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水上樂園 你還敢去嗎?
昨日,一則關於水上樂園遊客擠爆泳池的新聞登上熱搜。泳池中堆滿游泳圈和遊客,密密麻麻的隨着水波的流動蠕動着。
一到夏天泳池和水上樂園就成了人們的消暑聖地。游泳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調節情緒、緩解壓力。許多人更把游泳作為日常鍛煉身體的項目。
但隨着泳池人數增多,衛生安全也成了大問題。
很多人都有過去了泳池之後,感染細菌性陰道炎、腳氣、耳癬的經歷。還有人表示:「怎麼描述有多臟呢?就是水裡超過十分鐘沒人灰就全漂上來了,甚至還有痰。」
如何在炎炎夏日健康安全地泳池消暑,這幾件事你必須知道。
室內泳池水質常出現哪些問題?
炎熱的天氣使泳池中人數增多。人們在水中的時間越長,游泳池水被污染程度也就隨之提高。在游泳的高峰期,如果游泳場所管理部門不加強對游泳池水的消毒管理,沒有做到經常補充新鮮水源、控制氯消毒量和消毒間隔時間的話,很難確保游泳池水質的安全衛生。
常見的室內泳池水質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四類:
余氯過高或過低
遊離性余氯主要來自含氯消毒劑,對游泳池水消毒並防止疾病傳播起着主要作用。但當其含量過高時則會刺激皮膚、黏膜,並能使頭髮褪色。實驗證明,遊離性余氯達到0.3mg/L以上時,對腸道致病菌、鉤端螺旋體、布氏桿菌有殺滅作用;而當遊離性余氯含量過低時,又不能有效控制傳染病的傳播。
另外,遊離性余氯過高時還會產生使人不快的氯臭味,同時產生大量的三鹵甲烷,增加了潛在致癌危險。因此,我國標準規定泳池余氯濃度範圍應在0.3-0.5mg/L區間內。
尿素含量及細菌總數超標
根據國家衛生標準規定,游泳池水中的尿素含量應不高於3.5mg/L。游泳池水中的尿素主要來源於人體的分泌物、排泄物,例如運動後的汗液,但更應值得注意的是,尿素最重要的來源是尿。下水後,受冷水的刺激,人會本能地出現尿急反應而想要排尿。若有人仗着泳池中人數過多、不會被注意而不注重公共道德,那麼水中尿素含量也會隨之增多,溶解在水中難以去除。
因此,泳池水尿素超標的現象較為常見。尿素超標不僅嚴重影響游泳池水質,還極有可能對皮膚黏膜造成損傷。
游泳池水中的細菌總數、大腸菌群對應的國家衛生標準分別為 ≤1000個/ml和≤18個/L,兩者也是游泳池水質監測的主要衛生指標。細菌總數、大腸菌群超標,通常表示游泳池水受到了人畜糞便直接或間接污染,直接威脅游泳者身體健康。
出現細菌總數超標的情況主要說明消毒不到位,即游泳池水中消毒劑達不到殺死致病菌和寄生蟲的有效濃度,嚴重時還會導致游泳者被傳染上紅眼病、腸道傳染病等介水傳染病。
酸鹼度偏高或偏低
游泳池水中的pH值(酸鹼度)在國家衛生標準中的規定範圍是6.5-8.5。泳池水酸鹼度的變化主要受加入的氯消毒劑類別影響,同時也會隨着游泳人數增加而向鹼性轉化。
pH值過高或過低都將導致頭髮、皮膚乾燥。pH值偏低(偏酸性)時,可能會導致游泳者皮膚受刺激;偏高(偏鹼性)時,則會影響消毒劑的作用。
渾濁度過大
根據國家衛生標準規定,游泳池水渾濁度應不高於5。渾濁度超標,水質不透明,將留下安全隱患。一般情況下,我們常通過絮凝沉澱方法降低泳池水渾濁度,聚合氯化鋁是目前使用較普遍的水質處理絮凝物。
水質惡化會引起哪些疾病?
游泳池作為娛樂、運動場所,為不同年齡、不同健康程度和衛生狀況的人所共用,水質惡化會造成多種疾病的介水傳播和流行。國內外已有研究證明,游泳池水可引起急性傳染性結膜炎、病毒性胃腸炎、傳染性皮膚病等爆發或流行。因此,游泳池水質的好壞將直接關係到游泳者的身體健康。游泳場所容易發生的傳染病,以下列幾種最為常見:
眼病
眼睛是人體最脆弱的器官,在游泳時候也最容易受到傷害。常見游泳時易感眼病包括:急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多由急性結膜炎桿菌、肺炎雙球菌感染引起)、流行性角膜炎(由病毒經游泳池水傳染)和沙眼(沙眼衣原體可通過游泳池水傳染,使健康人罹患沙眼)三類。
皮膚病
皮膚病也是在游泳時容易被傳染的疾病。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膿胞瘡,潰爛後便結成漿痂,一經接觸即會傳染;一些皮膚淺層的真菌感染,包括股癬、腳氣、灰指甲等,也是在泳池可能發生常見傳染病;更危險的是,泳池中如有淋病患者,健康人群也可能因此患上前尿道尿路感染。
中耳炎和腸道傳染病
在不幹凈的泳池游泳時,一旦嗆水,細菌或黴菌隨池水進入咽鼓管,造成從內到外的逆行感染,此外不幹凈的池水也可以通過外耳道進入,從而誘發中耳炎。
腸道傳染病常由細菌,病毒引起,游泳時,難免嗆水或吞飲少量泳池水,菌痢,病毒性肝炎等病菌隨水進入人體的胃腸道,增加患病危險。
因此,選擇乾淨,水質安全的泳池十分有必要。現在不少城市都會對游泳池衛生狀況進行評級,以保證泳池衛生安全。同時,作為個人,在文明游泳的前提下,如果發現自己身體不適,如:發熱;咽痛;咳嗽;腹瀉;或者有皮膚疾病的時候,就不要去公共泳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