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功發射一箭十六星 「吉林一號」70顆衛星大功初成
昨天民營火箭星河動力研發的穀神星一號成功實現一箭三星,今天中國航天再次上演了一出好戲,8月10日12時50分, 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遙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3D09星、雲遙一號04-08星等十六顆衛星。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2015年,長六遙一火箭創下「一箭20星」的多星發射紀錄。此次實施「一箭16星」發射,衛星數量雖然少於首飛,但星箭接口卻從10個增加到了16個,衛星布局較為複雜。
16顆衛星分為4層,從上到下按照「1+4+5+6」排布,分4次分離,16顆衛星將桶段裝得滿滿的,每顆衛星都有獨立的火工品分離機構。
這次發射的16顆衛星主要是吉林一號系列的,包括眉山「天府星座」東坡01~07號星(「吉林一號」高分03D35~41星)、 「河南一號」(「吉林一號」高分03D42星)、「西安航投一號」 (「吉林一號」高分03D09星)、「浦銀一號」 (「吉林一號」高分03D43星)、「天津濱海一號」 (「吉林一號」紅外A06星)、「雲遙一號」04~08星(「吉林一號」紅外A01~05星)。
長光衛星技術公司做了具體的介紹,如下所示:
眉山「天府星座」東坡01~07號、「河南一號」、「西安航投一號」、「浦銀一號」是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與眉山環天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自然資源廳、西安航空航天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浦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輕小型高分辨光學遙感衛星,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低重量、高分辨的特點。
其中,眉山「天府星座」是中國首個以智慧城市為主題的衛星星座,將廣泛用於農田水利、自然資源、交通建設、文化旅遊、應急防災等方面,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河南一號」衛星投入使用後,將有力提升河南省衛星遙感監測預警能力,測繪地理信息獲取能力,助力河南省數字化轉型戰略的實施;
「西安航投一號」衛星通過GIS+遙感+大數據等技術融合,針對環保、林業、水利、應急救災等領域為政府和行業用戶提供基於遙感監測的數字化綜合解決方案;
「浦銀一號」衛星不僅可為國土資源監測、智慧城市建設、林業資源普查、生態環境監測等領域提供遙感數據服務,亦將為浦銀構建數字化發展新格局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天津濱海一號衛星」、「雲遙一號」04~08星是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雲遙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新型觀測小衛星,有效載荷為長波紅外相機,可對海洋、熱點目標及大氣層進行探測,獲取目標的輻射度信息,進而根據大氣、陸地及海洋等模型對目標實現紅外輻射特性的測量。
六顆衛星具備研製周期短、集成度高、重量輕、體積小、性價比高的特點,在軌業務化運行後將廣泛應用於氣象預報、搜索跟蹤、火點監測、大氣探測等方面。
此次發射任務,創下了單次發射「吉林一號」衛星數量最多的記錄。16顆衛星入軌後,將與在軌的54顆「吉林一號」衛星組網。
至此,「吉林一號」在軌衛星數量增至70顆,標誌着 「吉林一號」星座第一階段建設任務圓滿完成。
衛星投入使用後,將顯著提升「吉林一號」星座的數據獲取和信息服務能力。
此次任務是「吉林一號」衛星工程的第21次發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