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 阿維塔的「短板」實在太短
2022年6月25日重慶國際車展上,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聯合發佈「阿維塔11」。
7月15日,長安汽車發佈業績預告——2022年H1歸母凈利潤50億~62億、同比增長189%~259%,兩項指標均高於比亞迪。
2022年初至今(7月15日收盤),長安汽車、比亞迪漲幅分別為55.1%、26.1%。儘管漲幅驚人,長安汽車市值仍不及比亞迪的五分之一,似乎還有空間。
可惜的是,長安汽車賺的是「燃油車最後一個銅板」。
根據《產銷快報》,2022年H1長安汽車總銷量112.6萬輛、同比下降6.25%;其中,新能源車銷量僅8.5萬輛,佔總銷量的7.54%。不要說比亞迪,上汽集團2022年H1新能源車銷量達39.2萬輛、佔總銷量的17.6%。
根據預告,長安汽車2022年H1凈利潤上限為62億,其中21億來自一季度阿維塔增資後的「公允值重新計量」,而上汽集團Q1扣非凈利潤已達50億。不論是總產量、新能源車產量、盈利能力,長安汽車與上汽集團都有很大差距,兩家市值卻不相上下。
「好日子」回來了!
長安汽車的前身為兵工企業,1991年從鈴木公司引進奧拓微型轎車生產技術。到1996年產能達到15萬輛/年,並能夠製造用於微型汽車的江陵牌汽車發動機。
1996年11月、1997年6月,長安汽車先後在深交所發行B股、A股。
2001年,長安汽車營收、凈利潤分別為73.3億、1.6億。
2014年,長安汽車營收529億(其中整車銷售收入527億)、同比增長35.2%。
2001~2014年,營收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6.4%。
2014~2018年,營收增速逐年回落,2017年僅為1.9%,2018年同比下降17.1%。
2019~2021年,營收增速逐年提高,2021年營收突破1000億、同比增長24.3%。
長安汽車營收增速呈完美「V」型,似乎「好日子」又回來了。
撕不掉的廉價標籤
判斷汽車品牌屬於「豪華」、「中檔」或者「廉價」最簡單的辦法是看價格。一旦被貼了「標籤」,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撕掉」。
2016年特斯拉model 3還沒上市,主打車型是Model S、model X,出廠均價高達48.9萬元/輛。2021年,Model 3成絕對主力、出廠均價降至30萬元,但不少人還是將特斯拉視為「豪華品牌」。
2020年,比亞迪出廠均價首次突破20萬元。2022年停售燃油車,中高檔車型陸續發佈並放量,出廠均價將逐步提高,但先入之見短時間難扭轉。
長安汽車自主品牌從「低端」起家,許多人眼裡始終是「面的」。
2001年,長安汽車銷量約為20萬輛。其中,「長安之星」4.36萬輛、出廠均價5.46萬;奧拓3.32萬輛、出廠均價4萬,微型廂式貨車7.37萬輛、出廠均價2.4萬。
2004年銷量增至45.4萬輛(其中本部20.5萬輛、鈴木11萬輛、福特2.34萬輛、南京長安5.82萬輛、河北長安5.76萬輛)。
截至2014年末,長安汽車累計出貨1000萬輛,成為第一家銷量達到「千萬級」的中國汽車品牌。
2016年,長安汽車銷量為306萬輛、達到巔峰。
2018年銷量回落到208萬輛、2019年跌至176萬輛開始反彈,2021年銷量為230萬輛、同比增長14.8%。
長安汽車銷量雖高,但低端產品占絕大多數,看出廠均價:
2014年銷量254.4萬輛、出廠均價2.07萬/輛;
2016年銷量突破300萬輛,整車銷售收入785億、出廠價2.6萬元/輛;
自2017年起,長安汽車銷售均價逐年提高,2019年出廠價首次突破4萬元/輛;
2021年,出廠價4.3萬元/輛,但仍不足以撕掉「低端」標籤。
合資品牌「可依賴性」不足
長安汽車產品分為合資、自主兩大塊。合資部分包括長安福特、長安萬事得兩大品牌,自主部分有長安汽車、歐尚汽車、凱程汽車(商用車)等品牌。最新發佈的阿維塔和長安深藍兩大新能源品牌屬於自主部分。
上汽、一汽、廣汽等汽車集團的支柱是合資品牌,如上汽大眾、一汽豐田、廣汽本田……長安汽車旗下合資品牌也有短暫的輝煌。
2016年長安凈利潤突破100億。長安福特全系銷量高達96萬輛、凈利潤182億(凈利潤率14.4%),對集團凈利潤的貢獻率超過九成。
2018年,長安福特由於產品更新速度慢及質量問題,銷量暴跌50%、不到42萬輛,由盈轉虧。2019年,長安福特銷量再度腰斬、至18.3萬輛,虧損擴大至38.6億。
受長安福特業績拖累,長安汽車2018年~2020年虧損金額分別為31.7億、47.6億、32.5億。
2020年Q1,長安福特、長安萬事得銷量分別為3萬輛、1.7萬輛,在當季總銷量的份額分別為10%、5.7%,合計15.7%(數據來自銷量快報)。
2020年長安福特銷量反彈至21.4萬輛,其中SUV車型同比增長近80%。
2021年,長安福特銷量回到30.5萬輛,凈利潤也提高到24.8億元,凈利潤率僅為4%。
2022年Q2,長安福特、長安萬事得銷量分別增到5.2萬輛、2.3萬輛,在當季總銷量的份額分別為11%、4.8%,合計15.8%(數據來自銷量快報)。
國產福特短暫的輝煌及「隕落」,引發「長安過度依賴合資品牌」這個是似是而非的說法。
「以市場換技術」,組建汽車合資企業目的就是「依賴」。上汽「依賴」大眾/通用,一汽「依賴」大眾/豐田,廣汽「依賴」本田/豐田……只不過長安合資夥伴,從鈴木、先進到福特、萬事得、沃爾沃的「可依賴性」遠遠不及大眾、兩田。
新能源車,特別是插電混動車的迅速崛起,敲響了中低檔燃油車的喪鐘。比如長安福特主力車型蒙迪歐,2.0T排量、車長4.9米、0~100加速6.5秒,百公里油耗約10升,16萬~21.7萬。這個檔次的燃油車處境越來越尷尬。
可依賴的年代,合資夥伴不算給力。如今那個年代過去了,合資品牌對長安汽車的貢獻更加指望不上了。
扭虧為盈——夕陽無限好
在2016年福特銷量沖高回落前,長安汽車整車銷售毛利潤率處於高位。
2017年毛利潤率見底後穩步回升;2020年毛利潤136億、毛利潤率16.4%;2021年毛利潤153億、毛利潤率15.5%。2021年上汽集團銷量達546萬輛,整車銷售毛利潤率僅為4.9%。
2016年,長安汽車出廠均價只有2.6萬元、成本2.1萬元,單車毛利潤4600元、毛利潤率17.9%;
難能可貴的是,合資品牌銷量佔比下降,長安汽車出廠均價卻穩步上行:
2019年出廠均價4萬元、單車毛利潤5900元;
2021年,出廠均價4.3萬元、單車毛利潤6670元,毛利潤率15.5%,較2016年下降2.4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上汽集團2021年出廠均價超過10萬元、單車毛利潤只有5000元。
用藍色折線代表毛利潤(率)、彩色堆疊柱代表費用(率),可以看到長安汽車近年來業績改善的原由。
首先是毛利潤(率)的穩中有升。2018年~2020年毛利潤率穩住在14.7%,2021年突然升到16.6%,絕對金額高達175億。
其次是費用率持續下降:2018年毛利潤率14.7%,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研發費用率分別為8%、3.2%、4.8%,合計16%,比毛利潤率高1.3個百分點。
2021年毛利潤率提高到16.6%,銷售費用率、研發費用率分別降至4.4%、3.3%,管理費用率微升至3.3%,合計11.1%,比毛利潤率低5.5個百分點。
2015年、2016年連獲百億級凈利潤是合資品牌的功勞,2021年扭虧為盈全賴自主品牌。出廠均價僅4.3萬元的車,長安一年賣出230萬輛,成本控制、費用壓縮已做到極致。
2018年~2020年,長安汽車扣非凈利潤分別為負32億、48億、33億;2021年扭虧,扣非凈利潤1.7億、利潤率1.6%;2022年H1,扣非凈利潤預計25億~35億(中位數30億)、同比增長238%~373%。
可惜的是,長安汽車盈利「法門」基於的還是傳統燃油車。在2021年銷售的230萬輛車中,新能源乘用車僅10.6萬輛且70%是微型電動車奔奔。
2021年報顯示,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總銷量為11.4萬輛,銷售收入12.36億,出廠均價為1.08萬元!
2022年1~6月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大增127%,但由於基數過低絕對銷量僅8.5萬輛。7月1日起,長安新能源車「功臣」奔奔-Star停售轉而推廣尺寸更小、性能更低的Lumin系列。
低價新能源車不僅沒有貢獻利潤,反而造成虧損。長安汽車靚麗的業績表現完全來自低價傳統燃油車。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對低價燃油車帶來的利潤應當視為「浮雲」。
自主品牌分為乘用車和商務車兩大類。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的銷量,早在2015年就突破百萬。
2021年230萬銷量中,自主品牌貢獻了175.5萬輛、同比增長16.7%。2022年H1,自主品牌銷量為90萬輛、同比下降6.8%;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62.9萬輛、同比下降4.6%。
針對自主品牌大而不強的局面,長安汽車選擇的戰略非常正確——電動化+智能化,怎奈實力不濟,沒有收到預期效果。
電動化
2017年10月,長安汽車發佈「香格里拉計劃」,主要目標為2020年建三大新能源車專用平台、2025年全部停售傳統燃油車。
2017年,長安汽車給出幾組目標:
2020年銷售40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246萬輛、新能源35萬輛;
2025年目標銷量600萬輛、自主品牌350萬輛、新能源車116萬輛;
但2020年實際銷量僅為200萬輛(出廠均價4.1萬元/輛),其中新能源車銷量約3萬輛。對照三年前公布的計劃,2020年整車銷售目標完成50%、新能源車銷量目標完成8.6%。
按照「香格里拉計劃」,長安汽車將2025年前投入1000億(動力電池300億、充電及服務200億、產品研發400億、專用有平輛100億)。
原定2020年的目標未達到,長安汽車的說法是「香格里拉」計劃推進步伐更加穩健。根據調整後的計劃,2025年長安汽車總銷量40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銷量105萬輛。
智能化
2018年8月,長安汽車發佈智能化戰略——北斗天樞計劃,「旨在從傳統汽車製造企業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摘自《2018年報》)。
當時提出的目標是:「到2020年不再生產非聯網車」、「100%聯網」、「100%搭載駕駛輔助系統」、「2025年L4級智能駕駛產品上市」。
2021年報列出「天樞計劃落地有力」的成果有:遠程泊車系統(從2018年的4.0版升級到6.0版)、若干智慧座艙功能(AR導航、四屏聯動、手勢控制等)。
「香格里拉」、「北斗天樞」兩大計劃的方向不錯,但長安自身實力、品牌號召力及整合外部資源的能力不足。
2021年5月20日,與蔚來合資成立「阿維塔」。同年11月,由長安、華為、寧德聯合推出的「阿維塔」亮相。
2022年4月,長安將新源汽車命名為「深藍」,並發佈了「長安深藍C385」,新車分為純電、增程、氫電三個版本。
通過「阿維塔」與華為、寧德深度綁定,是長安汽車「衝出重圍」的唯一希望。
華為、寧德都是無可爭議的龍頭,長安汽車是阿維塔的短板,而且非常短!
成為汽車領域豪華品牌的門檻很高,豐田、大眾、通用花半個多世界都沒有跨過,亮相僅半年的阿維塔卻自封為「豪華品牌」。堆料、標高價、砸廣告這「三板斧」不可能憑空締造出豪華品牌,「XX酒」、「XXX雪糕」都沒戲。
長安出廠價1萬元的新能源車算什麼檔次、品質/性能是什麼水平,想必大家心中有數。製造出廠均價僅1萬元微型電動車的設施且「與燃油車共線」,用以生產豪華電動車需要強大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