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QLC SSD=買垃圾?別冤枉好人!淘汰HDD就靠它了
- 2020 年 4 月 8 日
- 資訊
現在輿論都說QLC固態硬盤是垃圾,那麼它真的是垃圾嗎?今天就和大家討論一下這個問題,畢竟現在大家都把QLC SSD視為洪水猛獸。
我們也可以先拋出一個結論,那就是QLC SSD不一定是垃圾,因為評判一個東西要看它和誰比,怎麼比,為何這麼說呢?下面我們就來娓娓道來。
什麼是QLC顆粒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QLC顆粒,我們通常說的SLCMLCTLCQLC顆粒是按單位存儲電荷區分的,一個cell單元存儲一位電荷數據就是SLC顆粒、兩位就是MLC,以此類推,4位電荷數據就是QLC。
每個單位存儲電荷數目的增加,很明顯會讓同數量單元存儲的數據翻幾番,降低相同容量SSD的製造成本,但是也會導致顆粒寫入速度變慢,可靠性變差。
而這就是QLC致命的兩個缺點,也是它被唾棄的原因,這兩個缺點我們逐點分析。
你們都說QLC SSD不可靠壽命短,這是真的嗎?
顆粒壽命可以從顆粒的擦寫數目看出,最初的SLC顆粒擦寫次數能達到1萬到10萬次,隨着電荷密度增加,顆粒越來越不穩定,到TLC時能擦寫次數就降到3000次,而QLC顆粒更是只有1000次左右,是TLC顆粒的1/3。
但是眾所周知,一般固態的總寫入容量=擦寫次數X固態容量,換句話而言只要QLC固態的容量是TLC固態的三倍以上,兩者的寫入壽命其實是差不多的
反映到實際產品中會因為主控和顆粒生產廠家的技術不同會有些出入,以我們手中的2TB 860QVO QLC固態為例,它官方給出的寫入壽命為720TBW,比1TB的860 EVO寫入壽命還長一點。
就算是1TB的860QVO也有360TBW的寫入壽命,360TBW是什麼概念呢?
假如你一天寫入100GB的數據,那麼這個硬盤你要用夠10年才會報廢,更何況一般人誰每天寫入100GB的數據到硬盤裡,一天10G就頂天了,那硬盤就能用….100年?
所以結論是QLC的顆粒相比TLC確實壽命短,但QLC的固態壽命並不短,這其實是不衝突的,只要QLC固態的容量夠大就可以,因此容量小的QLC固態千萬別買,要買就買1TB以上的。
那麼QLC顆粒寫入速度真的很低么?
首先這是真的,當寫入超過模擬SLC的緩存後,QLC顆粒真實的寫入速甚至掉到大概100MB/s以下,和機械硬盤差不多。
在860QVO 1TB的評測中顆粒真實速度掉到100MB/s以下
很多人看到這裡就說那不就得了,QLC就是辣雞。但大家要知道,SSD對比機械硬盤最大的優勢,並不是連續讀寫速度,而是4K讀寫,這才是SSD能提升我們使用體驗的原因,因此要是說QLC和機械硬盤差不多,那就太片面了。
三星Intelligent TurboWrite技術,其實就是SLC緩存
而且目前市面上的QLC的固態都是有模擬SLC緩存機制的,還是以我手中的2TB 860 QVO為例,因為它現在放了很多辦公資料就不能用HDD TUNE測給大家看了,從官網看出這款硬盤的SLC緩存為72GB,也就是說你在連續讀寫大小再72GB以下的文件都不會掉速,保持在一個幾百MB每秒的水平,1TB版本也有42GB的緩存,這還不夠么?
小結一波,QLC顆粒連續讀寫雖然低,但是4K還是機械硬盤比不上的,而且現在大容量的QLC SSD都要很大的SLC緩存,足夠一般人使用。
換言之,如果你是很看重連續讀寫速度,經常讀寫超過50GB的文件,那確實還是不要考慮QLC的SSD了。
總結
其實從歷史的角度講,閃存顆粒從SLC到QLC,是科技的進步,讓廠商們能用同樣的晶圓製造出更大容量的SSD,讓SSD的製造成本和售價降低,還記得當年SSD剛出來是一個120GB的都七八百,現在只要100多塊錢了,也讓SSD走進了千家萬戶,許多如今裝機都是採用純固態的裝機方案的小夥伴可能無法想像當時我們要怎麼擠預算才能給主機加一塊固態的窘境。
10年前裝機HDD依然是主流
而價格更划算,性價比更高,但有技術缺陷的QLC固態,在未來的目標應該是取代機械硬盤,它與TLC固態不是一個競爭的關係,而是互相彌補的關係,未來一個標準的裝機方案可能就是NVMe TLC SSD用作系統盤,然後購買大容量QLC SSD當作倉庫盤。
我們出這期內容的原因是想讓大家不要排斥QLC SSD,但也不是建議大家去買QLC SSD,因為一個SSD值不值得買終究還是看價格,只要夠便宜,就是真香。
1TB的860QVO比1TB的860 EVO便宜了500塊,相比於購買三四線廠商顆粒來路不明的TLC SSD 同等價格下我確實更建議大家購買一線原廠比如intel、三星的QLC SSD,但別忘了在原廠和三四線廠商中還有不少靠譜的一線二線廠商,他們的TLC SSD價格也很不錯,相比之下原廠的QLC SSD就沒什麼性價比了。
QLC是好的技術,但目前的新技術的成本優勢沒有很好反饋到我們消費者身上,QLC SSD現在還是太貴了,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