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三個步驟構建成功的雲遷移計劃
- 2020 年 3 月 16 日
- 筆記
企業將工作負載遷移到雲平台並非易事。但並非所有工作負載都會從雲遷移中受益,因此需要首先制定可靠的雲遷移策略。
雲計算的誘惑似乎使企業的所有資源都應該立即遷移。無可否認,在某些情況下,公共雲平台可以帶來巨大的好處。但是在其他情況下,雲遷移可能沒有任何意義。
企業需要認真考慮他們在基礎設施上的現有投資,從硬件到應用程序組合再到網絡體系結構等等,以確定雲遷移是否有益。

在這裡將探討三個步驟,這些步驟將指導企業雲遷移計劃,並幫助確定是否將內部部署的工作負載移至公共雲。
1.評估當前的基礎設施
作為雲遷移過程的一部分,首先要考慮的因素之一是企業現有的數據中心投資。不僅涉及許可成本,而且還涉及與硬件資源消耗和支持基礎設施相關的成本。因此,總是有與內部部署服務器相關的大量投資。將服務器的數據或功能外包給雲平台可能意味着放棄企業的內部部署投資,除非企業可以重新利用這些服務器。
儘管對於在內部部署數據中心進行大量投資的企業來說,這種雲遷移的提升和轉移方法可能不具有財務上的意義,但企業仍然可以從將某些內部部署資源遷移到雲平台中受益。
無論企業的服務器硬件有多好,它最終都會過時。傳統上,企業通過採用硬件生命周期策略來應對。例如,一家企業可能會選擇在五年後淘汰服務器。話雖如此,可以將雲計算服務路線圖集成到其硬件生命周期策略中。這樣一來,IT團隊便可以將本地資源遷移到雲平台中,而不必將其應用在內部部署數據中心更新的硬件中。
對於規模較小的企業和初創企業而言,使用雲計算的前景通常尤其有吸引力。對於規模較小的企業來說,使用雲計算服務可提供對企業級硬件和容錯功能的訪問,否則將無法承受。同樣,初創企業可以從雲計算服務中受益,因為它們可以使他們的運營快速運行,而無需投資內部部署數據中心的資源。
2.考慮應用程序的性能和可遷移性
對於應用程序服務器,IT管理員必須考慮應用程序是否可以在雲平台中運行。同樣,必須將應用程序的性能視為雲遷移計劃的一部分。
對於在現代操作系統之上運行的較新應用程序,兼容性通常不是一個大問題。也很容易假設對於此類應用程序性能將不會成為問題,因為大多數雲計算提供商會允許根據需要將硬件資源分配給託管服務器。但是對於此類應用,必須考慮兩個主要因素。
首先是性能。即使企業可以為託管的應用程序服務器提供幾乎無限的計算和內存資源,但全球互聯網帶寬可能會妨礙應用程序性能。如果其帶寬限制妨礙了良好的用戶體驗(UX),那麼擁有高性能的託管應用程序服務器也將無濟於事。
第二個考慮因素是應用程序的可遷移性。儘管將虛擬化的應用程序服務器遷移到雲平台通常很容易,但是該應用程序可能具有外部依賴性,從而使雲遷移非常複雜。例如,某個應用程序可能具有Active Directory(AD)依賴性,或者需要訪問內部部署SQL Server數據庫。
對於在傳統操作系統上運行的原有應用程序,遷移到雲平台可能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實驗室測試是了解應用程序在雲計算環境中的行為的唯一方法,測試有助於確定在那裡移動應用程序所涉及的步驟。
將應用程序服務器移至雲平台的另一個考慮因素是硬件可擴展性。一些IT分析師建議,雲計算服務非常適合託管硬件密集型工作負載,因為雲計算平台通常提供幾乎無限的可擴展性。儘管雲計算提供商通常可以擴展其產品來滿足最苛刻的工作負載,但是獲得這種可擴展性代價高昂。
微軟公司和AWS公司等公共雲提供商通常向客戶收取基於資源消耗的費用。這樣,基於雲計算的高性能計算環境可能變得成本過高。例如,一位客戶表示,在雲平台中運行一個高性能應用程序每月的費用超過10,000美元,其大部分費用是由CPU和磁盤I/O消耗造成的。
3.評估網絡
構建雲遷移計劃時要考慮的另一個因素是內部部署網絡。如果企業希望將資源保留在內部部署,即使是暫時的,雲計算網絡也必須充當內部部署網絡的擴展。這意味着企業通常將必須部署基於雲計算的域控制器,域名系統服務器以及可能的動態主機配置協議服務器。更重要的是,企業將必須弄清楚如何在基於雲計算的虛擬網絡和內部部署網絡之間建立安全的通信路徑。
對於擁有現有內部部署網絡的企業來說,其要求通常不會破壞交易,但這確實意味着遷移過程可能需要大量計劃。
當企業在考慮雲遷移的風險和收益時,務必牢記雲遷移不是非此即彼的主張。企業不必全力以赴地進行雲遷移。在大多數情況下,將某些服務移至雲平台,同時繼續在內部部署數據中心運行其他服務是有意義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企業網D1Net編譯,轉載需註明出處為:企業網D1Net,如果不註明出處,企業網D1Net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