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佔滑落 耐克阿迪不香了?揭秘背後:國人不迷洋品牌
隨着國潮的崛起,昔日香餑餑阿迪、耐克也開始不香了,兩家公司中國市場的業績足以說明問題。
阿迪達斯日前發佈的2022年一季報顯示,凈銷售額增長0.6%至53.02億歐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降13.6%至4.82億歐元。雖然在西方市場保持增長態勢,但阿迪達斯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同比下降35%,出現「大滑坡」,還因此拖累整體業績。
這已不是阿迪達斯第一次在大中華區「受挫」。數據顯示,2021財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阿迪達斯大中華區銷售額分別為10.03億歐元、11.55億歐元、10.37億歐元,同比下滑15.9%、14.6%和24.3%。
另一運動鞋服巨頭耐克的情況亦不太樂觀。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2月28日的第三財季,總銷售額同比增長5%至108.7億美元,凈利潤下滑3.7%至13.96億美元。
其中,耐克大中華區銷售業績承壓明顯,第三財季大中華區收入同比下降5.2%至21.6億美元。上一財季,耐克大中華區銷售收入亦大跌20%至18.44億美元。
兩家巨頭滑落的同時,是李寧、安踏等國潮品牌的快速增長。2021年,安踏總營收達493.2億元,已超越阿迪達斯大中華區45.97億歐元的營收,且與耐克大中華區82.9億美元營收非常接近。2022年一季度安踏再保持強勁增長,營收趕超耐克大中華區或指日可待。
相比安踏,李寧的增速更為迅猛。其運營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李寧銷售點(不包括李寧YOUNG)於整個平台之零售流水按年錄得20%-30%高段增長。
「以前國內運動品牌創新能力不足,款式上也會模仿耐克、阿迪達斯等國外品牌,但近年來,國內品牌研發能力大大加強。」零售專家、上海尚益諮詢總經理胡春才告訴中新財經記者。
「年輕人也不再迷戀『洋品牌』,『國潮』興起,李寧等國內品牌在設計上更加潮流,受到年輕人歡迎。」胡春才表示,國內品牌相較之下也更善於營銷,更注意電商、社媒等渠道宣傳。
這些因素也導致了如今耐克、阿迪達斯在中國「退步」,國內品牌反超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