化研究。

實錘證據!戴口罩可減少病毒傳播 但為何美國人依舊抗拒?

這篇文章由來自香港大學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的本傑明?考林(Benjamin Cowling)和他的同事完成,第一作者為 Nancy H. L. Leung (N. H. L. Leung et al. Nat. Med.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0-0843-2; 2020)。

具體來說,該研究量化了呼吸道病毒(季節性冠狀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在患者呼出氣體中的含量,明確了外科口罩可以有效阻止呼吸道飛沫中季節性冠狀病毒的傳播,為口罩防止SARS-CoV-2的傳播提供確鑿證據。 

文章表示,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廣泛和相似的臨床癥狀,統稱為急性呼吸道病毒疾病 (acute respiratory virus Illnesses, ARIs) 或更常見的 “普通感冒(Common Cold)”。呼吸道病毒在人群中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呼吸道飛沫(包括在源附近迅速落下的較大飛沫以及空氣動力學直徑 >5μm 的粗大氣溶膠)、微小氣溶膠顆粒傳播。

儘管目前普遍認為,口罩在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目前關於口罩在呼吸道病毒防控方面的研究甚少,主要集中在流感病毒方面——而口罩對新冠病毒 SARS-COV-2 傳播影響的研究,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據病毒學界報道,在本次研究中,作者使用 Gesundheit-II 採樣裝置,該裝置可以保持病毒在氣溶膠中的生存能力,採集患者在 30 分鐘內呼出的氣體和咳嗽飛沫。該裝置能夠捕捉空氣中的顆粒,即呼吸道飛沫(空氣動力學直徑 >5μm)和微小氣溶膠顆粒(空氣動力學直徑 <5μm)。

在研究樣本方面,將 246 名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志願者平均分為戴口罩和不戴口罩兩組,其中 111 名患者的呼出氣體中檢測到冠狀病毒、流感病毒和鼻病毒,一人混合感染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兩人混合感染流感病毒和鼻病毒。

對這 111 名患者的鼻拭子、咽喉拭子、呼吸道飛沫及微小氣溶膠顆粒進行檢測發現:

外科口罩能夠顯著降低呼吸道飛沫和氣溶膠中冠狀病毒 RNA、呼吸道飛沫中的流感病毒 RNA 含量,而對鼻病毒的阻隔作用不顯著。 

更加具體的數據顯示,冠狀病毒患者在不戴口罩條件下,呼吸道飛沫樣品中陽性檢出率為 30%,微小氣溶膠檢出率為 40%;戴口罩後,在呼吸道飛沫和微小氣溶膠中均未檢測到病毒 RNA 的存在,這表明戴口罩有降低呼吸道飛沫中冠狀病毒 RNA 的趨勢。

實錘證據!戴口罩可減少病毒傳播 但為何美國人依舊抗拒?

同樣地,對流感病毒,呼吸道飛沫樣品中檢出率為 26%,微小氣溶膠檢出率為 35%;戴口罩後,呼吸道飛沫中流感病毒的檢出率顯著下降至 4%,但氣溶膠中流感病毒的檢出率則沒有顯著下降。

此外,將未戴口罩氣溶膠中流感病毒 RT-PCR 檢測陽性的 8 名患者的 5 人樣品進行了病毒培養,其中 4 人培養呈陽性;戴口罩氣溶膠中流感病毒 RT-PCR 檢測陽性的 6 名患者中 4 人進行了病毒培養,2 人培養呈陽性——但是,對於鼻病毒,無論是否戴口罩,在飛沫和氣溶膠中檢出率都沒有顯著差異。

這一結果與病毒排毒檢測結果相似:簡單來說,口罩可以明顯減低呼出氣體中冠狀病毒的排毒量。

美國人也開始帶口罩了,但重視程度依舊不夠 

實際上,在上述論文出現之前,口罩對病毒傳播的阻斷作用已經被不少專家所認知,並且已經得到廣泛認同。在實際操作層面,與中國人普遍戴口罩不同,美國人對口罩採取了非常抗拒的態度。

這種抗拒,在疫情已經在全球蔓延的情況下,依舊未能消除。 

據英國《衛報》報道,倫敦大學城市學院(City University London)的社會學研究顯示,在西方文化中,存在着一種口罩恐懼症(Maskaphobia),他們不願意做最簡單的戴口罩防疫手段,而當人群中有人主動戴口罩時,他們反而遭到歧視。

Maskaphobia 原本指 "面具恐懼症",人們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恐懼情緒,原因之一係緣自於對未知的恐懼。因為人與人交往時,幾乎都是面對面,也就是透過觀察對方表情,眼神來判斷這個人的喜怒哀樂,判斷這個人下一步要干什麽;而面具的使用恰恰把這個訊息來源遮蔽,從而給人帶來了不安全感。

但在疫情之下,Maskphobia 轉化為對口罩的抗拒。

不過,在普通民眾對口罩的抗拒之外,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在美國主流媒體中,對於口罩依然有着迷之抗拒。 

比如說,《紐約時報》於 1 月 23 日發佈的文章認為,戴口罩或許有用,但是專家認為更重要的是洗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在 1 月 31 日發佈的報道中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不要戴口罩,除非你生病了或者照顧患者。 

更有甚者,福布斯網站也在 2 月 29 日則發佈文章稱:不,你不需要戴口罩來對抗病毒,它們甚至會增加你的感染風險。

實錘證據!戴口罩可減少病毒傳播 但為何美國人依舊抗拒?

截圖自福布斯網站

這種對口罩的抗拒,甚至也出現在美國的官方操作中。 

比如說,在 3 月份,美國政府向美國公眾提供的防護中明確提出,不建議健康的人戴口罩來防護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包括 COVID-19;相反,口罩是給真正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使用的,而醫護人員和照顧患者的人才需要口罩。 

因此,CDC 建議人們多用香皂洗手。

實錘證據!戴口罩可減少病毒傳播 但為何美國人依舊抗拒?

不過,隨着對疫情發展的研究繼續深入,無癥狀感染者受到重視,美國 CDC 也在 4 月 4 日發佈了最新的防護建議,建議美國民眾佩戴布質口罩,來預防病毒傳播。同時,CDC 還在網站上推出了自製口罩的教程。

這其實已經是自己打臉了。

實錘證據!戴口罩可減少病毒傳播 但為何美國人依舊抗拒?

然而,即使在 CDC 發佈上述建議之後,在紐約時報於 4 月 4 日添加的文章更新中,依舊援引 CDC 和 WHO 的建議稱,普通民眾無需佩戴口罩,除非他們生病或者正在咳嗽;紐約時報還補充稱,部分原因是醫護人員繼續醫用級別的口罩。

紐約時報還強調,口罩不能替代洗手和社交隔離。

實錘證據!戴口罩可減少病毒傳播 但為何美國人依舊抗拒?

截圖自紐約時報網站

與此同時,福布斯也在其文章的後續更新中堅稱:包括 CDC 在內的專家認為,沒有證據證明佩戴口罩能夠起到保護作用。

實錘證據!戴口罩可減少病毒傳播 但為何美國人依舊抗拒?

截圖自美國 CDC 官網

至今,在 CDC 官網給出的防護建議中,排在前兩項中的是勤洗手和避免接觸,最後才是用布質口罩來掩蓋口鼻,並且明確表示不要使用醫護人員專用口罩(當然也有醫用口罩極其短缺的原因)。

可見,即使是今天,口罩在美國依舊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實錘證據!戴口罩可減少病毒傳播 但為何美國人依舊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