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我的個人信息?

  • 2020 年 2 月 25 日
  • 筆記

今年5月,全國首例「撞庫打碼」案宣判,立即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人們不禁要問,我的個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信息泄露對我們的生活又會造成哪些影響?本期,小助手帶領大家一起了解個人信息泄露這些事兒!

我的個人信息是怎麼泄露的?

1、朋友圈晒圖竟被非法利用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們日常在朋友圈、空間分享的自拍照,玩過的小遊戲,點擊過的活動鏈接,參與過的網絡投票、網絡抽獎等都可能被「有心人」利用。黑產團伙僱傭專人在社交平台非法收集我們的信息,通過包裝,再以幾十到幾百不等的價格賣給微商、商家、詐騙團伙等等,有的信息甚至還會被多次轉手販賣。

2、沒有行業內鬼,哪兒來精準詐騙

此前有媒體發佈的一項統計顯示,2016年全國公安機關共偵破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2100多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000多人,其中行業內部的人員就達450多人,而這些被查處的,很可能只是現實情況的冰山一角。

行業內鬼一般指企事業單位中利用個人權限倒賣他人信息的人,如運營商、快遞公司等。內鬼一般單線與中間商、代理商聯繫的方式,通過大批量的出售一手個人信息,獲得巨大利益。

3、網絡黑客盜取個人信息謀取暴利

黑客利用網絡技術攻擊各大型網站、電商平台等獲取用戶信息,再通過已破解的信息,在其他網站嘗試進行登錄,也就是撞庫。大部分用戶的帳號在不同網站都是相同的,很容易被黑客破解。

在獲取大量信息之後,黑客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和黑色產業鏈將有價值的數據進行變現,如賣給中間商、分銷商,或者直接賣給市場需求的保險公司、房地產公司等,謀取利益。

是誰侵犯你的個人信息

你能想到嗎?只需一個手機號,就可以精準查詢到你名下的學籍、住址、購物情況、銀行卡信息、快遞單號、車牌號等等,就連略顯冷門的企業徵信、生育計劃、醫療記錄、航班信息等都可以提供,甚至提供定製服務。個人信息泄漏的後果,輕則頻繁遇到騷擾推銷,更有甚者還會攤上官司。

通過分析發現,個人信息販賣產業鏈條涉及了大量角色,按照其最終販賣的方式、渠道、使用目的不同,將其分為三個領域:個人信息打包販賣、個人信息查詢售賣、實體卡製作與販賣

三個領域的主要推廣方式主要分為:利用社交平台搜索口對群資料曝光進行引流、利用社交群主或管理員資料引流、交流群群內聊天引流和其它行業群群內引流。

個人信息泄露的影響

個人信息泄漏就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比如才換了手機號就收到一堆垃圾短訊騷擾,莫名其妙接到的房產推銷信息、網絡上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更有甚者官司惹上身。下面小助手帶你領教一下網友們個人信息泄漏後的所見所聞。

案例1:美女微信推銷茶葉,連口味都一清二楚

網友@郎朗心:「 自從我在網上買了茶葉,微信上天天有賣茶葉的人給我推薦鐵觀音!還有給我打電話發短訊銷售的。對方不僅知道我的聯繫方式,連我喝茶的口味對方都清楚,真是夠了。」

小助手:微信、QQ上遇到此類信息,可舉報並拉黑,謹防騷擾。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以免被商家、不法分子盯上。

案例2:親友發來求助,意外掉入詐騙圈套

網友@老譚:「我接到電話說我女兒撞人要立刻要動手術要轉款5萬,還準確報出女兒的身份證信息及工作單位、手機號,我一聽各種信息都對得上就很着急,當即就轉了5萬。直到後來我聯繫女兒,才知道受騙。

小助手:詐騙分子在獲取我們的個人信息之後,對詐騙對象進行篩選、利用親朋好友的關心,精心策劃的騙局,讓人防不勝防。在接到類似親人求助,請務必電話確認。

案例3:美女邀請裸聊,是魅力太大還是有所圖?

網友@悔不當初:「我被套路了,你們幫我把她號封了吧。有美女加我微信提出和我裸聊,我還以為是場艷遇,結果被她錄視頻威脅。我本來不信,但對方居然有我老婆的微信號,我都給了一次錢了,也拉黑了她,沒想到過了幾天對方又換個微信號來要錢,我知道錯了……」

小助手:裸聊詐騙的受害人都是犯罪分子精心挑選的,其先通過非法途徑購買大量個人信息,然後從中選取有正當職業的男性作為敲詐目標。廣大男性尤其要當心,小心人財兩空。

案例4:身份證信息「被貸款」,債主找上門

網友@吐泡泡的魚:「QQ上有人加我,說我貸款買手機的4700元還沒有還款,還發來我身份證照片,我不認識對方,也沒在任何平台貸款。我的身份證一直都好好保管,怎麼會被冒名貸款呢?」

小助手:當我們的個人身份信息泄露後,我們的個人信息有可能被作惡分子利用,如用於民間的徵信貸款、銀行開戶、賓館開房、被人拿去作各種會員卡登記等等,更有甚至被利用從事違法行為。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1、在社交平台上,不要輕易點擊可疑鏈接、程序或應用程序;

2、發佈在朋友圈、空間、微博的個人信息最好進行分組,合理利用屏蔽陌生人查看功能;

3、個人信息遭泄露後應收集證據線索,向相關部門報案,且要在第一時間通知親朋好友,以免上當受騙。

對竊取個人信息零容忍,未犯罪也處罰

1、以竊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刑法規定屬犯罪行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2、以竊取或非法渠道獲取個人信息尚不構成犯罪的,依照《網絡安全法》予以處罰。

對抗作惡分子,騰訊在行動

騰訊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個人信息保護,堅決打擊在平台上進行個人信息販賣的違規違法行為。如網友在QQ、微信平台中發現有非法售賣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可在客戶端、舉報受理中心小程序、110.qq.com進行舉報。舉報信息一經核實,將從嚴處理,對於情節嚴重者,會將線索移交給公安執法機關。

掃碼關注騰訊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