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架構師養成記:我是如何逆襲走向「人生巔峰」的?
- 2020 年 4 月 7 日
- 筆記

不知不覺,孫玄親授的《百萬架構師》又開班啦 !算下來,已是第 6 期了,在這過程中,超多學員早已今非昔比。那一輪輪的架構思維打磨,絕對是他們技術思維上的大解放!現如今,又聯手沈劍老師,用10年實踐經驗沉澱,只為做更好的課程!今天,一位百萬架構師的優秀學員金澤,將把他總結的優秀學習方法及思維方式分享給大家。
大家好,我叫金澤,架構師一枚。
我的成長軌跡跟大多數人一樣,平凡而曲折。二本大學畢業的我,機緣巧合之下報名了某Java 培訓,結束後便直接進入東軟,開啟了人生第一份工作,一待就是 3 年。後來,懷揣着夢想開始了北漂生活,先後就職了京東、百度,也因此漸漸發現大廠招聘是優中選優,身邊都是清北碩士、常春藤名校優秀畢業生,壓力上頭,強烈的自卑感讓自己慢慢意識到與真正優秀的差距。
面對如此的差距,焦慮充斥着我的生活,唯有立志去努力提升自己,這篇文章是我對過去無數個日日夜夜努力學習的經驗總結,我會從學習方法、思維方式、心態調整、職業規劃等四個方面分享我的經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是如何高質量學習的?
首先,我們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找一個稍微努力就可以夠得着的目標,持續輸出努力,彌補差距,讓自己每一天都有一些看得見的進步。
其次,要學會快速獲取高質量、有效信息,盡量減少遊戲、短視頻、電視劇等娛樂內容對我們時間的佔用。一門技術,從了解到深入一定會有一個過程,如何做才能讓這個學習的過程更快、更好呢?我們可以遵循「Why-How-What」黃金圈思維模式,明確自己做一件事情的目的,也就是為什麼要做,想要達到什麼目的,然後再來思考怎樣做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需要哪些資源,最後具體到執行的細節。
反觀我們的技術學習:首先要搞清楚一門技術產生的背景,主要用來解決什麼問題?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啥?這門技術是採用了怎樣的理念來處理這問題?如何上手使用?再通過實踐+反饋來深挖出它最優秀的地方,進而學習它 NX 的架構設計方式等。按照這個思路去學習,會加深自己對技術的理解,所謂「大道至簡」,每個事物都有它的規律,如果覺得自己學習的很吃力,那很有可能是你的經驗尚淺和知識沉澱還遠遠不夠,思考的深度亟需提高。這時候我們需要拚命學習,還有更多的深度思考,與更多牛人為伍,多交流。
除了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具體的學習方式也有很多種,比如:
- 看書學習,最廉價的方式
- YouTube & Bilibili 等平台,優劣靠自己篩選
- 報高價值培訓班學習,推薦孫玄×沈劍的《百萬架構師》在線大課
- 找行業大牛交流 ,比如孫玄和沈劍等
- 多寫點兒文章,輸出倒逼輸入
除了以上 4 種,其他能幫助自己提升的方式也都可以,還可以多種方式組合,但要注意使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和節奏學習。在這過程中,要經常反思自己,不要做溫水裡的那隻青蛙。不然,長此以往,當真正的危機來臨時,沒有任何準備,被淘汰的很有可能就是自己。

第三,要及時復盤和總結,做好體系化的知識梳理和方法論的積累沉澱,同時要結合刻意練習(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時候,我們曾經寫過或用過的內容,一兩個月過後,再想用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忘記了。這時候,如果沒有沉澱一些筆記,我們需要重新花費精力學習和梳理。因此,做好復盤以及刻意練習就尤為重要。
我經常會反思自己做過的事,把做得好的總結成 PPT,做得不好的總結成 TODO 待優化點,安排好優先級結合產品思考逐步完善迭代。這樣做有法有以下好處:
# 1. 有助於持續建立技術體系和學習方法論,復盤總結輸出有價值的東西。
# 2. 總結已經掌握的,梳理欠缺的,方便複習、查缺補漏 。
# 3. 面試之前提前拿出來看看,快速回顧,降低每次重新篩選知識的成本,只需要快速刷2-3遍,完美收割 offer。
# 4. 述職晉陞時,平時做好整理的材料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 5. 把知識轉換成自己的肌肉記憶,向高手進階。

突破固有思維模式
學會換位思考
有句話我覺得很好:「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就算你靠運氣賺到了,最後也往往會因為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我們要多和不同的人交流,特別是向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人請教,建立優質的社交圈。圈子真的很重要,因為圈子能讓我們認識到不同行業、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優點的人,開闊我們的視野和思路。同時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會讓我們在工作中收穫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前兩天看了池大的一篇文章很是贊同 :「牛逼的人都會降維聊天,不知道你有沒有感受過,你同牛逼的人聊天,他彷彿早就看穿了你要說啥,下一步要幹啥。並且能站在你認知範圍內或者你感興趣的、熟悉點跟你聊天拉近與你的距離。也能直擊要點的說出來你最迫切想要的東西。好像人家一眼就能看穿,但不會直接戳痛你,反而會站在你的角度幫你分析,思考並建議你應該怎麼做。」 這就是他們的牛逼之處,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做了很多功課,學習心理學、換位思考等。

保持好的心態
別被焦慮蒙住雙眼
引用喬布斯的一句話:「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
保持謙遜、努力、open的心態,同時要有危機意識,做一個有溫度、正能量的人,去影響和感染身邊人。 大部分經歷過「痛苦掙扎」最後成功的人,不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反感我們,反而會因為我們努力、上進幫助我們,而我們需要做的是要有眼力勁兒+120分的努力,同時切忌急於求成,不然會陷入焦慮之中。
有一段時間,我因為個人發展沒有達到預期成長速度,就感到非常焦慮。焦慮有時候會阻礙我們的發展,讓我們忘記當下重要的事情,它並不能幫我們解決當下所面臨的問題,而定期復盤總結,梳理自己的欠缺點,付出行動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當我們每天忙到沒時間顧及焦慮的時候,慢慢也就不焦慮了。


做好人生規劃
打造個人IP
俗話說的好:「打鐵還需自身硬 」,所以努力讓自己變強才是王道,這裡有幾個人生建議供大家參考:
1.堅守原則和底線。
無論到哪兒,這條規則都是我們的黃金 VIP 名片。
2.利他 & owner 意識。
低調付出,尤其是入職一家新公司時,儘快融入團隊,與大家建立信任,多聽、多做、少說話,讓同事們感受到我們是一心想做好事情的。
3.學會傾聽。
學會傾聽不同的聲音甚至是批評,我們才會走得更好、更遠。有時候能幫我們少走彎路的恰恰是那些我們不喜歡聽的,正所謂:「忠言逆耳利於行!」
4.不斷嘗試,找到熱愛的事,持續輸出。
找到我們喜歡的、有興趣的、願意持續投入的事情,成功的機率會大大增加。同時,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然後把大的規劃拆分成幾個階段,逐一突破。說到這裡,想問大家幾個問題:你的職業生涯規劃是什麼?你有沒有認真思考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建議要嘗試思考一下,並對其進行梳理。
5.構建技術影響力,打造個人 IP。
建立影響力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在平時工作中,多總結輸出 wiki 幫助新人成長;同事遇到問題,協助同事解決;每周分享會給大家分享乾貨……久而久之,我們的個人影響力就在團隊中建立起來了。如果可以,積极參与開源項目,提供建議和代碼 commit, 有時間的時候寫寫簡書、公眾號都是很好的方式。
構建技術影響力和建立 IP 名片,對我們以後的人生很有幫助。都說35歲是程序員的坎兒,35歲之後,我們拼的或許不是編碼能力有多牛逼,而是影響力。

寫在最後
感謝在我成長路上幫助過我的人,一輩子很長也很短,最終能留下來的或許只有回憶,不要讓虛無縹緲的東西蒙蔽了雙眼。如果以往做了很多錯事,走了很多彎路,那也沒關係,從現在開始學着珍惜、感恩、認真對待我們生命中遇到的每個人、每一件事。
願每個努力奮鬥的人,最後都可以迎來屬於自己的曙光。加油!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