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每做一個新東西,李想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是喬布斯在做這個東西,會做成什麼樣?」

2022年6月21日,理想汽車正式發佈第二款車型——理想L9,一款尺寸達到5.2米、軸距達3.1米的全尺寸SUV,對標百萬級豪華SUV奔馳GLS、寶馬X7。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理想L9的最終售價為45.98萬元,相比2021款理想ONE的售價34.98萬元貴了11萬元。新車將在今年8月開始交付,此前,理想汽車創始人、CEO李想聲稱,L9這款車是500萬以內最好的家用旗艦SUV。並且,他篤定:9月交付量可以破1萬輛。

李想的這般自信,跟他的偶像——史蒂夫·喬布斯如出一轍。

1984年,初代Mac電腦——麥金塔(Macintosh)發佈前夕,喬布斯誇下海口:「上市之後90天內賣掉一百萬台。」雖然在發佈之後的100天里,只賣出了七萬台,但麥金塔至今仍是蘋果公司的最具靈魂價值的產品,重要程度絕不亞於2007年的iPhone。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喬布斯和他的麥金塔(Macintosh)電腦

在發佈會前幾天,虎嗅有幸受邀提前預覽了理想L9。雖然還談不上像iPhone誕生時那般顛覆,但確實符合李想一貫的產品邏輯:將現階段,能提供給用戶最好、最穩定的體驗組合了起來。這看似沒有顛覆式創新,但一番包裝之後,足以讓人眼前一亮。

每位乘客,都是C位

在L9發佈前,理想汽車App更新了一套視覺設計,包括App圖案、周邊產品都換成了綠色。有車主朋友在群里開玩笑說:「綠色的意思是,韭菜熟了」。

不可否認,17萬多名理想ONE老車主給理想在產品設計、交互體驗等諸多方面,送去了真實的用戶反饋和意見。這也是為什麼,我在理想汽車研發總部第一次看到理想L9的實車時,心中莫名地有種熟悉感。相信很多理想ONE車主,都會有類似的感受。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看過理想L9的實車之後,我認為,相比理想ONE來說,最大的變化不是它那花了1個億研發的星環大燈,也不是備受爭議的封閉式前臉,而是座艙交互。

官方此前劇透的圖片和信息大家都看過了,座艙里全是大屏幕。但作為一名喬布斯粉,李想向來會在發佈會上留下「one more thing」,這次最大的彩蛋就是——手勢控制的交互體驗。

先來個開胃菜——

當我坐在第二排左側座位上,想要關閉第二排左側車窗時,只需要召喚「理想同學」,並告訴她「關閉這個」(手指向左側車窗),她就會幫我關閉左側車窗。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同樣,需要關閉天窗遮陽簾的話,也可以召喚理想同學,跟她說:「關閉這個」(手指向天窗),她就會幫我關閉天窗。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還可以在免喚醒「理想同學」的狀態下,只通過揮手來打開二排娛樂屏。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官方很早就在劇透信息中提到了:「3DToF傳感器」,它就是實現手勢控制的核心——通過ToF攝像頭來捕捉到人的手勢動作,從而結合語音判斷需要執行哪些指令。

以前,這種ToF(Time of Flight,時間飛行法)攝像頭主要用於對駕駛員狀態監測,判斷駕駛員是否存在分心、疲勞等危險駕駛行為。

用於手勢控制的基礎原理也是類似,但關鍵在於要如何用?李想給出的答案是:「自研深度學習為基礎的多模態三維空間交互技術」。

理想L9在前後排中間的車頂位置都裝有這種3DToF傳感器,尤其是第二排。這個位置上最重要的交互對象,不是我們成年人,而是小朋友們。

他們不需要伸手去觸控屏幕,既可以通過語音控制+手勢控制的方式,輕鬆、安全地在後排娛樂屏幕上打開《小豬佩奇》。

上主菜——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比如當你坐在第二排左側時,舉起手來、手掌向前,這時手勢控制就會被激活;此時,你的手掌就相當於一個「鼠標」,隨着手掌的移動,屏幕上的光標也會隨之移動到對應位置;當你短暫握拳1秒左右時,就相當於「鼠標左鍵」確認。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需要快進時,還是舉起手、手掌向前,激活手勢控制。握拳後,向上移動是增加音量,向下是減小;同樣的,握拳後,向右是快進,向左是後退。

一學就會。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L9上的後排娛樂屏+手勢控制的交互體驗,解決了在理想ONE上遺留的一個問題:原來的副駕駛前方的屏尺寸太小,而且位置容易被副駕駛座椅遮擋,所以導致第二排右側以及第三排的乘客們無法進行交互。

如果是二三胎家庭,必然會發生爭搶第二排左側「寶座」的情況。

當然,目前L9的手勢控制交互體驗還並不完美,現在支持的功能比較少,只能開關車窗、天窗,以及控制後排娛樂屏,而且識別成功率還有待提高。但硬件基礎先行,是必要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L9還提供了VR/AR接口,這次我們搶先體驗到了理想L9的車內AR眼鏡交互。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目前還在測試階段的AR眼鏡,能夠提供一個投影在前方的虛擬屏幕,顯示的內容還是車頂娛樂屏上的內容,還可以配合接入的switch遊戲。

並且,配合3DToF傳感器、帶震動反饋的座椅以及杜比音效的座艙,這可以說滿足了奶爸們的終極理想。不過接下來要解決的,可能就是孩子暈車後的嘔吐物了。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理想L9的正確打開方式

還記得在2018年時,我體驗過的拜騰的手勢控制。當時他們在概念車上,完全用手勢控制取代了傳統的屏幕觸控,包括滑屏、點擊、縮放等等操作都是用手勢來完成。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拜騰的手勢交互

只可惜拜騰那車沒熬到量產。

如今,L9在第二排座位上手勢交互用,很可能會在業內引發一波跟風。但就像當年理想ONE的三連屏一樣,競品和友商們的單純複製粘貼很難達成同樣的效果。

基於需求洞察而原創的產品與功能,結合17萬理想ONE車主們的用戶反饋,共同構成了理想L9的護城河。

設計,服務於功能

如果你去問理想ONE車主,大多數人都會告訴你,現在的四塊12.3英寸的LCD屏幕也夠用了。確實,包括我自己在內,平時日常用車過程中並不需要頻繁地操作屏幕。

那為什麼,理想L9的屏幕尺寸要加大、數量要增加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功能和體驗要升級,所以必須先堆料。

理想L9,在前排放了兩塊來自三星的15.7英寸車規級OLED屏,在車頂放了一塊可摺疊的15.7英寸OLED屏,在方向盤上加一塊4.82英寸的Mini-LED屏以及HUD抬頭顯示,共同構成了五屏交互系統。比理想ONE的四屏交互,多了一屏。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往車裏面塞大屏幕,是如今每家車企都在乾的事情。奔馳在EQS里塞進1.41米長的大連屏、寶馬在7系後排塞了一塊31英寸的「大彩電」。只要你願意砸錢,只要供應商願意賣,車裡裝多少塊屏都可以。

以「成本控制」能力著稱的理想汽車來說,往塞屏幕必然不是最終目的。

在理想汽車內部有一個說法:設計服務於功能。

對於每一塊應該怎麼放、怎麼交互,甚至未來如何OTA,在李想腦子裡早就有了清晰的版圖。也就是說,每增加一塊屏、加大一塊屏,背後所對應的一定是功能、體驗上的升級。

比如,理想L9的HUD,它與方向盤上的那塊安全駕駛交互屏搭配起來使用。雖然取消了傳統的儀錶屏幕,但方向盤上這塊小屏幕,能夠有效的覆蓋包括時速、續航里程、檔位信息等主要信息。

而原來理想ONE中控屏上才有的輔助駕駛相關信息,則挪到了HUD和中控屏上。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作為理想ONE車主,我一開始也對取消傳統儀錶盤的設計有些反感。尤其是,對於家裡有多台車的人,每次上車都需要適應一下。但還原到真實駕駛場景中後,我也能夠推測,為什麼理想L9的駕駛位要這麼設計。

比如,我日常在街道通勤時都是自己來開,不使用輔助駕駛。這時候主駕屏上的輔助駕駛信息就非常多餘。而當開啟輔助駕駛跑高速的時候,我主要的任務就盯着前方道路。所以,接近於平視的HUD顯示,反而能夠迫使駕駛員把視線放在前方道路上。

再次強調一點,理想L9的HUD並非傳統意義上的HUD,因為它不僅僅是顯示時速、導航這些基礎信息,它連輔助駕駛的自動變道狀態等等內容,都可以實時地顯示在HUD上。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所以,理想都留出了後續OTA迭代的空間——這也是堆料的本質,可以根據用戶實際反饋來進行升級。理想L9應該是目前業內唯一一家採用高通8155芯片給HUD進行渲染的車企,後續可以在HUD上顯示的內容,也可能更深度定製。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流暢度讓理想ONE車主淚目

為了把升級的硬件天花板留得更高,理想L9用了兩顆高通8155。理論上,確實是很好的解決了後續升級新功能後,給車機運行流暢度帶來的負面影響。

因為在我的那台理想ONE,偶爾就會出現卡頓的情況。比如開啟高速NOA導航輔助駕駛後,中控屏會實時顯示3D渲染的導航信息,如果同時開啟副駕駛屏看視頻,那這時就會出現一些卡頓,明顯是高通820A的算力不夠用了。

除了規劃好體驗之外,堆料還有一個核心作用,就是即使相應行業發展趨勢。舉個例子,在理想L9的星環大燈兩側,外加了兩個輔助駕駛指示燈,一般情況下為黃色,作為示寬燈來用。

未來在開啟輔助駕駛之後,它會變為藍色,以提示其他人車輛已經開啟功能,需注意避讓。但現階段,理想L9會先在自動泊車時亮起藍色。理想的說法是,他們正在參與這項法規的制定,以後可能有按相關要求在外部加以提示燈。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輔助駕駛指示燈(拍攝:虎嗅)

然而,堆料的另一端,是克制。

德國知名設計師弗里茨·艾希勒曾說:華麗的設備適合舞台環節,但不適合裝飾高雅的現代公寓。設備應該不顯眼,又實用,就像沉默的僕人。同時,設備的功能應該以清晰的形式識別出來。

比如理想L9上的小桌板和腳托的設計,通常車企會在前排兩個座椅上,分別增加一個小桌板。這樣的話,後排兩邊都能使用到小桌板。但理想L9隻在副駕駛座椅背後加了一個小桌板,以及四向電動腳托(腳托旋出角度達73度,可再伸長95mm)。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看起來,這與前面所說的人人都是C位的邏輯相斥,其實另有蹊蹺。因為腳托可以足夠向前伸,所以小朋友可以接近於趟在座椅上,但有起床氣的小朋友,可能就會亂踢亂踹,會對駕駛員的開車造成一定的影響。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二排空調按鍵由原來的「按壓式」改為「上下撥動式」,以減少小朋友誤觸(拍攝:虎嗅)

再比如,理想L9的製冷制熱小冰箱,被放置在第二排前方、手扶箱下方,這個位置小朋友可能會有誤觸的情況,所以它採用的不是物理按鍵,而是屏幕觸控,先觸碰點亮屏幕,再觸碰開啟冰箱。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同時,冰箱的開啟方式為電動彈開、手動推回,並且在推回時有一定的阻尼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冰箱門在關閉時夾到小朋友手的風險。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還有對於激光雷達的使用,理想L9也貫徹著剋制的哲學。

雖然,它頭頂一顆來自國產品牌禾賽科技的128線激光雷達,但理想並未像小鵬和蔚來那樣,大談L4級自動駕駛的未來美好場景,而只是強調安全。

在內部溝通會上的一段演示視頻中,理想L9在黑夜中以實現近100km/h的時速進行輔助駕駛。在遇到前方靜止的事故車時,理想L9仍可以完成緊急制動。

兩個老毛病,徹底改了嗎?

作為一台汽車,理想L9被給予了厚望。但所有人都會問一個問題:相比較理想ONE,L9的進步在哪裡?要知道,在理想ONE身上,1.2T三缸發動機、懸架拉胯早已是社交平台上的濫用梗。

首先,新車續航確實長了。理想自研自產的1.5T四缸增程器,配合44.5kWh電池組(比理想ONE多4kWh),讓理想L9在WLTC工況下實現1100公里續航。其中純電續航為180公里。比理想ONE的155公里純電續航,多了25公里——基本可以多跑一趟通勤。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三缸換四缸了(拍攝:虎嗅)

但油耗方面,目前有待驗證。官方給出的理想L9在CLTC工況下油耗為5.9L/100km,這看似是比理想ONE的6.05L/100km(熱機油耗)數據要更低,但理想ONE當時用的是NEDC標準測量,而理想L9用的是新的CLTC工況,兩者不能直接作對比。況且,熱機油耗與實際油耗仍有較大差距(我的理想ONE普遍在8-9L/100km)。

理論上,理想L9的油耗會比理想ONE更高,因為L9重了220kg,排量也更大了。但不排除,L9提升了發電效率和驅動效率的,把整個油耗控制在相對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在理想ONE,就是通過軟件的優化,讓增程器可以一直相對從容地保持轉速和輸出,儘可能維持在較高的熱效率和經濟性區間里。另外,這次L9採用了前五合一電機、後三合一電機,供應商為匯川電機與理想汽車的合資公司匯想。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理想L9除了沿用理想ONE上的三種(純電模式、燃油模式、油電混合模式)能源模式之外,還新增了一個城市用電模式,據說是在城市裡會強制車輛使用純電,把180公里純電續航壓榨到極致。但具體是如何操作,以及具體多綜合油耗的影響如何,還有待考證。

最後,就是懸架。

此前,理想ONE採用的是前麥弗遜式、後多連桿式的獨立懸架,基本與舒適無緣。尤其是,在過彎以及過減速帶時,車輛的搖晃非常明顯。

當然,這也不能怪理想。在創業初期的時候,理想ONE的電機集成化低,空間布局的挑戰也比較大,採用雙叉臂會佔據更多的機艙空間,所以在乘坐和駕駛中,理想ONE選擇了前者。

而理想L9,因為有了前面所說的三電系統的集成化,這才有了空間給到更好的懸架。前雙叉臂、後五連桿配合CDC可調阻尼減震系統,理論上對顛簸路面處理得更好。同時,還配備了只能空氣彈簧系統,空氣彈簧來自德國威巴克(勞斯萊斯、奔馳、寶馬供應商),減震筒來自ZF采埃孚。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這次實車體驗我們沒有法開上路,所以還沒來得及感受到L9的空氣懸架,對於乘坐舒適性有多大的改善尚待驗證。目前可以知道的是,展車後備箱左側配有空氣懸架升降按鍵,便於取放行李。當然,發佈會上還是有一個小彩蛋,空氣懸架配合可單側伸出的腳踏板,方便老人、小孩上下車。

寫在最後

理想L9,還有什麼缺點嗎?

唯一能潑點冷水的說法可能有三種:一是,理想汽車的嚴苛成本控制要求,讓L9在很多需要豪華起來的細節上沒有突破性升級,比如頂棚還是織物面料,內飾顏色和塑料裝飾板的用料延續了理想ONE的簡約;二是,賣到40多萬元級價位後,理想汽車的服務能力理應向蔚來靠近,畢竟服務也是產品的一部分;三是,現階段,願意花40多萬選擇新勢力品牌的人,能有多少呢?

46萬的理想 也配對標百萬奔馳寶馬?

當然,有了理想ONE的成績,可能沒有太多人會對理想L9的銷量唱衰了。還記得,當年理想ONE剛出的時候,因為採用了「落後」的增程式技術,被一級市場普遍唱衰,也被部分網友們罵得狗血淋頭。但如今,理想汽車卻靠一款車,實現公司賬面盈利,且常常稱霸細分銷量榜單。

不過,對於輿論的聲音,李想似乎沒有放在眼裡的。他眼裡只有一個目標——向蘋果看齊。

「我們在智能電動車領域,剛剛完成從0到1的驗證,其實還有很多的事情尚未完成。無論是從產品到應用,再到技術和系統層,我們有太多的工作還沒有做,這些都值得我們在接下來的五年、十年堅持去做。十年以後再看自己的能力,希望能夠做成蘋果公司一樣的水準。」李想說道。

在理想L9上,我們似乎看到了一點,蘋果做產品那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