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寶董事長離任:傳位「太子」 其實是在坑兒子?
據一位中青寶前高管稱,十幾年前,「老李」李瑞傑第一次,把兒子李逸倫帶到公司的時候,「小李」還是個小胖子。
N年過去,「老李」官宣讓出中青寶董事長的位子,把接力棒遞到「小李」手上,今年「小李」才僅僅28歲,比公司里許多打工人都要年輕。
一、李瑞傑其人
李瑞傑其人,當屬一代「牛人」。他1967年生,廣東揭陽人士,早年常常被人誤作潮州人,思維活躍。
他先是擠過獨木橋,考上南開大學,並在學校認識了妻子張雲霞;後是辭去月薪1000塊的工作,下海經商,做點進出口生意。
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商場一如「淘金場」,李瑞傑從聲卡生意做起,後又轉到服務器領域,從售後到生產,乘上了Intel的東風,他創立的「寶德」創業三年即上市,風光得很。
李瑞傑手裡的煙,也從2毛錢一包的雜牌貨,變成了軟中華。
從「寶德」開始,李瑞傑就鐵了心要做家族企業。妻子張雲霞是他的賢內助,也是他的軍師和副官,和他一同創業。
「寶德」能夠成為今天的「中青寶」,歸根結底是「老李」出色的嗅覺。
2002年,寶德在香港上市,幾經波折,股價卻差強人意,逼得李瑞傑痛定思痛。他發現,服務器行業泡沫早已吹起,激情大於理性的行業熱過了頭。
這讓他不得不提早制定應對之策,找到公司發展的「第二曲線」。而競爭趨向同質化的服務器賽道,在2003年後也開始逐漸遇冷。
遊戲,是「老李」找到的答案。
李瑞傑不玩遊戲,但李瑞傑知道遊戲有多賺錢。網絡遊戲不能沒有服務器,而作為支持遊戲運營的服務器提供商,「老李」看着確實眼饞。
介入遊戲產業早期,寶德與遊戲商,採用的是遊戲收入分成的合作方式。然而時間長了,別人「吃肉」,李瑞傑不想只能「喝湯」,便開始自己投入自研。從《大清帝國》做起,「老李」一入遊戲深似海,這一做,李瑞傑就做了十幾年。
真正讓李瑞傑在遊戲圈站穩腳跟的,是他們的「紅色遊戲」。中青寶的另一位前高管對雷峰網表示,《抗戰》、《亮劍》等紅色網遊,是當時公司定下的基調,並為此在市場、產品、資本等多方面下足了苦功夫。
而2008年,「老李」更是接受共青團下屬的三家VC增資,正式更名「中青寶」,大樹底下好乘涼,此後就一直將歷史遊戲、「紅色遊戲」做得風生水起。
「定位上抓得準確,還下足了功夫,自然喜歡紅色遊戲的各類資源,就會為你捧場。」這位高管如是說。
至於外界一直好奇的「老李」本人,雷峰網經確認,未有任何背景。
二、一個以「Leader」為名字的公司領袖
李瑞傑在創業之初,就認定自己當不了「兵」,只能當「將」。
早年間,他創立的「寶德」英文名是「Power Leader」,而他給自己起的英文名,也是「Leader」。
而作為一個以「領袖」為名的公司領袖,李瑞傑可能並不是很擅長管理。
據一位接近李瑞傑的人士稱,有時在公司治理上,「老李」常常把管理工作「甩手」給妻子張雲霞,而在實際的管理模式上,中青寶的管理也堪稱「鐵腕」。
網傳新員工過年初二到初八要參加「軍訓」,無故缺勤就辭退;2014年就提出「99計劃」,也就是今天的997工作制,要「以加班方式,同日月爭鋒」,引得員工怨聲載道。
網傳他曾因被Adobe訴訟侵權,而掄起椅子攻擊對方女律師,致使後者「頭部縫了6針,頸部、背部、腰部以及雙膝等多部位受傷」,最終不得不以高額賠償私了。
對此,李瑞傑本人則稱,報道不實,女律師是在混亂中摔倒。
而同時,網傳「老李」還對自己的麾下同袍動手,向前任副總吳鵬施以老拳,惹得警方介入,更是成為許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有人說,李瑞傑憤而動手,是因為懷疑吳鵬在任內「牟取私利」。吳鵬離任後,「老李」還在公司內部通知中「開炮」:「讓吳鵬回家陪它老婆生雙胞胎,幫小孩換尿片吧。」
據第一財經的報道,此等一連串爭議,甚至惹得有團中央背景的「中青聯創」逐步撤股,差點把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政府關係敗光。
不得不說,「老李」商業頭腦過關、動作迅速、嗅覺靈敏,是個好商人,但做不了好的管理者。
在他的種種故事中,他好大喜功、易怒、愛打雞血、臨危則亂。
在2013年,李瑞傑打傷副總吳鵬後,鳳凰網曾援引業內人士評價:「這並不僅有損企業形象,也不利於公司做大、做強。與吳鵬的衝突事件,還反映出李瑞傑缺乏一個現代管理者應有的氣度。」
今年五一節前,李瑞傑的「強制加班」風波鬧得沸沸揚揚,與他先前種種相比,甚至有種「小巫見大巫」之感。
而這次,「老李」老老實實地道了歉,較N年前有了些「長者風度」,也或許是知道自己即將讓位,想為兒子上任留個好印象。
許多媒體,在報出李瑞傑「讓位」一事時,將其與他「不加班就炒掉」的失言風波聯繫在一起。
雷峰網則從多方角度求證得知,「老李」向「小李」的權力交接早在進行,與他近期的爭議並無直接聯繫。
去年年末,中青寶就大搞股權激勵,1060萬份股權中,「老李」「小李」兩人各收263萬份,為此還吃了一發深交所的關注函。
雷峰網也了解到,李逸倫從小愛玩遊戲,掌權也有了一段時日,不過還沒打出太好的成績。
三、連年虧損,此時交棒是在「坑兒子」?
在去年,「元宇宙」成了讓中青寶股價扶搖直上的風口。然而,即使乘上了風口,中青寶也難免持續虧損的頹勢。
據悉,中青寶2022年一季度,歸股扣非利潤竟只有不到50萬元。2021年歸股扣非虧損4622萬元,2020年則虧損1.35億。
連年虧損,難怪「老李」急得「有失風度」,而在此時選擇正式交棒,也被一些人認為是在「坑兒子」。
不過考慮到中青寶家族企業的性質,從一線退下來的「老李」並不代表全然放手,把所有問題留給28歲的「小李」。
而且實際上,從中青寶離任,只是李瑞傑的「退位」的第一步。
據消息,「老李」仍在中青寶矩陣中的39家公司中任職。同時,李瑞傑仍然是中青寶最大的股份持有者,實際控制人並未發生實質變化。
究竟是「垂簾聽政」,還是逐步交接,雷峰網現在還未曾可知。
李瑞傑離任一事曝光後,網絡上自然嘲諷聲一片。然而關於「老李」的種種爭議,中青寶的那位前高管說:「觀眾以為自己站在岸上看熱鬧,別人站在樓上看觀眾。」
李瑞傑兇悍、蠻橫,但李瑞傑絕對不傻。2010年,中青寶以幾千萬利潤,上市募資8個億。上市後,以數億收入,數千萬利潤,生生造出一個峰值PE數百倍的市值,且經歷多次金融大清理,仍然能夠保全自身,安然無事。
「20年來,被稱為妖股,至今安然無事的上市公司,鳳毛麟角。這不是粗暴、傻的人能做到的。」這位高管如此評價李瑞傑道。



