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考總結

為什麼要參加軟考:

 軟考全稱是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學生可以為畢業後面試錦上添花,已參加工作且不是本專業的拿個證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不是本專業的劣勢。如果你要往架構師、項目經理等晉陞,有些企業面試會有證優先。另外評職稱、積分落戶等都一定用處。本人屬於已參加工作。

—————————————————————————————————————————————————————————————

個人備考過程:

 其實去年就有這個想法,但是錯過了報名。今年上半年報了名,因為自己不是本專業,像大部分人一樣只是公司一顆螺絲釘,工作技能比較片面,也不會要求軟考一些基礎而全面的信息,決定先試一試軟考設計師。
 我們公司執行996,我下了班還要輪流值班,所以平常下了班就打打遊戲,看看電影就過去了。等到想起軟考時,已經離考試時間只有2個星期不到了。
 於是只能臨時抱下佛腳,每天學習2-3小時,嗶哩嗶哩視頻2倍速不夠,再手動加速來湊,勉強將一些重點考點複習了一遍,然後刷了一些必考題型,最後還抽空做了2021年試題。其實感覺還是有點希望的。
 結果考試時,擔心的上午科目倒還好,下午題套路和之前有些不一樣,因為算法題確實是我的弱項,我希望將其他題目尤其第一二六題拿到13分以上,抱着這個心態,第一題模稜兩可,感覺這樣做也對那樣做對,糾結中就花去了我50多分鐘,第二題也不是省油的燈,又花去了我40多分鐘,第六題採用的模式都沒複習到,只能靠自己工作時感覺來做,而做三四題的時間最後只有30分鐘不到了,結果好傢夥,本來對我來較難的兩題,一看這次說並不難啊,但是時間已經完全不夠了,只能匆匆做完幾個空交卷了,我心裏一萬個曹T瑪在奔騰…..

—————————————————————————————————————————————————————————————

總結:

 學生黨建議提前1個半月(除非你是本專業而且相關知識還不錯)就開始複習,已經參加工作的建議提前1個月複習(因為一些概念都忘得差不多了),如果像我不是本專業的平常也沒有刻意學習那些基礎知識,那我建議也提前一個半月就開始複習。
 最關鍵的是一定要練習3-5套真題以上,我當時只做了一套感覺也過得去,結果一考本來下午題更有把握的,時間沒控制好不好反而芭比Q了,不說了,emoj了…

——————————————————————————————————————————————————————————————

學習資料及時間安排:

 書籍就買官網指定教材即可,不過我買了就一直放在那裡睡覺,看個人吧!
 考試提綱網上都很多,我就不列舉了。這裡主要講下我學習時用到的資料。
 第一:B站希賽網王勇版視頻,這個是前期基礎知識點快速過一遍,着重留意提到的重點及題型。建議7-10天看完。
 第二:B站up主–zst_2001的知識點及題型講解,講的很細,選擇重點調整速度觀看,只看他5年左右的題型講解,剩餘另外5年左右的題自己練習。這個過程建議10-15天左右看完。
 第三:這個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多做真題,多做真題,多做真題!因為你看雖然懂了,但是做的時候可能有些點就忘了或者考慮不周全,或者有的題型出題角度變化大一些可能又不會了。而且一定多做真題才能做出自己的答題感覺。並且也建議直接買紙質版真題或者打印出來按考試時間進行練習。像軟考通、軟考刷題王可以利用零碎時間做題及複習。這個過程建議7-10天。練習完再利用5-7天進行回顧前面一二,查缺補漏並鞏固。該階段總共時間15-20天

—————————————————————————————————————————————————————————————————

最後感想:

 雖然這個證書含金量不高,但是拿到證書是必須的。最重要的是將學習的理論用到實踐中,通過軟考真正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尤其是其中設計模式的設計及應用。
 這次和我一樣沒有過的家人們,下半年做更充分的準備,下次一定!過了的可以衝刺高級,一起加油。

—————————————————————————————————————————————————————————————————

隨心所往,看見未來。Follow your heart,see night!

歡迎點贊、關注、留言,一起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