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隱形鹽!拒絕「重口味」!

前不久,《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高了「限鹽」標準,建議11歲以上的中國居民每人每天攝入不超過5克的鹽。比舊版指南限量的6克,又少了1克。食鹽究竟應該怎麼吃,吃多少?

人體到底需要多少鹽?

營養專家介紹,要維持人體最基本的需要,每人每天攝入3.8克鹽,就足夠了。

鈉鹽可以增加血液中水的含量,導致血液總量增多,還可以激活血管緊張素等激素,推動血壓升高。因此,要把整體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降下來。限制食鹽量是最迫切的措施。假如降低2.5克鹽,高血壓的發病風險就可以降低3%。

調查顯示,我國北方地區食鹽量為每人每天16到18克,上海的食鹽量為每人每天10到12克,廣東更低一些,而與之相對應的,我國高血壓發病率也隨着食鹽量的高低,呈現「北高南低」的趨勢。

小心生活中的「隱形鹽」

有人覺得只要平時吃得不咸,鹽的攝入就沒有超量。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日常飲食中,很少有人會去看產品中的鈉含量。吃着不咸,並不代表食物的含鹽量就低。

鹹味經常會隱藏在別的味道中,這些添加在食物中的鹽也被稱為「隱形鹽」,讓人防不勝防。

單憑味覺來判斷鹽分的高低是不可靠的,一些甜品,像奶酪、雪糕、麵包等,雖然吃起來的味道是甜的,似乎與鹹味不沾邊,但這些甜品在製作過程中都加入了鹽,而且甜味也容易掩蓋鹹味。

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甜味食品(如餅乾、蛋糕、果凍、巧克力、奶味飲料、咖啡、薯片等)外包裝上的配料表,會發現它們之中很多都含有「隱形鹽」,且含量不算低。

專家提醒,日常生活中的高鹽食物主要集中在以下10類:

10類高鹽食物:

鹹魚蝦等海鮮

鹹菜醬菜類

加工豆製品

鹹蛋

薯片餅乾類

面製品類

罐頭製品

咸堅果

調料

例如:100克火腿腸中含鹽量約2.5克,每天攝入250克火腿腸,就能達到一天的食鹽推薦攝入量。

所以,控鹽不僅需要飲食清淡,還要學會看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籤,特別留意鈉的含量。

警惕隱形鹽!拒絕「重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