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渝高鐵3D全程軌跡演示:出襄陽後幾乎看不到列車了
6月20日,鄭渝高鐵正式通車,鄭州到重慶由此前8小時縮短至4個小時。
據了解,鄭渝高鐵由先前規劃的鄭萬高鐵和已經建成的重慶至萬州高鐵組成,正線全長1063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前後歷時6年,總投資約1700億元。
從鄭渝高鐵全程行駛軌跡演示,從鄭州東站出發,出了襄陽東站後幾乎看不到列車了。原來,穿越在鄭渝高鐵襄萬段,就如同在地鐵上,大多數時間,列車都在隧洞內通行。
為了高鐵列車運行安全,所有隧道洞口均安裝監控設備。隧道燈光每隔50米就會設計一個開關,一旦有緊急情況,打開任意一個開關,隧道內所有的燈光都會亮。同時,隧道內安裝風機更新空氣,且設計了多個逃生通道供列車出現緊急情況下使用。
此前,萬州北至重慶北段和鄭州東至襄陽東段分別於2016年11月28日、2019年12月1日開通運營,而襄萬段之所以2022年才通車,核心原因就是這一段難度太大!
參與設計任務的中鐵二院高級工程師尚寒春揭秘,襄萬段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是,沿途山多水多,線路穿越秦巴、荊山、巫山、齊岳山等眾多山脈,橫跨漢江、大寧河、梅溪河等多條河流,橋隧比98%,創國內之最,其中隧道61座,橋樑157座。
二是,沿途地質結構複雜多變,地質條件不是很好,有很多斷裂或者斷層。斷裂就是地震遺留下來的痕迹,周圍的地層會有很多的破碎,意味着地質條件不穩,容易發生落石或施工中發生塌方。比如興山到保康有一個新華大斷裂,線路基本上沿着旁邊在走。
三是,沿線有很多岩溶隧道,裏面有一些暗河。巴東隧道在施工前才發現有條很大的暗河,後來被迫改線。
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建高鐵,不要說施工,即便是勘察設計,也是困難重重。在前期勘探中,設計人員只能每天戴着乾糧在大山中穿行,有時候在荒山野嶺中遇到毒蛇或者落石帶來的危險,也在所難免。
致敬鐵路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