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IDC 中國邊緣雲市場最新報告:阿里雲蟬聯中國公有雲市場第一
國際權威諮詢公司IDC發佈《中國邊緣雲市場解讀(2022 )》報告,中國邊緣公有雲服務市場,阿里雲蟬聯第一。
市場蟬聯第一,「邊緣」生長強勁
近期,全球領先的IT市場研究與諮詢公司IDC最新發佈了《中國邊緣雲市場解讀(2022)》。報告數據指出,2021年,中國邊緣公有雲服務市場規模達25.6億人民幣。其中,阿里雲以15.5%的市場份額位列中國邊緣公有雲服務市場第一。
回顧去年IDC首次發佈《中國邊緣雲研究(2021)》,阿里雲已成為IDC權威數據下的「中國邊緣雲服務市場第一」,此次是阿里雲在邊緣公有雲服務市場蟬聯第一角色。
IDC Future Scape此次提出預測,到2026年,50%中國企業的CIO將要求雲和電信合作夥伴提供安全的雲到邊緣連接解決方案。
為滿足客戶需求,中國雲計算服務商持續優化產品架構,逐步建立起覆蓋核心數據中心、熱點區域數據中心、邊緣機房,乃至是客戶現場的完整服務體系,由此,邊緣雲,已然成為在公有雲服務、專屬雲服務、私有雲解決方案之後,雲計算生態下的最新拼圖。
歷經近幾年的探索與實踐,邊緣雲商業化案例數量與規模大幅上升,相關產品與服務得到廣泛部署,IDC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邊緣雲市場規模總計50.4億元,並已在互聯網視頻、互聯網遊戲、安防、交通、文旅等多個行業完成商業化落地。
從IDC報告可見,在中國邊緣公有雲服務市場版圖中,阿里雲作為雲服務商,佔據重要地位,並基於自身廣泛覆蓋的基礎設施為眾多應用場景提供創新支持。
在雲計算基礎設施服務方面,阿里雲邊緣雲基於統一的飛天底座,提供一雲多芯、一雲多態的雲計算架構,從中心向邊緣輻射,讓算力無處不在。
在基礎設施服務之上,邊緣容器、邊緣函數計算、邊緣視圖計算、以及基於邊緣雲資源的安全服務,也讓「邊緣」呈現出強勁的生長力。
資源力到場景力,「邊緣」萬象新生
近些年,確實見證了雲計算服務市場的蓬勃之態,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企業用戶對雲計算的使用需求愈加多樣化,推動雲計算服務不斷向邊緣延伸、下沉。
阿里雲作為最早布局邊緣雲的服務商,依託技術先進性與資源覆蓋力,將阿里雲邊緣雲打造成中國最大、全球覆蓋的邊緣雲計算平台,在全球100多個主要國家和區域提供低時延、高帶寬的網絡接入、多態計算和分發服務,幫助客戶便捷的使用雲邊協同能力,優化業務訪問響應速度,提升終端用戶體驗,也推動着數智服務加速進入技術普惠階段。
隨時間推移,中國的雲計算用戶對於雲計算產品與服務的使用方式更加成熟和理性,與業務的結合愈加緊密,並催生出多樣化的非中心雲計算應用場景和需求。
在與多領域客戶的共創打磨中,阿里雲邊緣雲在技術與產品創新上持續沉澱,在通用能力的基礎上進化出一站式、一體化的解決方案與豐富的產品形態,針對更多新場景應用,打造出商業化落地的最佳實踐。
雲遊戲領域:阿里雲邊緣雲與「雲天暢想」、「瑞馳」等國內領先的互動雲遊戲PaaS服務提供商攜手,共同打造了具備全球超高性價比優勢的雲遊戲服務平台,提供完整的遊戲雲化能力,優化了基礎設施和系統軟件的成本與體驗,讓雲遊戲實現真正的普惠。
廣電領域:華數傳媒和阿里雲合作推出智慧家庭新場景服務「華數喵」,其中針對傳統機頂盒用戶的「雲喵」,是華數為現有高清用戶定製的雲端服務,大量使用了邊緣雲技術方案,讓用戶無需更換機頂盒就能實現無感升級、流化傳輸,賦予電視大屏更多可能。
視頻領域:阿里雲與優酷聯合,通過「5G+邊緣計算+自由視角技術」,充分發揮多角度、多細節、自由觀看的特點,幫助觀眾更立體地追蹤體育賽事的精彩瞬間,將直播體驗發揮到極致,賦能視頻行業突破原有業務邊界。
零售領域:阿里雲邊緣雲與盒馬聯合搭建了「新零售視頻大數據系統「,使盒馬上雲建設成本降低了50%以上,提升了門店管理效率,同時讓消費者享受更便捷的購物環境,助力新零售行業數字化升級。
交通領域:甘肅省公路交通建設集團,利用阿里雲「邊緣雲+AI」的能力,實現交通視頻就近上雲處理,視頻延時降低至10毫秒級,公路安全事件處理效率提升80%,服務水平得到極大提升。
建築領域:重慶迷宮科技基於阿里雲邊緣雲,為行業打造了「智慧雲監控平台解決方案」,實現工程數據實時監測及可視化分析,發揮視頻作為「智慧之眼」的作用,幫助建築行業提升數字化管理的想像空間。
透過邊緣雲對行業的重塑之勢,可謂,正以無限的邊緣之力,推動眾行業的萬象新生。
正如IDC報告所述,「不同場景對於邊緣算力部署位置、處理、時延敏感度等存在明顯差異」,基於硬件與軟件體系上的技術儲備,阿里雲邊緣雲深度理解並精細化不同類型的客戶業務場景,助力客戶按需對接不同層次的邊緣雲服務,通過產品、技術、資源的深度融合,驅動引領眾多行業的新價值釋放,創造極致效能與極致體驗。
釋放邊緣新算力,揭開數智新空間
算力,是數字時代的新能源,乃至是文明標準的象徵,獨立自由的意義。
在算力世界裏,《浪潮之巔》作者吳軍曾提到,中國算力產業應該做的三件事:一是建設基礎設施規模,二是提升算力效率,三是在基礎設施上提供足夠的開發能力。「把算力正式用起來,要把這些事做完,算力才真正能夠惠及到企業,惠及到個人。」
「邊緣」無疑是這算力版圖的一股重要能量。
機構預測,5G時代,80%的數據和計算將發生在邊緣。「邊緣雲」猶如章魚觸角,靠近無數的數據源頭,提供分佈式計算。變革推動,意義非凡。
回看2019的邊緣雲「元年」至今,市場正處於啟力初期,但在算力體系中,「邊緣」已趨於成為新算力模型、概念、產品矩陣/服務體系中的必備一環,隨着終端算力下沉、中心算力上移,雲計算產品與服務的未來探索方向,將會更加多樣。
IDC此次歸納了中國邊緣雲當前覆蓋的9大應用場景:視頻渲染與處理、直播源站、雲終端、遊戲雲、安防監控、智能工廠、智慧交通、智慧場館、智慧零售。雖然場景略顯碎片化,但其數字化價值已展露鋒芒。
同時,站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轉型驅動視角上,工業、農業、車聯網等行業應用場景的數智升級發展,更離不開邊緣計算的能量,以打開更大的數字化空間。
再者,未來面對數字化空間的更高需求,在邊緣側完成數據生產、匯聚和分析,也正在成為未來企業、用戶的重要選項,進而對邊緣側算力、管控方式、連接與協同體系產生新的需求。
阿里雲邊緣雲打造了一朵「可遠程管控、安全可信、標準易用的分佈式雲」,當前已經在金融、廣電、電力、交通、零售、教育、住建、家居等場景全面展開了應用創新的深度探索,孵化出雲遊戲、雲化機頂盒、雲聯節點等多項產品,完成了商業化探索的最佳實踐。
不僅如此,作為國內最早定義和研發邊緣雲的廠商之一,阿里雲邊緣雲早在2018年就聯合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院,發表了業內首份《邊緣雲計算技術及標準化白皮書》,對邊緣雲的概念、架構和應用場景展開明確的定義,並透過對典型應用場景的研究,前瞻布局技術與應用。
邊緣雲典型應用坐標圖
作為一股雲上新勢力,邊緣雲是創新的,其應用價值也同樣需要與客戶一同創新創造。對此,阿里雲堅持「客戶業務場景化」原則,聯動眾多行業夥伴,進一步擴展雲基礎架構功能,為企業技術應用創新提供廣闊的數智化土壤,激發產業新活力,驅動邊緣雲應用生態的豐沛繁榮。
IDC中國研究經理魏雲峰表示,「邊緣雲已經切實為用戶帶來了諸多便利,為未來探索更多邊緣應用場景奠定了基礎。通過服務商與客戶共同努力,越來越多的客戶正在構建中心與邊緣協同的分佈式IT架構。基於廣泛邊緣節點資源,重構部分或全部IT功能,實現基於邊緣的數據閉環,甚至在未來實現業務革新,一切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可預見,未來廣闊的數智化空間,將在「邊緣」釋放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