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歐元=1美元見證歷史 歐元繼續走軟:全球陷入能源危機
12日,歐元兌美元匯率短線下挫一度至1。歐元「貴」過美元,這一近20年來市場主體的普遍認知正被顛覆。
國際風雲變幻,貨幣市場亦在經歷新的「排列組合」。歐元匯率走勢就是生動「速寫」。年初以來,歐元對美元貶值幅度接近11%。專家表示,歐央行11年以來首次加息開啟在即,疊加能源衝擊、供應鏈衝擊步步緊逼,歐元繼續走軟已是大概率事件。
高通脹還懸而未決,能源衝擊又平添煩惱,歐洲市場眼下陷入了鬧心的「滯脹危機」。
能源危機是制約近期歐元走勢的主要因素。「歐洲天然氣斷供的風險是歐元破位走低的直接導火索。」中金公司研究院外匯專家李劉陽表示,如果歐洲無法獲得足夠的天然氣儲備,能源價格的上漲可能會對歐洲經濟和國際收支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烏克蘭危機還在持續,歐洲市場不斷遭遇能源衝擊。中金公司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6月單月,荷蘭天然氣期貨標準合約大漲近80%,這對嚴重依賴俄羅斯能源進口的歐洲經濟形成巨大利空,歐元因而承壓走低。
歐洲經濟正承受巨大壓力。數據顯示,6月份,歐洲製造業PMI為52.4%,連續5個月環比下降,較上月下降1.7個百分點,降幅有所擴大,創出今年以來新低。「歐元區經濟衰退看來不可避免。」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Fawad Razaqzada表示,烏克蘭危機帶來創紀錄的通脹數據,造成天然氣供應不足,嚴重阻礙歐元區經濟增長。
在全球供需錯配疊加地緣政治衝突催化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中樞顯著提升,資源國貨幣會更強勢。此外,在資源方面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國家,貿易差額由順轉逆,經常項目對於其本幣的支撐減弱,加劇了貨幣走軟。
俄羅斯在大宗商品市場的重要地位,成為盧布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反轉的重要支撐因素之一。而日元則因經常項目對於本幣的支撐削弱以及寬鬆的貨幣政策,而快速走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